关于月亮的散文

2020年04月04日好文章

月亮的故乡

文/三者影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望明月”的情景和感受,意味深长,耐人寻绎。然而,在月亮的故乡,“举头望故乡”却是另一番情景和感受。

故乡是唐时天河县建制的地方,故乡是刘三姐出生的地方,故乡是月亮的故乡。故乡自古就有“山美水美月美人更美”的美誉。

每当月亮渐渐升高,故乡的龙船河渐渐发亮。微风吹来,河边树影婆娑,河面波光粼粼荡荡漾漾,树影中的月影摇摇曳曳晃晃悠悠。这时,歌仙谷·佛掌仙谷“佛掌托鱼”似乎也潜入水中探月,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景。

我被故乡的水中月水中景所吸引,更被故乡的山中月山中景所诱惑。

举头望故乡,岸上一片清辉,“佛掌托鱼”像是嵌镶在银色的天宇。月夜朦胧,佛掌仙谷若隐若现的五个山峰就像如来五指,掌上托起一条摇头摆尾的“鲤鱼”,这就是“如来佛掌托鲤鱼”图景。与月色相交辉映,鲤鱼似乎腾空而起,鳞光点点,闪闪烁烁。轻云浮空,鲤鱼像在云雨中穿梭,眼前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使人生发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佛掌托鱼有一个月亮的传说:从前,哒哈哩(壮语:下里河)经亘安(壮语:上轧)谷流归下枧河。皓月当空,刘三姐在哒哈哩赏月传歌,被莫怀仁逼婚派兵乘船紧追,一条鲤鱼腾空跃上河岸对面亘安方向,阻隔了莫怀仁的追船。龙王受惊翻身,河水猛涨,很快漫过鲤鱼。

眼看莫怀仁的追船又开过来了,如来佛举起神掌托起鲤鱼升高亘安河谷成了亘见上(壮语:高山坳),成功拦截哒哈哩,河水冲穿山体将莫怀仁的追船经穿山方向推走,亘见上留下“佛掌托鱼”图景,也称如来坳。

这时,月亮发出一束闪亮的银光投射哒哈哩,月光照亮两条支流相交成流银般的龙船形状,被人们称为哈哩龙船河,又称哈哩银河、哈哩月亮河。天河倾泻,故乡的龙船河疑是银河疑是月亮河,蔚为壮观。

河水冲穿的山体叫穿山(后改为“川山”),这个地方叫川山村。龙船河一带安宁了,于是叫里宁;穿山附近水流成江,因水势过大淹没百姓田地,神仙在这一带及其下游点破好多个洞穴消水,这一带才有了田地。这里因曾经江水奔流而称里江。里江显现莫怀仁率兵追三姐图景,这里也成了莫家喜欢居住的地方;里江水退,下游水减,不过下游环山抱水成湖,这个地方就叫里湖;里江旁边一带大多在岸上,阳光充足,雨水适宜,气候温和,于是叫里乐;龙船河上游居高临下,隔水为营,自然叫里胜。这样就形成了壮观的“五里图”。

龙船河水小了,小龙往里江方向游去,形成小龙山脉。后来小龙又朝下枧方向游去,于是又有了小龙这地方,再过去就是下枧和龙江河了。大龙游不过去,无论如何翻身水涨,总是被洞穴消去,怒吼一声腾空而去,突然遇上“指天剪刀”,神女为避免“指天剪刀”剪龙便迅速“用嘎杰龙”(用脚隔龙),龙不伤女,钻地而入,形成千年龙泉穴,龙泉年年四季泉水不断,这地方就叫“啦嘎挡”或“杰嘎挡”,洞穴叫龙泉。“啦嘎挡”过去就是“剪刀”山了。

“如来神掌”活化了如来泉:当年莫怀仁逼婚派兵乘船追赶刘三姐时被佛掌托鱼阻隔后仍不死心,急忙下船攀山追回来,此时亘安谷另一条鲤鱼穿墙破石,流出山泉穿山入地汇入小河,刘三姐立刻骑上鲤鱼背速往下枧河。这时山泉越流越大淹没农庄田地,如来神掌堵住泉口为山民解救水灾,只留下一口涓涓细流的小泉。后来亘安有了如来泉,留下“如来神掌”化石,如来泉也留下“鲤鱼穿墙”奇观。

不远处还留下鲤鱼山和贯穿宁改、沉洞、甘冬、呇水、虎洞、拉且、拉呇、长洞、梅洞等地的地下河和一口会唱歌的山泉(当地叫呇水),这个地方也就叫呇水村。从亘安到下枧一带幽谷和密布的山洞,都是这条鲤鱼穿山破石而成的。亘安谷从此被称为歌仙谷,一些山洞被称为三姐岩、歌仙洞。

这个美丽传说的奇中之奇是两个如来掌,传说如来坳的如来掌是如来右掌,如来泉的如来掌是如来左掌。千百年来,“如来神掌”扶善压恶、御福除邪、送暖驱寒,造福一方,其无穷神功和法力至高无上、超凡入圣、震古烁今。

明代嘉靖乙巳(公元1545年)闽人北川余声曾在摩崖上刻诗句“谁将鬼斧无量力,凿破洪荒半壁天。山鸟四时调好韵,石龙千载吐寒涎。云根不老菩提树,岩畔初开太乙莲。为爱边方景奇绝,题诗留与百灵传。”其中的“半壁天”、“石龙”、“景奇绝”是直接对下里龙船地美丽神奇的赞颂。

月光洒在佛掌仙谷坳顶一圆头山石壁上,隐约可见“福寿双全”图景。那寿星老翁与寿星老伴互敬互爱,笑容可掬。石壁上布满形如绣球的树木,将这美丽的图景掩映点缀,更是锦上添花。这图景顺转120度呈草书“福”字,这就是“福寿山”。

无独有偶,在“福寿双全”左侧山可见“仙姑练丹”影像,何仙姑凝心合掌于丹田,练丹神形兼备。下半身呈“仙”字,胸部呈“姑”字。这山就是“姑婆山”。

在姑婆山对面还有“秀才吟唱”图景。秀才五官端详,背靠座椅,头靠颈枕,面向姑婆山张嘴吟诗唱歌。这就是“秀才山”。

“福寿双全”、“仙姑练丹”、“秀才吟唱”构成“福禄寿谷”。“秀才吟唱”与“歌仙恋仙”、“痴情牛哥”等天然奇观又形成完美的歌仙组合。歌仙谷就有无数长寿老人和秀才、歌师、歌手,这是福寿山、姑婆山、秀才山和歌仙图赐予的福气吗?

举头望故乡,月光下的歌仙谷·三姐仙谷那最形象最完美的“三姐恋仙”更是引人注目,撩人心扉:刘三姐恋仙石高约八米宽约三米,那秀色可餐的面容,炯炯有神的眼睛,长长微翅的睫毛,微微卷起的刘海,尖尖细长的下巴,张开甜甜的歌喉,整齐圆圆的衣领,隆起丰满的胸脯,银光洒落的头巾,线条流畅的背篓,远远看去不亚于云南的阿诗玛化石活灵活现楚楚动人。

“三姐恋仙”披上一层薄薄的月辉,犹如美人的脸上露出了璨然的微笑,流露出多么圣洁多么静美多么从容多么满足的表情。刘三姐张开歌喉唱着山歌,引得群山起舞,月亮欢笑,好像月亮和星星都朝着“三姐恋仙”靠拢过来了。

三姐恋仙石之下是高高的石壁,这石壁凹凸花纹走向恰好形成一个大大的“仙”字,衬托出歌仙的完美形象。对面山体形如绣球,这是刘三姐抛下的绣球,构成“歌仙奇峰”的美丽图景。月光如流水一般泻在奇峰之上,那“仙”字发出闪闪银光,仿佛笼着轻纱的梦。

在观音山左侧,有一块高约六米宽约两米的“阿牛寻三姐”(也叫“痴情牛哥”)影像的天然石头:刘三姐传歌成仙后,阿牛哥依然背着包袱翻山越岭去寻找刘三姐。“阿牛寻三姐”与“三姐恋仙”均立于观音山,相距不到三百米且一左一右规范排列,真是鬼斧神工绝妙之作。

传说刘三姐和阿牛哥的出世都是观音菩萨在观音山送的,在这块石头内空,还有“观音送子”天然石像,显现观音菩萨在用双手托起一男童的同时,用额头去“亲”一男童的额头,这男童就是阿牛。

在这块石头内空,还可见“情话绵绵”影像(“观音送子”图另一视角。)——石头内空显影阿牛哥与刘三姐情话绵绵,彼此哼着情歌在胸腔共鸣。此时此刻,牛哥与三姐从心灵深处共同发出令乾坤动容的绝唱“连就连,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后来他们还在观音山腰立下百年情书,这本情书化石日日夜夜任凭风吹雨打永不磨灭。

在歌仙谷·桃红仙谷,显现三姐神女峰形似神女,老天爷还特派天神工匠刻写了“三”、“姐”、“神”、“女”字的组合,让世人铭记刘三姐这位神女歌仙。

举头望故乡,那“七星伴月”的风水宝地引入眼帘:村北一圆头山形如月亮,七座山绕着它严严实实,象征北斗七行星围绕着亮亮丽丽的美好,正如“一兴三载午,七星伴月水东去。”也象征北斗七星围绕在月亮周边闪闪发亮的美好,意寓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村前山如旭日东升,村后山如金狮吐联,这副无字长联自古以来还没有人能完美填联,是不是可以这样描述呢:“金狮吐彩五彩腾云腾紫气,玉宇罗星七星伴月伴歌仙。”

“月老作良媒,引线穿针天仙配;秀才奔好梦,玩花弄笔夜不归。”月亮的故乡的月亮山对面是观音山如银针,观音山对面的蜗牛山如线球——刘三姐绣球的原形,左侧秀才架笔山,右侧直通梅(媒)洞、龙降、流河寨。从桃红仙谷过绣球山(引线)至观音山三姐仙谷过针眼(穿针)接绣球消灾纳福。不知多少个秀才,在月亮的故乡玩花弄笔夜不思归。

“南山大佛仰头笑天宽地阔,西岭老孙耸肩笑雾散云开。”月亮的故乡就这么美丽而神奇:观音山旁南山大佛与西山悟空相对而笑:大佛那丰满的头部宽宽的笑口气度非凡天宽地阔,悟空把金箍棒往身后一摔露出那凹凸的头部耸肩的机灵生风的笑口气呑山河雾散云开。

举头望故乡,“神龟拜月”惊世撩人,月下神龟俯身下跪拜月求缘求和求子求福的诚心与德行感人至深。我不知道这神龟拜的是天上的月亮还是地上的月亮?

月亮的故乡“双狮抢绣球”图景引人入胜。绣球抛起来了,双狮舞起来了,月亮的故乡沸腾起来了,天上人间,仙境就在月亮的故乡。

举头望故乡,天上有月亮,地上有月亮,月亮的故乡到底在天上还是在地上?她游踪如缕,吐气如兰;她辞空而落,踏地而行;她笑容可掬,舞步轻盈。月亮的故乡的传说在“疑是地上霜”的月夜美景里萦绕,我完全陶醉在这月亮的故乡的天地间。

举头望故乡,我赞美天上的月亮,又赞美地上的月亮,更赞美月光盈盈的圣洁的故乡!

乌云遮不住月亮

文/泉之声

乌云遮不住太阳这是常识,同样,乌云也遮不住月亮。

今晚6点半出门锻炼身体,笑容满面的月亮就镶嵌在高高的蓝天上,银辉洒满了人间。锻炼身体的人们或跑步,或趤路,或跳舞,或打太极拳,沐浴在月光里,自得其乐。

可是,7点半,乌云翻滚,遮住了美丽的月亮!紧接着雨点纷纷,锻炼的人们有的开始匆匆地回家了,有的依然跟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雨中的舞蹈便有了别样的情趣,别样的风采,构成别样的风景。

7点50,雨住了,乌云散了,月亮又露出了慈祥的笑脸!这雨是月亮与乌云搏斗时流下的汗珠吧?亦或是轻轻巧巧地将乌云化为一场及时雨,总之,月亮赢了。没有回家的人们继续他们的运动,我在喜雨中迅跑。

这还真的是一场及时雨啊!秋燥有好些日子了,菜园里的秋辣椒、秋茄子、秋南瓜和秋扁豆们,因了这场及时雨还可以作夕阳红般的奉献,而新种的罗卜、白菜、大蒜秧子们,有了这场及时雨,就都可以更好地萌芽,更好地茁壮成长了!秋播中的小麦、油菜和蚕豆们因这场及时雨的滋润该乐开了花儿吧?!来年的丰收是要靠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保障才行哦。兴许,这就是良好的开端。

将乌云变成了一场及时雨,坏事变成了好事,月亮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真大啊!还能有谁不喜欢这美丽的月亮呢?

火红的太阳在我的心中,爱憎分明的月亮也在我的心中!

舌尖上的月亮

文/李群学

一年三百多个日子,是由颇有意趣的节日串起来的。季节的脚步走到秋天,一轮温婉的明月,明亮了一个馨香的节日。

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一个孩子来说,节日的全部意义,无非是可以吃到一些“美味佳肴”。凉意渐起的夜里,我常常祈盼中秋节快点到来,因为舌尖特别想念月饼的味道儿。

那时,父母恨不能把一分钱掰成八瓣儿花。中秋节的月饼,是断然不会花钱买的。母亲手巧,她把发好的细面揉成月亮的模样,把两个月亮贴在一起,中间夹上花生芝麻馅儿,用梳子在月亮面儿上梳出好看的花纹儿。上锅蒸熟后,家里每个人都会分到一个月亮饼。

孩子们拿到月亮饼,都会像天狗吃月亮般,几口就把饼吞进肚子。我则喜欢把饼藏起来,等到凉月满天的时候,一个人躲起来慢慢享受。咬一口饼细细咀嚼,白糖的甘甜、麦子面的细腻、花生芝麻的清香混合成美妙的滋味,便在舌尖蔓延开来……抬头望月,低头吃饼,让我感觉中秋节是如此丰盈美好。

记不清从哪年中秋节开始,我突然对月饼失去了兴致。也许因为物质日益丰富,月饼再也算不上美味的食物了。也许因为青葱岁月,如鲜花般盛放的心事太多,已无暇为味蕾的感受劳心费神了。

然而,中秋夜还是要吃月饼的。吃完晚饭,母亲就在小院里摆上供桌祭拜月神。桌上堆满了包装得花里胡哨的月饼,那都是母亲从集市上精心挑选买来的。祭拜完毕,母亲会拿起一块最大的月饼按人数平分成块,然后催着我们吃下去。母亲说,吃了月饼,一家人才会和睦团圆事事顺利。

应付着母亲匆匆吃下“分摊”的月饼,甜腻的味道儿黏在舌尖儿还未散去,我就会找借口悄悄溜出家门。约上要好的小姐妹在空旷的打麦场小聚,在如水的月色里,说起邻村那个白衣少年,我们窃窃私语巧笑嫣然……成长的岁月中,中秋月圆撩人情思,月饼却被我忽略冷落了。

月缺月圆,时光荏苒。为人妻为人母,渐渐懂得了,节日其实是表达爱意的日子。往往是离中秋还早,我就着手准备月饼送给父母公婆。在超市里买的月饼礼包,总觉得不能表达心意。抽出空来,我会跟着食谱学着做适合老人吃的无糖月饼。做的月饼模样虽然粗糙些,味道却是传统而地道。

老人体弱,对月饼这样难消化的食品,往往是敬而远之。他们心心念念的,是给他们送月饼的孩子们。全家人聚在一起,聊些与月亮有关的陈年往事,也都会应景地吃几口月饼,图个阖家幸福花好月圆的彩头。此时弥漫在舌尖心头的,都是爱的味道儿。

中秋月圆,天上有个月亮,舌尖儿也有个月亮。两个月亮相映生辉,馨香了一个特别的日子,温暖了我一生的时光!

故乡的月亮

文/李春寿

自从双亲离世以后,多年未曾回老家衡山县萱洲古镇了。工作岗位调整后,偶得闲暇,我带着妻子回到50多年前生我的家乡小住几天。今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入夜时分,我们迈步在静谧的母亲河湘江河堤,不时与劳作归来的人们点头招呼,垂柳依依,清风徐来,沁人心脾。这山、这水、这草、这木、这人依然亲切无比。妻子油然而感:过两年退休了,我们还是来这安度晚年。这里没有喧嚣,远离灯红酒绿,没有名利的争夺,只有清风和如银的月色自然、纯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的诗句勾起了我儿时在萱洲生活几年的记忆,孩提时代的生活历历在目,当太阳落山时,父亲便带着我们兄弟几个在湘江河里洗澡、戏水,碧绿的江水,鱼翔浅底,也许是这样的潜移默化学会了游泳。吃罢晚饭,父亲便拿出凉睡椅、凳,拿着蒲扇,在门外的石板路上纳凉了。这时与父亲并排而睡,才有一种莫大的安全感。赏着月色,看看静静的河水,父亲还讲起了自己的小故事:“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一天,萱洲“湘江风雷”造反组织一名骨干找到我家说:“李师傅,今天下午去中学批斗‘臭老九’。”父亲一听,说:“我下午要打铁,再者是我崽女的老师,教他们学文化,我们无冤无仇,我不会去。”因父亲是正宗的“工人阶级”,这名骨干也只能悻悻地走了。生活中的父亲,经常念叨的是:吃不穷,穿不穷,没有盘算(计划)一世穷。于是,每天省出一把米,度过饥荒的岁月;带着红薯去工作的铁匠铺借着炉火烤熟后,捎回家解决一家老少7个人吃饭的问题,让我得以在这纯净的月色中安然进入梦乡。

斗转星移,父亲离开我已整整十年,也是我“子欲养而亲不待”懊悔的十年。细细品来,他曾经讲述的“小故事”却折射出“大道理”,不以恶小而为之,行事有计划、有安排,厉行节约、勤俭持家,这些耳濡目染也影响了我。

一弯湘江月,千年古萱洲。洗尽铅华后的湘江,与月色交欢,粼粼月光,粼粼波光,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故乡月亮白银般纯净的脸,珍爱无比。人世间虚虚实实、浮浮沉沉、舍舍得得,都被这皎洁的月色所湮没,重新赋予了一种极致、优雅的美,绵长、浓郁的情。

伫立古渡口旁雅闲阁门前,凝神远眺,湘江之水蜿蜒北去,流入浩瀚洞庭,转入滚滚长江,将自己的柔情铁骨融入无垠东海,那边的月亮,有故乡的月亮美、有故乡的月亮洁白无瑕么?

月亮的遐思

文/张吕典

古往今来,人们对月亮寄托着特殊的情怀,所谓“感怀伤月寄相思”。耳濡目染,我也从望月中感受到了对亲人的依恋和对故乡的思念

当我还在母亲的臂弯下蹒跚学步时,就常仰望星空皓月,被她的静谧所感动。母亲常在月光普照、大地银辉的夜晚吟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讲解李白坐床望月、低头思乡、啜泣感伤的情景。母亲轻柔的声音,和着不时传来的蛙声和虫鸣。我陶醉其中,如痴如醉,似懂非懂地摇头晃脑,心中不免有疑问:看着天上美轮美奂的月亮,诗人应该高兴快乐,为什么会伤心哭泣呢?我问母亲,母亲摸摸我的后脑勺,笑而不答。

长大一点,我常常缠着母亲讲故事。印象最深的都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天狗食月》中月亮要是被天狗吃了,晚上不就一片漆黑,再也看不到月下美景了吗?我恨透了天狗,生怕它真的吃了美丽的月亮。《嫦娥奔月》中的嫦娥坐在桂花树下轻抚玉兔洁白的绒毛,待在清静孤寂的广寒宫,她是否思念起人世间的亲人呢?

童年里,我常看中央电视台月亮姐姐的节目。她弯弯的眉毛,浅浅的酒窝,甜甜的微笑,柔柔的话语,简直就是月亮的化身!母亲也常清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和王菲的声音一样,如同天籁。母亲告诉我,这是苏轼写的诗。作为集文学、书法等各类才情于一身的旷世达人,曾经在我们的黄州工作,写下了驰名中外的《赤壁赋》、《寒食帖》。他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以月亮寓意人世,真是太绝了!还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处异地,心却相连,思念情深,难怪所有的华人都特别重视中秋佳节的千里明月寄相思……

随着知识的增长,我对月亮有了科学上的认识,知道了人类探月的历程,知道了月亮上的极寒极静……虽然这些认识在不断纠正我以前对月亮的了解,但内心深处:月亮依然是美丽的化身,是纯洁的象征,是思念的载体。我喜欢她淡雅、含蓄、静谧的美感,更欣赏文人墨客以月言志、以月寄情的诗词歌赋。

是啊,从小到大,从嫦娥到苏轼,从神话传说到科学探测……一直以来,对于月亮的遐思就萦绕在我的脑海,伴我成长,启我心智。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