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路遥

作者: 郁松寒2020年05月29日生活随笔

三十年前,当路遥如一颗新星闪耀在中国文坛上的时候,我这个发烧友正做着甜蜜的文学梦。从那时起,对其崇敬之情便如滔滔江河不可遏止。在我心目中,他如一座巍峨的高山,他所创造的高度,自己“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欣逢“十一”长假,就如当年路遥把完成《平凡的世界》作为一种庄严的使命一样,我北上西行,朝圣般踏上了追寻路遥的征程,去寻找一种心灵上的皈依。

10月的陕北,红高粱、谷子都已颗粒归仓,漫山遍野满目葱绿,黄土高原上的山岚已不再是路遥笔下裸露的浑黄。从古城榆林沿210国道,一路上秋雨绵绵,不由想起《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写到的陕北人对雨雪的喜爱。穿米脂,越绥德,下午五点多钟,在通往清涧县城半路上的王家堡村,忽然峰回路转,镶嵌在国道边山体上“路遥故居”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这里是路遥的出生地,他八岁以前在这里度过了贫苦的童年。

故居在国道东侧,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陕北窑院。低矮的土墙,简陋的两扇木门,三孔破窑洞,这窑洞分别是路遥父母、他和弟弟王天乐等人的居室。窑洞门口并没有富裕人家用石料或砖块拱砌的门头。院子的一角是放置农具的杂物间、做饭的灶火,另一角是茅厕。院内三棵枣树枝繁叶茂,熟透的红枣落了一地。尝着甜丝丝的果实,想起《平凡的世界》中描写的双水村中秋的“打枣节”,那是全村一年一度的狂欢。

也许是天色将晚,偌大的院子里就我独自一人。我静静地站在枣树下,体会着路遥当年的贫寒与孤苦。饥饿的童年,给他的一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八岁那年,他被过继给其伯父家,养父养母家的景况也好不到哪里。然而,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铸就了他坚强的性格和超人的毅力,形成了他“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的基本人生观。

国道的西侧是路遥纪念馆,同样游人寥寥。馆内以实物、手稿、蜡像等,展示了路遥的一生。一幅幅感人的照片,抒写着他平凡而又壮丽的人生。路遥的作品,不仅感动着中国,也影响着世界;他以生命为代价、以血为墨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正如作家陈忠实所言:“就生命的历程而言,路遥是短暂的;就生命的质量而言,路遥是辉煌的。能在如此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造出如此辉煌如此有声有色的生命的高质量,路遥是无愧于他的整个人生的,无愧于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斯人去矣,光彩依然。站在纪念馆外的小广场上,仰视对面黄土高坡上的路遥故居,我想,这不起眼的一方院落,应是当代文人的精神家园啊!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