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作文

2020年07月02日好文章

奶奶的邻里情

文/肖红军

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在我奶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年,由于伯伯们都出门在外打工,只有奶奶一人在家。奶奶年岁已高,难免让人挂念,可是,奶奶的日子过得很好,这都得益于奶奶的邻里情。

奶奶的人缘好,在村里从没与人拌过嘴,红过脸。有一次奶奶痛风犯了,无法下地行走,只能卧床休养。邻居们闻讯,纷纷赶来,这个盛碗粥来,那个拎点鸡蛋过来,不一会儿,奶奶的桌子上便堆满了吃的东西。张大婶的一句叮咛,李大妈的一句嘱咐,把奶奶感动地快要流泪了。这时大姑姑刚巧赶来,奶奶正疑惑道,自己没告诉大女儿脚痛,怎么自个来了呢?只见身后的胡大娘满头大汗地说:“听说你脚又痛了,我赶紧去隔壁村,把你大女儿叫来照顾你,没人照看你怎么能行。”奶奶的脸露出了笑意,眼睛却已是朦胧。

我在外工作时,总大包小包地带上奶奶爱吃的水果点心回乡探望奶奶。可是一回去,东西就被奶奶分发了。这把香蕉给胡大娘,那盒饼干给李大妈,门前玩耍的孩子们也能分几块糖吃……有时我不理解,责怪奶奶:“奶奶,这些都是给你的。你怎么老往外给啊!”

“娃,你不懂。你和伯伯不在家时,全依仗好心邻居照顾我,关心我的冷暖和温饱。谁家有了好东西都分分,谁家有事都去帮帮。这都是咱乡里邻里的情分。”

听了奶奶的话,我惭愧了。但奶奶口中的邻里情又使我羡慕。

而今在城市里,我们忙碌地工作,空虚乏味的生活状态,疲于应付的社会交际,却不知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邻里情被一扇扇冰冷的安全门锁在外面。寻求原因,谁说得清楚,何能去改变。

邻里情,只在远方的故乡,越远越浓。

给奶奶洗脚

文/梁馨月

马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给父母洗一次脚,可我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既然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就给奶奶洗吧。”我心里想。

刚踏进家门,我就迫不及待地对奶奶说:“奶奶,奶奶,今天我来给您洗一次脚吧。”

“为什么呢?”奶奶一脸的疑惑和不相信。

我立即撅起小嘴说道:“现在我长大了,也应该轮到我给您洗了。”奶奶听完欣慰地笑了。

写完作业,我满怀喜悦地去烧水,水很快就烧好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刚烧好的水倒进洗脚盆里,加入凉水,调好水温,端到客厅,让奶奶在沙发上坐好,把她的脚慢慢地放进盆里。

我仔细观察奶奶的表情,看到奶奶做出夸张的、非常享受的神态,我心里高兴坏了。

给奶奶搓脚、按摩时,我摸到许多老茧,这些老茧让我想起:从学前班一直到现在六年级,就是奶奶的这双脚带着我上补习班、兴趣班;就是这双脚带我走过了数不清的街道、数不清的路;就是这双脚每天送我上学、接我放学。这双脚历经了多少沧桑,才长满了这些老茧。

想到这儿 ,我的眼泪也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就在此时,我一下子明白了马老师的深刻用意:老师想让我们知道亲情的可贵,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为我们无私奉献、不辞劳苦的亲人。

感谢老师让我懂得亲情、学会感恩!

奶奶的中秋

文/冯建英

尽管战事频仍,但中秋节还是要过的。奶奶早早地就把树上的几个梨摘下来,放在了瓦罐里。

那时候父亲才几岁,哭着喊着要吃梨,奶奶却不肯,说是等着打鬼子的爷爷回来,一家人一块吃,也算是个团圆。

我们这个家族五代一脉单传,按照当时的习俗,人家是不让爷爷参加民兵的,可爷爷有个犟劲,非去不可。于是,二十几岁的爷爷成了破坏鬼子交通运输线的主力。连续的“破交”成功,让鬼子恨之入骨,便对爷爷他们展开了围剿。临近中秋节,大家商定好,干完了这一把就和家人团聚。谁知,鬼子突袭,爷爷撤离不及,倒在了鬼子的枪口下。

一心盼着爷爷回家过节的奶奶,却等来了爷爷冰冷的尸首。瞅着还不满30岁的爷爷活脱脱地出去、硬挺挺地回来,奶奶像疯了一样,把瓦罐里的梨一一摔了个粉碎。奶奶把愤怒撒在了梨上,似乎还夹杂着几分自责。

奶奶的这个中秋是在悲愤中度过的,梨也成了奶奶的心病。院中的梨树被奶奶的怒气一点点砍断,从此我家再不吃梨。

思念奶奶

文/宋志霞

我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算长,然而,奶奶给我留下的印象和对我的教育,却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

动乱初期,父母均被打成“走资派”,15岁的姐,13岁的哥,8岁的我,没人管;吃饭无人做,上学受欺辱,城市生活难以为继。奶奶让伯父套着马车,把我们姐弟仨拉回无极老家。近百里地,走了大半天,进村时已近黄昏,奶奶坐着小凳在村口等着我们。哥姐,奶奶都见过,就没见过我。奶奶喊着我的乳名,拉着我进院,说锅里给我们热着饭呢。奶奶给我的第一印象:个子不高,和蔼可亲,笑容总在脸上挂着,她拉着我的手,感觉她的手很热乎,暖暖的,传遍全身。

奶奶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大户人家,读过几年私塾,虽说是农村女流之辈,但心地善良,通情豁达,在村里有威望,受尊重。

奶奶家院子后身靠墙根处种着一棵树,碗口粗细,树冠伸向了后邻家。后邻家的女主人,是个“小肚鸡肠”的人,用棍子抡打树叶,折断树枝,将树冠毁得不成样子。奶奶找到她说:“树长这么大也不容易,再过几年也就成材了,成材之后算你家的,任你家处置。”为表示诚意,奶奶还要写字据给她。说得那个女人羞愧、脸红。从此,再也没有“毁”树。我对奶奶说:“凭什么算她家的?”奶奶说:“冤家易解不宜结;让一步海阔天空;一棵树算不了什么,乡里乡亲的,互相谦让也就过去了……”

有一次,后邻家的母鸡在奶奶家的鸡窝里下了个蛋,奶奶让我拿去还给人家。我撅着嘴儿,不愿去!奶奶做我的“思想工作”:“不是咱家的,咱不能要。”

奶奶会过日子是出了名的,生活中特别勤俭。她常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勤字为本!天道酬勤!农民要勤劳,工人要勤恳,军人要勤练,学生要勤奋!就连奶奶做家务,也要勤快。”她让我们姐弟仨早睡早起,不但身体好,干了家务活,还省了电。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姐姐学会了织布、纳鞋,点豆腐、做年糕;哥哥学会了干农活;我也学会了喂鸡,烧火做饭;奶奶的言传身教,似甘露,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渗进了血液,融进了心灵。

我和哥姐在学会农活家务的同时,年年都被学校里评为“三好学生”,拿回了奖状。妈妈两年后先于爸爸“解放”来看我们,看到我们身体壮了,个子高了,能吃苦、会干活,学习个个都是好样的,妈妈哭了。

令我遗憾的是,奶奶的离世,家里人都瞒着我。因为那时我正在“坐月子”,怕极度伤心而伤身,商量好了不告诉我。事后知道了,好发一顿脾气。我一连几天,六神无主,思绪万千;白天思念绕心头,夜里洒泪湿满巾。一闭眼,奶奶的音容笑貌,奶奶的话语,奶奶的一举一动,都像过电影,一幕幕……

奶奶,又到了“秋风瑟瑟落叶时”,在你离去的日子,孙女写下这篇短文,让那片随风飘去的红叶,带去孙女无尽的思念……

追忆奶奶

文/雨百合

这几天经常梦到奶奶,她的音容笑貌总是真切地出现在我面前,醒来却发现一切都是空的,眼泪就再也止不住地流。我知道过几天就是奶奶的忌日了,这愈加增添了我对奶奶的思念。

奶奶可谓是我从小到大最亲的人了。那时父母都在外地忙于工作,我又是个体弱多病的“难养活”。没办法,父母只好将我送到了乡下的奶奶家。自记事起,我就时刻跟着奶奶一步不肯离开,邻居总爱笑我是奶奶的“跟屁虫”。我听后小嘴一撅说“我愿意”,奶奶却乐呵呵地回应:“这可是俺的老闺女,宝贝着呢。”

为了改善我的体质,奶奶除了对我精心照顾,还每天给我增加了一斤牛奶。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资匮乏。牛奶不是普通人家所能享用的,只能在农场里靠关系才能买到。于是奶奶就去求邻村一位在农场工作的阿姨,在奶奶再三的乞求下,她看我弱小得可怜,动了怜悯之心,终于答应每天下班给我捎一瓶牛奶。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奶奶从来没有吃过馒头,每顿都是咸菜、窝窝头。我曾奇怪地问奶奶为什么我吃馒头她吃窝窝头,奶奶笑着说窝窝头好吃,奶奶喜欢吃。我忍不住抢着咬下一口,没有下咽就忍不住吐了出来,当时觉得奶奶人真怪。一瓶奶要分两次喝,那时没有冰箱,为确保牛奶的新鲜,奶奶就会将它放入水缸泡在冷水里保存。为此,那口水缸承载着我对童年最温馨的记忆,同时它也装着奶奶对我满满的爱。

奶奶不仅在生活上对我疼爱有加,还特别注重我的学习。奶奶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大户人家,刚出生母亲就去世了。在继母的冷眼下,吃不饱穿不暖,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做各种家务。一天学都没上过,是个纯粹的“睁眼瞎”。“你一定要好好念书,将来一辈子才能心里亮堂。”这句话几乎成了奶奶的口头禅。我知道不识字是奶奶一辈子最大的遗憾,每次奶奶说这话的时候我都能从她的眼神里读出遗憾和渴望。在奶奶的督促下,我的学习也总是名列前茅,每次看着我拿回来考了百分的卷子,奶奶的眼就会笑成一条缝,随后就是对我的奖励——一碗卧着荷包蛋的挂面。至今,想起那热腾腾的鸡蛋面,温暖就会溢满心头,就会被幸福感重重包围。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也成家立业做了母亲,可奶奶对我的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已接近耄耋之年的奶奶又承担起帮我照顾女儿的重任。奶奶将她的爱给了父亲、我、女儿三代人。

记得那个大雪天,接到奶奶病危的电话,我不顾一切匆匆赶了回去,在病榻前握着奶奶干枯的冰冷的双手,心如刀绞,泪如泉涌,任我如何呼唤都是枉然,我知道世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

如今,又是一个雪花飞舞的日子,不知道奶奶现在还好吗?是否也在想念我,那就让雪花将我深深的思念带给最疼爱我的奶奶。愿奶奶在另一个世界里没有困苦,永远安乐幸福!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