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劝酒”

作者: 黄自华2020年07月04日经典日志

关于劝酒源起,暂无法考证。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好客,唯恐怠慢了客人,所以拼命将酒这个好东西殷勤地献给他们,并且要亲眼看着他们喝进肚里才放心。

国人劝酒方式可梳理为“文敬”和“武敬”。“文敬”即较为斯文地请大家饮酒。比如酒席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起立,主人先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可以随意喝。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武敬”,顾名思义,要采取强制措施了。比如,规定酒杯一定要见底,一杯对一杯等等。武敬通常是在“热身”以后,气氛逐渐热烈起来,饮酒者的神经都兴奋起来时进行的。武敬还可以采取“罚酒”的手段,这是中国人“劝酒”的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迟到者的“罚酒三杯”;传统的还有击鼓传花,花落谁家谁喝;豪放些的,猜枚划拳、掷骰子,令人感觉不是在斗酒,是在赌酒。

还有一些穿插在两种敬酒方法之间的方式,如“对敬”,可没有“对影成三人”的优雅,而是你一杯,我一杯,看谁先趴下。如“回敬”,被人敬酒,一定要“礼尚往来”一番。还有“代饮”,自己喝不了,找个能人帮忙。总之,要想方设法把饮品弄到别人肚里去,就算大功告成。

对国人的劝酒习惯,西方人总是无法理解,因为他们常常只在家里或酒吧里喝酒——如果需要喝很多酒的话,常常是由于兴奋、沮丧或沉迷于酒精,而餐馆只是填饱肚子或浪漫约会的地方——这时候只需一点点红酒就行了。西方人喝酒尊重他人,喝酒完全是个人的事,他们不会勉强别人喝。但在中国,人们在餐桌上,喝酒似乎比吃饭更重要。

还有一点我始终不明白:到底中国人认为喝酒是有益还是有害呢?如果有益,为什么自己总避免多喝?要是有害,为什么要拼命给朋友或领导劝酒,非把他们灌醉?我也听到有人说:“我也很讨厌这样,但这是中国的酒文化。”这真是传统酒文化?

其实,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也可以寻找到饮酒之道:饮酒戒强劝,更不必赌气争胜,而要量力而为,有礼有节。张潮在《酒社刍吉》小引中说:“饮酒之人,有三种,其善饮者不待劝,其绝饮者不能劝。惟有一种能饮而故不饮者宜用劝,然能饮而故不饮,彼先已自欺矣,吾亦何为劝之哉……惟当率喜称量而饮,人我皆不须劝。”能喝的不必劝,不能喝者不该劝,能喝而不喝者不真诚,不值得劝,总之就是不用劝酒了。我们可千万别忘了古人的规劝!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