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有个闰六月

作者: 寇玺2020年07月05日美文阅读

农历六月的记忆,总是和酷热相伴。骄阳似火,世界仿佛一个大蒸笼,这也给六月带来不少别名。

夏天的时段按照来临顺序分为孟夏、仲夏和季夏,因此六月又叫季夏;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大都在六月,所以六月也被称为“伏月”;小暑、大暑节气都在六月,因此有了“暑月”之称;另外,六月还有“烦暑”“焦月”“遁月”等别称,都和天气炎热有关。不过,六月也有很美好的别名,比如“荷月”,因为这时是赏荷的好日子;吃货们最喜欢的则是“荔月”,这时荔枝成熟,鲜美得让人合不拢嘴。

今年的初伏第一天是阳历7月12日,农历六月十九。大家都知道“三伏天”指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但是为什么把最热的时节叫“伏”呢?简单地说,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虽然天气热,农活却放不下,因为要为秋庄稼松土以保持水分。俗话说:“棉花入了伏,三日两遍锄。”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在小暑时进入生长最旺期,除草、整枝、去老叶要及时。除了棉花,也有打玉米头的,说是“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

在洛阳,农历六月六有炸油条、油馍头,煮豆汤庆丰收的习俗。盛夏时节,阵雨频现,趁着晴天时晒书、晒粮、晒衣,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习惯。另外,在农历五月五端午节时戴上的五色线在六月六这天要摘下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等冲走,由此可保安康。

六月六还被称为“望夏节”,新女婿和妻子带上礼物看望岳父母,就叫“望夏”,岳父母也贴心,在大热天里准备些汗巾、扇子作为回礼。在洛宁,这时候流行走亲戚,俗称“瞧夏”。偃师民间走亲戚时,年轻夫妻在礼品上放两个瓠子,这个习俗至今仍在流传。《洛阳市志》中记载,传说西亳高辛氏之女养一异物,似狗,名曰“盘瓠”。时值异国围城,城破在即,高辛氏谓有退敌者,愿以其女嫁之,盘瓠擒敌首以献。高辛氏以盘瓠似狗而食言,其女则愿结同心。

种庄稼的地方有六月六在棉田打苗尖的习俗,以求丰收;由于是双月双日,这天也被视为结婚的好日子,意为“两全其美,白头偕老”;若家有老人新故,子女须到坟前哭祭,上供品,送纸扇;汝阳人则在这天到先人坟茔祭拜。

六月中旬,是大暑节气。大暑的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一候说的是萤火虫在枯草上产卵,到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便认为其是由腐草变成的;二候时天气更加闷热,土地也变得潮湿起来;到了三候,不时出现的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今年的中伏第一天是阳历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九,就在大暑节气当天。这时秋作物生长很快,所谓“谷子甩大叶,豆子高棚楼”。此时洛阳雨水较多,旧时有“六月连阴吃饱饭”之说,指充沛的雨水有助于肥料释解,便于作物吸收。

有趣的是,这个农历鸡年是闰年,有个闰六月,立秋节气就在闰六月十六(阳历8月7日)到来。

立秋预示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可是末伏还没到,这时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棉花结铃……农作物对水分需求量大,若是遭了旱灾,对收成的影响是难以弥补的。

丰收的季节有不少农谚,如“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当年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的说法,是指农历七月立秋,庄稼可望丰收;若是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庄稼则会歉收。

最后提醒大家,入伏后,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炎热的天气里,人易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