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步与一大步

作者: 马浩2020年07月09日生活随笔

公厕里,常能见到,“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标语,说的是公厕小便入便器的事。小便要入便器,必须要有便器,有便器的公厕,公厕的档次自然上了一个台阶。

曾在某论坛看到一帖子,讨论有关公厕设立的问题。有人认为小题大作,我以为公厕的事不是小事。都说民以食为天,那只强调了“进”的问题,其实“出”的事,也不能等闲视之,尤其在城市,足可反映一座城市的文明层次。

“严禁在此小便,违者没收工具。”这一相声桥段,让人忍俊不禁。其实,在一些城市的犄角旮旯处,类似警示语,不少见,不过,远非如此幽默,大都是直白得如秽物所散之气味,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多年之前,曾听南京十八频道的老吴韶过公厕的故事。他说早年南京城南的夫子庙地区,公厕极少,早晨,厕所排队,内急无法,有人便在夫子庙一桥上方便,桥下有一水沟,水流常年不断,天然的冲水马桶,妙极,就这么,此处便成了公厕的“代办点”。桥上行人不断,桥边人小解如故,偶有熟人拍肩招呼,不时有人来“并肩作战”。老吴说,当时曾流行一句歇后语:背着撒尿——不看人。而今听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确乎如此。我是新千年来的江宁,落脚在江宁的上坊,当时,上坊还是个乡镇,还没有划归到东山,我的临时居所靠近菜场。菜场后面有座公厕,我是那里的常客,那座厕所,怎一个脏字了得,毫不夸张地讲,有时去那里,手里必须拎两块砖头,厕内污流漂橹,若没砖头架桥,简直无法靠岸。蹲在如此环境之中,不免神往起魏晋人裴启所讲述的“石崇之厕”:一日,刘实到石崇家拜访,去洗手间,便见绛纱帐大床,菌褥甚丽,两婢持锦香囊。刘实以为走错了地方,回过头来问石崇,石崇说:那就是洗手间。刘实再去,感觉还是不对,迟疑良久,还是出去寻方便了。若刘实在外寻到的公厕,亦如这般光景,他会不会调头再入石崇之厕呢?

后来,上坊那个菜场迁移了,我也搬到新的住处。一天,路过老菜场,老菜场已变作他用,不禁感慨系之。时隔多年,重逢旧地,居然还会条件反射,突然感到有些内急,想上厕所,有年头没踏进它了,心里还盘算着是否要带两块砖头。思想之间,前脚已迈进公厕的门,一眼望过去,顿生刘实之慨,以为走错了地方。但见瓷砖铺地,虽不至于光可鉴人,倒也干净清爽,蹲坑的形式无多大变化,小便池的样子也无多大变化,不过,用马赛克披上外装,大有鸟枪换炮之感,厕所的一角置放着清香剂,蹲在坑上,有淡淡的檀香盈鼻。在如此的环境中,展开报纸方便,也算是一种享受,大约欧阳修的厕上,便是如此吧。说这话,也就是2013年的事,那时,上坊正在拆迁。之后,我搬到秣陵街道,在秣陵上公厕,公厕的卫生环境状况,与上坊同期的情况差不多,我想这应该是普遍现象,江宁的公共卫生系统整体提上了一个档次。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踏入2017年,这一年,江宁公厕大约进入了新纪元。那是2017年冬的一天,我漫不经心地步入了秣陵老街的一处公厕,公厕设施已“宾馆化”,厕所的每个蹲坑无不是封闭的空间,冲水式的蹲坑,方便完了,用脚轻踩一下冲水机关,蹲坑便被水清洗得干干净净,小便已不再是便池,而是树立的自动冲水的便器,还设有残疾人“单间”,人性化地安置了坐便器。后来,我又到过江宁许多地方,无论是市民中心、旅游景点之类的公众窗口,还是偏远的街道、社区所设立的公厕,发现每一处公厕均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且配有专人管理。上公厕,不仅环境清爽干净,还给人亲切舒适的感觉。我想,江宁公厕文明绝不会止步于此,它一定会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地前进。

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我所经历的江宁厕所的今昔,似乎印证了这句大实话。公厕的文明,不单纯是厕所的事,它似乎具备了某种象征的意义。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