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论

作者: 浮游胖虚子[文集]2020年08月03日心情随笔

余读《三国》,而见毛氏批语。凭心依实而论,毛氏批三国,其解多有超常之处,其识多有超远之见,其明多有高妙难得之法,非庸凡所可比拟者,故后世推之为评品三国之宗,诚不虚得其名。然虽彼论精妙通微,见解超人,余亦不敢全为恭维。

世人读三国,争议颇多者,无过于曹操也。或曰其大奸恶之徒,或曰其大谋略之士,或二者折衷,冠以奸雄之名。然诸人之见,皆得见其一面,而不得全述其人也。至于毛宗岗,虽微有超常之见于曹操,然终未脱于俗见也。余何可以斯言论,盖因见其论曹操而得也。

且言毛氏评曹操献刀谋董卓,杀吕伯奢之章。既谓其图谋董卓,而能自全其身,非莽夫之勇;又谓其杀吕伯奢全家,而坦荡直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而不委意从俗见,以当世道学家假仁假义之言,掩饰己非,是为曹操之超拔凡人之处。此可谓毛氏出于一般人见识之语也。然至于后章,曹操败于荥阳之时,则为其言曰:不为曹之不死而幸,而为曹之不死而恨,恨其不得以一死而成忠义之名。余读至斯言,而叹曰:毛氏所判曹操,亦如常人之见也。盖其受教儒道之法,虽能略出高见,而终不能脱纲常伦俗之困也。因之,其判曹操,不论几为赞其谋略智识,终不能脱一奸字而贬喻之。余因之而欲全叙曹操其人,不掺杂世俗之见。

世皆以曹操为奸雄,而不知其雄有之,其奸无之。何也?盖曹操能鼎立三国,并持中原,可以称雄也。至于所施任用,则非常之人,为非常之事,焉能以一奸字而概论。世谓其奸,乃但见其以谋害人,而不见其以谋兴国致世也;而又见其智谋韬略,文武治道皆超出凡人而折服,而贯之以雄。合二字,则称其奸雄。此论数千年而不变者,诚确有其解颐贴切之处,然非可为万世不易之论也。何者?盖其论亦如毛氏评语,无脱于儒家之论也。

曹操初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时,到任而能以威整治风俗,不避权贵,明守法度而棒责騫硕之叔,可见其为明法持公之士也。后何进谋诛宦官,以引外兵而压内,曹能挺身而谏其不明不智,可谓以不忠乎?至董卓暴乱,彼能出众人先,假献刀而谋杀董卓,于逃亡处首发矫诏平讨董卓。且夫其时诸侯无几尽心者,而独曹操能奋力追击董卓,几乎殆命,可谓以不义乎?因之曰:曹操非无匡汉济世,守作忠臣良相之心也,但不得其时而能成也。

曹操几为汉室作谋,而屡败之,近乎殆命,彼其不自思也?因以其所历诸事,彼渐得其明道也:汉室衰祚,非人力所能济也。故其心明时势而变也,不为汉室谋,而为天下自谋也。故诸侯盟破,曹操明世。后曹操破吕布,迎汉帝,灭袁术,败袁绍,占荆州,一扫北方,无往而不利,皆以明此道而得也。

世以曹操不守汉室而斥其奸臣,岂不知汉移秦祚,其不为秦之奸乎?秦吞六国,岂不为六国之奸乎?周亡商祚,其不为商之奸乎?若以此理推论,除三皇外,何得而有忠人义士?固焉能为操之不守汉室而斥其奸乎?不可也。何者?以吾观之,则为顾炎武所论也:朝代者,乃一族之利也;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利也。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曹操虽为弃汉室谋私己之利,然彼能统平北方,免北民战乱之苦,何不可称一世之英雄乎?何不可称大仁大智者乎?而书生儒士之流,以奸雄贬喻之,岂真明仁义之道者乎?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