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拆迁大事

作者: 陈亮2020年08月04日生活随笔

近段时间一直参与做一件大事,一件要老百姓离开生活多年且饱含感情的家园,甚至从此改变生产方式的大事,也是一件每个城市发展转型中必定会扯痛三叉神经而不得不做的大事。

拆迁,类似的做法自古就有,当然多以私闯民宅而定罪。而后北宋神宗批准了应该是中国第一部古版拆迁补偿条例,虽明确了补偿方式和内容,但更多的是带有政策的强制性,并不能体现民意。电视剧《新水浒传》中也有改编的“拆迁队长”镇关西强拆“钉子户”金翠莲这样的情节,虽不真实但也有所反映。

参与全市的拆迁工作有近四个月,我常常在思考怎么去做好拆迁工作,怎么让老百姓眼中的“镇关西”变得温柔且能讲法通情理,怎么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肯定,最后虽带眷恋但仍然满意的搬离。为此,我曾想每次见面给包保户散根烟,好拉近与包保户的距离,免得太客套太生分,可惜不会抽烟,作罢!我也曾想和包保户喝顿酒,三两杯下肚哥俩兄弟无大小,好交心建立真感情,可惜中午不能饮酒,晚上还得骑着小电驴回家,作罢!想来想去,既然上门就是客,跟老百姓坐在一起无论是闲聊散扯还是拆迁话题,都应该做一名引导者,我要当一名说客。

做一个有智商的说客,慎思之,求博学。既然是说客,自然是领导所能看重的信得过的人,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是不行的。拆迁政策必定要了然于胸,每一户都应该有几本账,帮助包保户找到最佳的安置方式。仅掌握一个区域的政策也不行,上要了解第590号令,下应知晓全市的拆迁补偿方案,向左看再向右看,其他区域的拆迁补偿情况也应该有所了解。信息如此发达的现在社会,老百姓也会只言片语的了解其他地方补偿情况,只有做足功课才能打消包保户的疑虑,才能遏止包保户间断章取义并夹杂臆想所形成的谣言。

光靠政策不能解决所有沟通难题,有智商的说客应该博学。在和包保户聊天中经常会谈到医保、养老、教育乃至已经不存在的农业税,甚至是计生方面如结扎之类的话题。对于八零、九零后的年轻干部所陌生的“新手栽秧先补拐”、“挖地要打鲤鱼陇”之类的话题也会遇到,倘若后者不知道尚能解释为生活好了见得少了,但对于医保、养老之类的话题,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应当要掌握其具体内容。和包保户的沟通还会有国内、国外甚至是信仰,最近我正在恶补《圣经》的相关知识,因为在和一包保户聊天中偶然一次谈到她的信仰——耶和华就会有明显的态度转变,学点无妨促进沟通吧!

做一个有智慧的说客,明辨之,再笃行。我所理解的智慧应该更侧重于情商,但情商高低取决于他人的认可度,因此,笃行是群众工作中赢得信任的重要环节,但作为笃行的前提,明辨不可少。我从不轻言他人之短,更绝不提被征收户的是非,但无论是作为征收工作者还是曾被征收的农民的儿子(07年我的老家也被征收了),必须承认有些老百姓特别是多次动迁均未能达成协议的包保户有些思想是狭隘的、有些认知是片面的,因此作为一名说客,要能明辨,不妨多听听包保户说的,一定要多想想再回答,从中会有诸如有抱团拒拆、利益取向之类的收获,然后再有所答或绕开不答。

答非所问总归是太敷衍有不负责任之嫌,绕开不答是个人立场和态度的表明,但答了或者说承诺了,那么一定要笃行。在已经谈妥的包保户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面积平方的疑虑,坚决给予复核重量;有小孩达龄的问题,核实即予认可;有他人补偿的不均,调查立即公开……正如此我们不再门难进、脸难看,任务也完成了大半。

然说客终归是不好当的,脑海里闪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说客马不停蹄四处奔走尘土飞扬的场景,千百次以《礼记·中庸》里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勉励自己,且马克思都说了事物总是曲折向前发展的。试学着刘陈寅秘书长《皖南晨刊》上的三则独白,留下这段文字,望同志共勉!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