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有痕

作者: 聂芳 2015年05月21日情感美文

高中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之所以这么说首先是和温暖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我再三斟酌,也是一个相对比较的体验结果。

从上小学开始,因考试经常双百、听话、热爱劳动的我,很快就带上了三好生、班长、中队长的光环。自然而然也就自信满满,开心快乐伴着自己成长,直到文革开始为止。

文革伊始这一切被打得粉碎。生活中突然降临的灾难,自己毫无防备。本不想再回忆那个年代的那段往事,但没有历史又怎能表述后面的体会和感悟。从那时起,自己灰头土脸的被抛到一个叫做肮脏丑陋的角落里。家父被戴上“漏网右派”、家母被戴上“历史现行反革命”的大帽子。陡然间我发现家外墙包括窗户均被铺天盖地的大字报装裱的异常炫目靓丽。紧接着父母住牛棚挨批斗不在话下,与电视中所演的类似情节没有两样。那时的我还不谙世事也得接受现实。

当父母亲都住进了牛棚时,姐姐也很少回家,她住校参加了宣传队,哥哥则住姥姥家也不常回来。平时家中只有我和小我5岁的弟弟相依为伴。白天,我在家做饭洗衣还算从容,唯独害怕的就是出门买菜。在自己家院内,经常被一群大孩子举拳头吐唾沫戳耳朵扔石子甩鼻涕,一时间成了众矢之的的狗崽子。晚上,尽管我和弟弟都不出门,还是逃不过踢门漫骂砸玻璃的恶作剧。唯一稍感欣慰的事情便是夜深人静时拿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会儿书,享受一下精神世界的美丽。也就是从那时起养成了睡前读书的习惯。姐姐是老高三能帮我借到一些杂志和图书,我平生最感谢姐姐的就是这件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对我影响非常之大,是我度过这段挣扎、煎熬的漫长日子的精神支柱。

当我和弟弟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回来父母时,等待我们一家六口的命运却是遣送回保定农村老家接受改造。回老家本来是我向往多年的心愿,因为祖上好几代都在城市生活,从小到大就没有老家的概念,很羡慕有老家的同学可以回去度假。可是当这遥远而又陌生的农村老家突然间来到面前时还是惊恐万分不知所措。望着平原上广袤的田野,一家家隔着围墙的小院组成整齐的村庄,秋收季节的玉米高粱十分喜人。片刻的惬意转瞬即逝。再好的农村对于我们一家来说也豪无意义。我们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人无一识,怎样落脚还是大大的问号。还好那时老家的人都还淳朴憨厚,很平和地接待了我们。临时给我们从远房亲戚家腾出来一间堆放杂物的草棚,帮着找了几块木板,加上我们回去时携带的两床被子一个木箱,这就组成了我们的新家,我不再叫它草棚而是草屋。但这样的家无论怎样挤兑也住不下六口人,哥哥姐姐便只好寻找亲戚屋檐下的另外住处了。我们的草屋在秋季的雨水冲刷中还是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塌掉,但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面天晴了里面还滴答,这情景一点都不夸张。冬天凌冽的寒风直接刮进了这间草屋,呼啸声一浪高过一浪好似野狼在嚎叫。整个草屋东摇西晃不知能支撑多久,一个夜晚总会被恶梦惊醒几次。

在老家这段日子里,我这个十二岁的孩子和大人干一样的农活却只能挣一半工分。每次分粮分菜时总是分在最后得到最少还是最差的。即便如此我都没有放在心上,坦然接受着这一切。因为这比没有父母在身边,每天任人欺凌提心吊胆过日子好了许多。最不能容忍的是,回老家时家里的书全部被烧掉{包括借来的,当然不是自愿焚烧的)。那时候,尽管点的是煤油灯,昏暗的草屋模糊不清,也渴望有本书读一读陪陪凄凉的夜晚。可是父母就仅有的一点积蓄只能应付全家出来一个月的开销,买书这个奢侈的愿望自然成了泡泡。

当年,由于母亲不堪忍受莫须有的罪名,加之我们的生活也太苦了,与父亲反复商量后终于做出决定。抱着要饭吃的最坏打算,带着我们四个孩子毅然决然离开了这个可爱的农村回到学校。这时家还被封着,当时平反还没有开始,只是遣返暂停了。父母亲和我们就在教室里凑合了两个晚上。第三天学校领导请示上级后给我家拆了封条,这个家终于又属于我们了,真是庆幸。接下来很久都没有平反的动静,父母都没有收入,从亲戚和邻居那里借钱勉强维持着基本生活。之后很长时间家里的生活依旧困难,那时的我开始跟邻居孩子们一起每天捡料碳,使家中的炊烟再没熄灭过。就在这段时间,母亲过去的一些学生家长、老邻居、老同事到晚上就会悄悄的给我们送米面送鸡蛋送蔬菜,使我们家终于没走到断炊的地步。我们一辈子都感激这些落难时雪中送炭默默帮助过我们的人们。

这场噩梦很长,反反复复。一年过去了,母亲还又第二次进了学习班。不过这次比第一次要温和许多,主要是核实平反的证据。第二年父母亲平反后回到各自的岗位上重新工作了。此时虽没有复课,好在母亲带小学毕业班很有经验,在家给我补上了六年级的课,也算是完成了小学学业。

福祸总是相依相伴。就在母亲恢复工作后不久,姥爷在石家庄偏瘫在床了。当时因我没有学上,无奈又承担了帮助姥姥照顾姥爷的重任。姥爷身材高大病前体重在八、九十公斤,姥姥身材瘦小还体弱多病,独自照顾姥爷根本不可能。我在姥姥家一住就是多半年,除了病人还是病人,心想什么时候是个头,姥姥看到我经常暗自落泪日渐憔悴,心疼地几次劝我回家。可我怎么忍心抛下两个病老人离开呢。每次写信我总问母亲姥姥姥爷以后怎么办?我什么时候能上学?六九年下半年母亲终于来信告诉我学校快开课了让我回来,同时也接回了姥姥姥爷到我们家治病养病。

日夜盼望的学校总算开学了,然而初中的一年多却让人失望之极。除了挖防空洞就是搞大批判,唯独没有留下学习的记忆。悲戚戚耶!

高中之后,大学梦破灭了,插队时没有机会被推荐,工作后没有坚定考大学,留下了终身遗憾。这就是我把最美好的时段定格在高中的理由。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光再拉回到高中阶段。

高中对我来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正如田燕妮所说“无悔的高中”。进入高中首先认识的是亭亭玉立举止优雅的薛颖,通过很短时间的接触就非常喜欢她,她很善于欣赏和分享他人的光华。她第一个给我描述的是常莉,这个文采飞扬的女生,小学三四年级就能把课外的古文古诗倒背如流,写字画画写文章都是最棒的。这使我在和常莉接触之前就对她有了一种敬畏感。后来感觉薛颖也很了得。她说话低调但特别善解人意,对我们小一年级上来的同学总是问寒问暖关心呵护,她心灵手巧对班里和同学的事情都是倾其所能热心相助。比如教我们女生一起做花编织花篮、布置教室等。田燕妮写文章时说我像个姐姐,当时班里还有韩玉兰也说过我像个姐姐,我心里非常高兴。但是我和薛颖比较了一下,感觉她更像我心目中的姐姐。张树芳,范建平经常把我们家远的同学叫到他们家热饭或吃饭。我和徐莉在微信中曾经聊过,我们同桌时,我经常跟她到南站食堂蹭她的饭改善生活。高中毕业前,我曾和高秀明一起憧憬着大学生活,规划着时间表。同学中对我知根知底的侯正媛一家待我如亲人,到她家比在自己家还自在,想吃吃,想玩玩,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让我感动。点点滴滴却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我的心田,每每想起这些都是暖意融融。

高中两年多的时光很短,但留给我的记忆却很长。有些痕迹是抹不掉的,有些瑕疵也在所难免。在那个年代像我这样可以教育好的子女选择高中时还是心存芥蒂,但是读书的愿望更为强烈,最终是坚定了哪怕受歧视都在所不惜的心态进入了高中。然而,我担心的事情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糟糕。高中期间虽然因家庭问题推迟了入团的时间,但是作为我的入团介绍人常莉和团支书宁源生为了帮我入团下足了功夫,跟当时管入团的老师几乎翻了脸,这件事让我感动了一辈子。我也感谢张老师对我的鞭策。

成长和奠基是我的第二个收获。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不断提升自己。常莉的文采是我们大家共同景仰的,她并未因此而自命不凡,常以自嘲贴近着同学们。高中那些日子我和她在一起时受益颇多。她教我如何选择好书如何阅读和感悟,还给我推荐了许多好书。之后我在作文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与于老师的教学和常莉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她还教会我用仿宋体刻蜡板、出校报及套红技术,还教会我写各种美术字。以致在后来若干年若干场合我都以写字好展示着才华并被大家认可。常莉在大学期间曾赠与我一本班里出的诗集,虽然有些诗歌我理解和感悟不了她的深奥,但我至今仍爱不释手。

从高中时代起影响了我一生的人还有田燕妮。我们都因家远一上高中就住校且在一个宿舍。刚开始没有感觉她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执着的个性渐渐凸显出来。一次,一道数学题难住了大家,晚上在宿舍大家讨论之后也没有结果。当时宿舍里除她一人外我们就都睡了。唯有她还是翻着书本拿着笔划来划去冥思苦想。后来据她说那时已经快11点了,她弄不明白不罢休,终于在找到高泉老师解决了难题才回到宿舍休息的。这样的故事在田燕妮身上司空见惯。还记得田燕妮刚上高中时写字的确很一般。两年多的时间里,我见证了她把午休时间全部用来练习书法,毕业前她的字已经是有形有体漂亮娴熟。对于她追求知识的态度和执着精神是有目共睹的。成就事业自然是同学们意料之中的事情。她是我一生的榜样,特别是遇到困难时田燕妮的形象和精神就是我的支柱。

常言道,没有完美的个人却有完美的集体。高一班是优秀生的集体,尽管各自的闪光点不同。她就像一棵茁壮的大树,这棵大树由我们蒋老师于老师还有其他优秀的老师共同培育成材。出类拔萃的人自然能攀登高枝,比如常莉、田燕妮、陈明、李苗等等,他们是高枝上的鸟令人仰慕。但我们这些多数同学也是很优秀的鸟,能登上这棵大树不同的枝条也倍感欣慰。我们共享着阳光和彩虹,同沐着春风和晨露。相互依偎和支撑,不也十分美好吗!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