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 师恩难忘

作者: 浮生若梦2020年08月20日情感日志

文化大革命十年给高校带来浩劫,师范院校难逃厄运,城乡教师紧缺。

我1975年6月从联合中学高中毕业,1976年9月被我的初中老师王冠俊推荐为代课教师。在那个无以理想和信念的年代,我似乎感到无处安放的青春找到了一隅栖息之地。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心许愿望:要做天下最好的教师,以证老师知人之明,报答老师举荐之恩。

40年弹指一挥间,我一路走来一路歌,代课教师—民办教师—考进师范再学习—公办老师。我虽然不能了却“做天下最好的教师”心愿,但我做了一个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的教师,一个荣誉满满的教师。当我的工作成绩可以告慰尊敬的老师时,老师已作古。心存感激,却无以回报,心里隐隐作痛,老师对我的关爱情景历历在目。

我的初中母校是联合红旗中学。初二时的历史课,是时任校长王冠俊兼任。历史课是我们全班同学最爱上的课之一,在十四五岁的少年眼里历史老师无所不通。从原始部落到现代社会,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从巴比伦文明到中国文明,王老师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一批对历史知识匮缺的少年,似乎在荒漠中饥渴时发觉了清泉,立即沉浸到了历史知识的甘泉中。王老师带我们穿越时空,带我们和历史人物对话,让我们思接千年,视通万里。王老师的课让我爱上历史学科,我全神贯注听讲,老师讲解的内容我镌刻在心。有一次课上王老师提问,“鸦片战争哪年爆发?英国人从哪里入侵中国?谁去虎门销烟?”我对答如流。老师啧啧称赞,连声说好,同学们对我刮目相看。老师的表扬让我窃喜了好多天,更激起了我的学习兴趣。

有了这次被表扬的经历,我对老师的惧怕少了几分。课间十分钟,居然还敢走进办公室,带着问题请教老师。一次,我到办公室交作业,王校长对一位老师说:“这孩子聪明,口头表达能力强,将来做老师一定行。”听了,我心里乐滋滋的。哪知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激起我对教师职业的向往,预定了我的人生道路。时隔四年后,王校长果然推荐我为代课教师、民办教师。从此,我和教书育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走上教育岗位那年,我刚20岁,被分在乡村中学—联合红旗中学,任教初中数学。那个年代,我学到的一点浅显的数学知识显然不能胜任初中教学,我一面刻苦专研,一面向老教师求教。王校长指导我管理学生的方法,同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在学生中声望很高的老教师做我的指导老师。当年,在联合任教的韩传文老师,郭洪志老师都给我以很大帮助。每每回忆这些,总是心生感激之情。

四年后,我考取了师范。临行前,我去和王校长道别。他非常高兴,祝福我,语重心长地鼓励我珍惜师范学习时间,毕业后回家乡,更好地为家乡教育事业作贡献,还关心起我的婚恋。在师范学习期间,我曾给他写过几封信,汇报学习和生活状况。他也给我回信,信中一如既往的鼓励,充满着父辈的关爱。毕业后,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老师勉励我,多读书,多积累,教好书。

每年春节前我总要和爱人一起去拜望恩师一次。但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务,联系很少。十年前的一天,突然惊悉王校长去世的噩耗,我们匆匆赶到灵前,却再也无法和我们敬重的师长对话,再也听不到他关爱和鼓励的声音,悲从心生,潸然泪下。

十余年过去,每当念及王校长,总感到恩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荡为人;敬业精业,有教无类,爱生如子;德高望重,博学多才,美名乡里。

师恩永远铭记,恩师永作楷模。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