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随想

作者: 黄鹏2020年08月23日情感日志

六年前的年,我们全家是在云南宣威我爸的老家过的。二十年没回老家过年了,当时有很多感触。

思乡情

老爸的思乡之情从我哥的名字就可见一斑。我哥叫“黄旅黔”,寓意老爸从196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兴义工作的四十多年,那也只不过是到贵州来旅游而已。当时老爸分配时有三个地方可以选择,贵阳、安顺和兴义。选择兴义的唯一原因就是,兴义离老家宣威最近。

老爸有四兄弟,他排行老二。当时因为家贫,只能供一个孩子读书,所以我爷爷想到了一个办法,一个孩子读到小学毕业就回来让另一个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点文化。我大伯比我爸大五岁,他读完小学的时候,我爸十一岁,所以我爸十一岁才进了学堂。谁知我爸这一进不要紧,等出学堂时已经是大学毕业了。因为我爸多上了那么多年学,我的三叔和小叔就没有上学。为了我老爸读书,我大伯每个月都要从老家走到盘县一中(80多公里)给老爸送吃的用的。

从我第一次听说这些往事的时候,就开始理解为什么老爸对家乡、对他的弟兄有那么深的感情了。

在我的记忆中,老爸对弟兄的帮助就从未断过。我们读书的时候,我大伯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堂哥也在兴义读高中,后来没考上学校,又到兴义学了一年的兽医。现在堂哥是一个村委会主任,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初中,两层平房住着,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三叔身体不好,每年的医药费都是我爸负责。小叔家的儿子和媳妇现在在兴义打工,家里也盖了两层平房。不管是治标还是治本,老爸觉得只要能帮就尽量帮,因为那是他的牵挂。

去年,老家要修通村公路,老爸代表我们全家捐了八千元钱。

对于云南宣威,小时候更多的记忆是来自于从小学开始填写和各种表格,因为在籍贯一栏必须填写云南宣威。后来稍稍大一点,和爸妈也回去过几次。

印象中的老家是贫穷的,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89年,爸带着我们三姊妹回老家过年,至今也是二十多年了。二十年后的老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那里住了几天,深切的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普照到了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老爸的年纪越来越大,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越来越浓。今年我们全家陪他回老家过年,老爸别提多高兴了。

年夜饭

各乡各俗,按老家的风俗,年夜饭要摆在松毛(松树的叶子,书面语叫松针)上吃。据说这一风俗起源于清朝。那时外族入侵,每个村子由一个异族统治,当地人称为鞑子。由于鞑子残暴,有一年的三十晚上,人们相约在这一天动手杀死鞑子。鞑子被杀之后,满地都是鲜血,为了掩盖血迹,人们就砍下松毛铺在地上开始吃年夜饭。从此这个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每年的三十这天,除了有人忙着准备年夜饭外,还要有人负责到山上去砍松毛,这项工作一般都是孩子来完成。二十年前我就体会过上山砍松毛的乐趣,成群的孩子背着背篓漫山遍野地找,觉得哪棵松树上的松毛长得青长得长就砍哪棵。砍下松毛装到背篓里就一溜烟跑下山。那是一种记忆中的童真和童趣。只可惜今年的松毛在我们来之前已经砍好,要不可以让孩子们也体会一番老家孩子过年的乐趣。

松毛一根根松松软软地铺在地上,绿油油的,散发出缕缕清香。可口的饭菜一碗一碗摆在松毛上,其中之一自然是宣威有名的火腿。按照老家的传统做法,火腿煮熟切成长条,一半肥一半瘦,瘦的红通通,肥的亮晶晶,吃一口肉质滋嫩,油而不腻,咸香回甜,香味浓郁。其余的菜全是我们家张大厨师的杰作,有贵州风味也有云南风味。今年的年夜饭可谓丰盛。但是,一堆孩子对于吃什么根本不感兴趣,只对坐在松毛上吃饭感觉新奇。这也难怪, 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还从没在农村过过年,更别说有这么新鲜的过年方式了。你看,几个孩子在松毛上爬来滚去,乐此不疲。

想想也是,过去,由于中国人比较贫穷,吃顿好饭成为辞旧迎新的重要内容。而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夜饭不在于吃什么,不在于味道如何,要的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要的是一份温馨。看着全家老老少少乐呵呵的表情,我知道,这一刻是大家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举起相机,我记录下了这一珍贵的瞬间。

本命年

三十的早上,我坐在小叔家院子里晒太阳。好友打来电话,她给我买了两件红衣服准备送给我,因为过了今天就是虎年,也就是我的本命年。我才恍然大悟,年前一直忙着节目的事,老妈让我给自已买件红衣服的事都抛至脑后。按照老辈人的习俗,本命年是要红背心、红袜子、红腰带,里里外外全是红,避邪、避灾、护身。

中国的黄历颇有渊源,天干地支,子丑寅卯。本命年,其实到现在我也不知这三个字的确切含义。只知道十二年一个轮回,当农历那一年的生肖名字与自己的属相重合之时,便是自己的本命年,这一年便与自己有了关联,于自己来说便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回到兴义,我一身火红。燃烧的火热,烧醒了我沉睡的记忆!

1974年的春天,爸妈给了我生命。我要感谢父母把我带到这个精彩的世界。

1986年,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本命年。那时我还太小,小得无法去选择或者记忆。这一年我荣幸地成为兴义第一届六年级小学毕业生,又赶上了兴义第一次小升初不实行挂牌招生而实行划片区就近入学。因此我以超出兴义一中起分线很多的分数进了兴义三中的校门。也许这一经历对我的将来或多或少有一点影响,但我从不抱怨,因为这不是我能选择的。三年的初中生涯让我结识了很多朋友,而且,值得欣慰的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朋友依然在我身边。

1998年,是我人生的第二个本命年。那时的我青春、活力、甜蜜、幸福。一句话可以概括那时的状态:在工作中恋爱,在恋爱中工作。

如今,已经进入人生的第三个本命年了。圣人说得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遗憾的是而立之年无所立,不惑之年仍在惑中。这个本命年,匆匆而来,我豁然感觉到青春逝去的惶恐。不忍回顾往事在梦中却总有往昔的记忆搅扰。我要给我人生的第三个本命年重下一个定义,以“本”为基点,尽自己应该尽的本分,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以“命”为动力,靠人生磨练的积累,把握机会,“怀器于身,待机而发”,塑造一个积极的人生!

十二年一个小轮回,六十年一个大轮回,人的一生,究竟能轮上多少个本命年呢?平凡的日子,向前看,向后看,从年少到年老,唯求安好。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