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见闻

作者: 梁再胜2020年08月26日生活随笔

不久前,我随大陆旅游团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宝岛台湾。

尽管是寒冬时节,可台湾岛处于热带与亚热带的交界线,依然是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我们刚下飞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顿时心里暖暖的。

我们从桃园机场到台北市,一路青山绿树,市容清洁,风景还不错。不过,有一部分楼房显得老旧低矮;还有一些楼房外墙面和阳台边留下淡淡的斑驳的渍水痕迹,也许是多年风雨造成的吧,我犯疑了。这,与我想象中的台湾城市是整齐划一、靓丽高大的建筑群产生了一定的反差,随即询问身旁的台湾导游小杨。小杨告诉我:“这些楼屋都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修建的,虽有点老旧,但其结构很好,防震的。因台湾地处地震带上,很注意结构设计问题,而且楼房的寿命一般要达到一百二十年的标准。”之后,我们游览台北市标志性建筑物101高楼,在高楼上俯瞰、饱览台北市多姿多彩秀丽的风光。

在旅游途中,我们坐在旅游车上,导游小杨还作了自我介绍,她说:“我是个研究生,毕业于台中的一所大学,先在大学任教,后因喜欢导游工作考到旅游局当上了导游。我老家是中国大陆辽宁的,爷爷是国民党党员,姑奶奶是共产党党员。直到邓小平先生在大陆搞改革开放后,他们一家骨肉分离几十年后才回到大陆得到团聚,这是一家人的大喜事。相见时,我爷爷和姑奶奶哭了,我也哭了,一家人都哭了……真的,要感谢邓爷爷啊!”她还说,:“2015年,习近平先生与马英九先生在新加坡会晤,电视传媒进行现场直播,两位领导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时间竟长达八十一分钟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看见了,世界人民看见了,这是历史性的会见、历史性的握手,这更是天下的大喜事……”此时,车上响起了游客的热烈掌声!

到台中,我们来到向往已久的日月潭。游客拥挤,有中国的,外国的,人们排成长长的队列似游龙一般,等待乘坐游船。人太多,队列半天才能向前挪动一小步。“太慢了——”有人大声叫嚷着。随即,人群中嘀咕起来,大都是一些埋怨的话。此刻,小杨连忙跑过来,“大家别急,为了大家的安全,慢一点是必须的!因为每条游船都要严格按照所规定的载员人数乘船,上船后导游还要交代一些安全防范措施和相关规定,因此速度慢了一点……”这时游客才平静了下来。接着,小杨给大家讲了一个“打架石”的故事:“前几年,因为来日月潭景区游览观光的游人很多,在景区的主要景点仅立有一块红色字体‘日月潭’的石碑,很是醒目诱人。料想不到,游客来到这块石碑前的草坪后,就把石碑围得紧紧的,为的是照张相留个影作纪念。由于人多,供不应求,有两个等待不急的外国游客,一个白人,来自美国;一个黑人,来自南非。他们为争抢最佳摄像背景,竟然互相埋怨对方挡住了自己的镜头,相互拉扯、冲撞,最后酿成了一场黑人与白人的打架事件……后来有人戏称:日月潭有块‘黑白打架石’,于是‘打架石’的故事就在百姓中传开了,并流传至今。‘打架石’的来历就是这样来的。”她说完,大家都笑了。最后,小杨说道:“现在好了,旅游部门为解决这一问题,分别在八个主要景点,按同样的设计规格立了八块石碑,加上原有的一块总共有九块,这是吉利的数字,久长久远嘛!增添石碑以来,这九块‘日月潭’石碑前,再没有出现因拥挤拍照而打架的现象了。”

日月潭的水,真美。近看,晶莹剔透,波光粼粼,好似少女风中飘逸的柔软而温润的长裙;远看,一碧万顷,湛蓝湛蓝的,犹如巨大的蓝宝石静静地镶嵌在青山的怀抱。

我们不仅领略了日月潭的柔美,还感受到阿里山之壮美。

在台中,我们游览了台湾大学“溪头实验林生态园”。进入园区,高大的柳杉,密密麻麻,覆盖了山头。越往里走,光线越暗,原来是柳杉生长密度过大。生态园的讲解员告诉我们:“这里是台大‘生态园’中的一个园区,名叫‘溪头自然教育园区’。一八九五年,日本人侵占台湾后,发现这里海拔一千一百五十多公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生长着高耸入云的柳杉。这些柳杉,小的直径四五十公分,大的六七十公分。于是,他们抓来台湾当地的大批农民,强迫他们大量地砍伐柳杉,然后将这些杉木装上一艘艘的大型船只,源源不断地运到日本本土作造船和建筑材料,日本人就是这样掠夺台湾的资源……作孽啊,这些日本侵略者!”听了他的话,大家露出了愤慨的表情。接着,讲解员指着路边当年留下的树桩,大声地说道“这——,就是日本侵略者的罪状!”我们顺着他的所指处,地面上一个个硕大的残留树桩,呈现在眼前,有的树桩还完好遗留,有的依稀可辨,有的腐烂殆尽。随后,我们急忙在“遗留树桩”处留了影,主要是铭记这段历史,记住侵略者罪行。

在台南的高雄,我们参观了“打狗英国领事馆文化园区”。初听这名称,特别是“打狗”一词,觉得怪怪的,不思其义。后来,我们看了碑文,上面写道:“郇和(史温侯,Robert Swinhoe, 1836—1877)是英国在台首任副领事及领事,在其任内,将领事据点由台南移到淡水,再移至打狗……”原来“打狗”是一座柴山名称而已。但是我们再看碑文:文中写道:“郇和最著名不只是外交事业,还有他生物家的身份,在台湾的公务之余,时常到处采集各种新的物种,到英国发表,许多台湾物种命名即来自于他的姓氏Swihoe,如斯文豪氏赤蛙(Odorrana swinoana)、斯文豪氏攀蜥(Japalura swnhonis)、蓝腹鹇(Lophara Swinhoii)等。知名的台湾猕猴亦是他的贡献,他将猕猴标本寄到大英博物馆,经比对后发现为台湾特有种,打狗柴山上的猕猴以此成为台湾在国际舞台的最佳代言人之一。” 在这里,碑文介绍了当时大英帝国设在台湾的领事馆,从台南移到浅水再移至打狗柴山上的过程,同时还介绍总领事郇和除搞外交事务外,还对台湾新物种进行收集。碑文中似乎在赞扬郇和总领事的贡献,但我们如果冷静地思考,十八世纪的大英帝国,以贩卖鸦片帮助中国为名逼着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掠夺了我国香港,这些惨痛的历史难道我们会忘记吗?郇和总领事的所谓收集“贡献”或许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啊?!

如果说夜市,高雄的“六合夜市”实在火爆,另有其特色,一条长长的宽敞的大街,一排排帐篷立在两边,店主在帐篷里买烧烤与食品,中间是行人道。步入夜市,香味袭来,食客拥挤,各种美食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什么烧烤鱼、烧烤虾、烧烤蟹、烤牛肉串、烤羊肉串、烤猪肉串,什么乌鱼腱、盐蒸虾、海鲜粥、咸汤圆、花生粽、盐酥鸡、简仔米糕、木瓜牛奶、鱼肉丸子等等。成群的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还有小孩,他们在夜市里逍遥自在地漫游购买吃的。当然还有一对对穿着时髦的情侣,更为引人注目,他们手牵手去寻找自己喜欢的美食。当他们买到美食后,便带着食品驱车前去高雄市有名的情侣河——爱河,到那里漫游,尽情地欣赏夜景,慢慢地品尝美食。

值得一提的是,夜市里沿用的是十六两称,(1斤=16两=600公克);而且夜市店没有座位和餐桌,买了食品,拧着食品袋边走边吃,吃完后必须将空塑料袋和未吃完的残留剰食均带回住地丢垃圾桶里,街上禁止乱扔垃圾,否则要罚款的。

到屏东县垦丁,见到垦丁有名的“猫鼻头”景点,一座大山屹立在太平洋岸边,山的顶部形似猫的鼻头。我们站在“猫鼻头”旁,脚下是悬崖峭壁,向下俯瞰,深蓝色的海水卷起巨浪猛力地撞击崖壁,发出雷鸣般响声,泛起雪白的浪花。巨浪仿佛不知疲倦似的,一浪接一浪。往远处看,哇!浩瀚的太平洋波涛滚滚、一望无际,此时此刻会令人产生许许多多的遐想。

旅游车从屏东县到台东县、花莲市,沿途大都靠近太平洋岸边的公路行驶,我们不时会发现太平洋沿岸堆起一尊尊“三只脚巨石”,大小规格几乎一样,这是咋回事?问了小杨导游才知道:这三只脚的巨石,是台湾人为了防御太平洋巨浪对陆地岸边的冲击而磊集的,特别是台风季节,巨浪袭来,能缓冲和降低其强大的冲击力,对陆地起很大的保护作用;它的名称叫“削浪石”。听了后,我们无不赞叹台湾人民抵御自然灾害保护家园的智慧和能力。

旅游车经过花莲市城区时,道路限速慢行,我们见到街道两旁的几群人,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的还处着拐杖,他们不停地向我们频频招手,有人还鼓掌。这是咋回事?他们又是什么人?接着小杨导游给我们解开了这个谜,他说:“这里是老兵住地,这些老兵都是跟随老蒋从大陆来到台湾的,退伍后进入”荣民工程处“。”荣民工程处“虽保留一些军队上的建制,但其任务是建筑工程。他们修筑公路、铁路、机场、码头等。最著名的是修筑了工程艰巨的横贯台湾东西的鲁太阁公路,这条公路的主要路段全长一九三公里(不含其它分支路段),公路兴建在崇山峻岭之间,穿越三千米以上的高峰就有十多座,跨越的河流九十多条。当时,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运输机、压路机之类,都是用较原始的工具,十字镐、铁锤、铁锹,官兵们胼手胝足、开山炸石,在危崖峭壁之间凿出一条新路,历时近十年公路才竣工通车。他们为台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几千老兵只剩下了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的为筑路而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她还说,“如今留下来的老兵,已经八九十岁了,年龄最小的已有八十二,最大的有九十七八。但是,你们知道吗?这些老兵,有一部分没结婚成家哩。原因是,那时战争刚结束,大批士兵涌入台湾,当时造成男人多,女人少,比例失调,找不到对象,二是他们长期忙于野外劳作,奔走东西南北,军人嘛,一个命令下来叫你走,卷起铺盖行李就走了,无暇找对象……后来,这些老兵回大陆探亲,有的见到了亲人,有的见不到亲人只在其坟前供上祭品,烧香烧纸就返回了……现在,这一部分老兵虽然有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医疗保障金,但他们依然是个孤单的人,一个孤独的老头……”听完小杨导游的话,车上的人顿时安静下来,我抬头一看,许多人都在暗暗地擦泪水,此时我的眼角也湿润了。

突然,大家不约而同地向窗外同胞老兵连连招手示意,祝福他们。有人还大声地说:“老乡——,再见——!”

……     

旅游结束。回大陆的飞机升空了,我依靠着机窗默默地遥望慢慢远去的宝岛台湾,渐渐地我的视线模糊起来,但眼前却浮现出101高楼、日月潭、阿里山、六合夜市、残留树桩、使馆碑文、削浪石、孤独老人的影像,还想起了小杨导游所讲的一些故事。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