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

作者: 孙永亮2020年08月27日生活随笔

从周一到周日天天忙,钓鱼、打牌、上网、购物、聊天、喝酒,这是一种人;从年初到年底天天闲,三个饱、一个倒,再就是看着一个地方出神,这也是一种人。两种人群,两种类型,两种现象,代表两股众生。

时间对所有人来说,无厚此薄彼。

然而,浪费时间的人太多了。

人的本性中,缺点占据了一大部分。年龄增长和经验积累,多数人克服了困难,改变了遗传基因和生活惯性,逐渐成熟起来。成熟的人,做任何事是比较从容的,精明、果敢,分得清主要的和次要的事务,一步步去处理和解决。成熟的人,一般来说方方面面都很出色。他们知道用什么样的思维考虑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问题。成熟的人性格往往是沉稳的,常有“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和气魄。他们利用一切有效时间,争取一切有利时间,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工作和学习当中。学习和读书还不一样,学习包括读书,按照逻辑学概念划分,学习和读书是属种关系,即学习包含读书,读书是学习的一部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工作,李嘉诚工作向来是当日事当日毕。许多像鲁迅、李嘉诚一样的人,在不同领域和岗位上,紧凑合理地安排时间,他们是和时间赛跑的人,从某种角度讲,他们跑在了时间的前面。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规律,时间在规律中运行,成绩的回报率一定错不了。于琪、赵连功合说的相声《背课文》中的“我”,是一个贪玩的时间浪费狂人。一篇只有十句的谚语课文背不下来,原因就是“我”把背课文的时间用于打乒乓球、下象棋和看小人书了,结果闹出了课堂上背诵“精盐大蒜、来点酱油、刀不磨切不动肉、人不吃肉就得瘦”的国际笑话。

人的意志和品质贯穿着人的全部。像《背课文》里面的“玩完了再背不一样吗”的想法,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无数理由,无限拖延,做什么事情都心猿意马,或者样样通样样松,或者什么也不学,什么也不感兴趣,到头来一无所获、一事无成。这是不良习惯,这是不良作风,这种习惯和作风很可怕。大梨树的“干”字精神,说白了就是在干的过程中理解“干”字动力,实实在在地争取时间、抓紧时间干工作、干事业。童第周上中学的时候,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45分,校长让他退学。童第周以“一定要争气”为座右铭,不分白天黑夜地学习,不但短时间成绩优异,还通过努力成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数学家陈景润走路撞到大树赔礼道歉的故事,描写了他时时刻刻都在开动脑筋搞研究的高尚情怀。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的时候,常常枕着石头睡觉,石头一旦硌醒他,他便立即投入工作中。网络普及后,不少人只看到它的娱乐功能,为了参与各种游戏,几乎废寝忘食,甚至是通宵达旦,拖垮身体不说,也挥霍了大量的宝贵时间。网络无所谓好坏,关键是你如何使用和利用它的优势借力而行,把自己修炼成技术和悟性并存的智者。网络检索,实际上是一种快捷学习方式,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知识,压缩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兴趣,可谓是多项利好。有人通过网店等形式进行商品交易,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拓宽了供给渠道和流通手段,使市场经济迅速拉升,实现多元化。

钱花掉可以挣回来,时间流逝根本无法逆转。“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话,已经成为珍惜时间的专属。李碧华创作的小说《秦俑》、成龙主演的电影《神话》等穿越作品,无非是想通过时空流转,铭记主人公的风采和情感,用来揭示人性的真善美,颂扬人与人之间纯粹真挚的光辉,同时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过往的留恋。

看看身边人,无论是执着地登山、冬泳、走圈、爬楼梯,还是周而复始地拔河、跳操、打太极拳,主题都是为了身材,为了健康,为了延缓衰老,为了焕发青春,为了能让时间停下它无情的脚步,做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人们比较欣赏劳逸结合的人,就是那种做事和休闲两不误的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就是其中的典范。巴尔扎克写作的时候,让众多约稿人在一旁稍后,仿佛理发店排队等待美发的客人。巴尔扎克像写作机器一样,片刻之间就写成一篇稿件,迎来送往颇有戏剧性。当他休假的时候,他就离开房间,彻底和大自然或景点亲近,洋洋得意。

效仿巴尔扎克消闲度假非常简单。关键在于,能像他那样利用有限时间,创造黄金般作品的有志气、有才华的人,还有谁?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