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话腊八

作者: 文雪梅2020年09月18日生活随笔

朝着岁月的深处走去,不知不觉就到了腊八节。年的味道,就是从腊八这天开始的,越酿越浓。漫步在古诗词中,品味那浓浓的腊八情,别有一番滋味。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从唐代诗人杜甫的《腊日》中可以看出,古时的腊月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月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终没完成心愿,只好在异乡再度过一个腊八节了。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宋朝诗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则描绘了一幅美好景象。无论是柴门里淡绿的小草,还是河边牛儿经过的痕迹,处处透着春的气息,吃了腊八粥,那春,想是踩着梅花瓣儿姗姗而至了。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清人李福的《腊八粥》却写得悲凉凄切。诗人看到荒年民不聊生,对饥民寄予深切的同情。虽然当时官府在寺内设粥厂救济灾民,但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灾区的困难,“腊八粥”未必真能作功德。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清代夏仁虎的《腊八》则酣畅淋漓地写尽腊八节的传统习俗——熬腊八粥的盛况,民间、宫廷好一个粥香袅袅、鼓乐声声的腊八盛典,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万头攒动、人涌如潮的热闹场面。

徜徉在古诗词中,细细体味腊八节的风情,感受腊八粥的绵长、悠远,更能感觉到当今生活是如此美好。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