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一个人,用不着翻脸

作者: 许朝暮2020年10月15日感悟生活

我们这一生,难免会和形形色色的人不期而遇。

遇见自己喜欢的人,是难得的幸运;碰到自己讨厌的人,也是生活的常态。种种原因下,我们往往躲不掉讨厌的人,不得不学着与他们相处。

看过一个人际关系定律:无论你走到哪个圈子里,遇到讨厌的人的概率都是基本相同的。即使你屏蔽了这个,一定会有新的补上来。

所以,面对自己讨厌的人,逃避永远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与其被讨厌的人影响情绪和生活,不如学会主动适应环境,与他们自在共处。

朋友小然入职新公司后,跟部门里的一个同事走得很近。她和同事是老乡,年龄也相近,本以为彼此会很合得来。没想到,相处了一段时间,小然发现她们根本聊不到一起。

一块吃饭时,她说最近负责的项目赶进度,每天都要加班,对方却说:“就为了一点加班费,你至于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吗?”

小然兴奋地聊起自己喜欢的明星和电视剧,对方却吐槽明星的长相,取笑道:“你居然为了他看这么垃圾的剧?”

小然说自己不着急恋爱、结婚,享受目前的独居状态,对方张口就来了一句:“等你嫁不出去成了没人要的老姑娘,你就知道后悔了。”

小然试着反驳过几次,但对方坚持己见,毫不示弱地回怼,令她又气又恼。

最后,她不再与之针锋相对,而是有意疏远了她,往来渐渐少了,让她感觉轻松了许多。

生活里,最令人讨厌的事情,莫过于和频率不同的人对话。

生活经历不同,知识储备不同,思维方式和层次也不同,即使费尽口舌,跟对方也说不明白。

遇到这样的人,不必争辩,也不必翻脸,默默地保持距离,才能各自安好。

因为三观和层次不一致,再多的争辩也无法得到正确答案,只会白白浪费时间。

一位作家说过:“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有些人,注定跟你不是一路人,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纠缠。

生命来来往往,遇见想法不同的人,就尽量减少接触;碰到三观不合的人,就学着视而不见。

不必勉强自己去分出胜负,只需心平气和地保持距离,从容不迫地做好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个晕轮效应:人们会根据对一个人的初步印象,推论出他的其他特质。

也就是说,我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得出整体印象,很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误差。

尤其是面对讨厌的人,我们总是习惯全盘否定对方,无视对方的优点,认知也就越来越狭隘。

相反,真正有格局的人,会找到对方的优点,忽略对方的缺点,视角就能越来越开阔。

有人说过:“能跟讨厌的人共事,才叫有本事。”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个世界无关,而与你愿意把它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

人生漫漫,免不了要跟讨厌的人打交道,与其和讨厌的人针锋相对,不如学会与之相处,达到共赢。

我们公司有位市场部主管,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不少人因他辞职,只有小陈愿意追随他工作。

其实,小陈最初跟大家一样讨厌他,经常在背后跟人吐槽。

后来,他渐渐发现主管的工作能力确实很强,做事不拖沓,再难缠的客户也能被他搞定。

而且,小陈发现只要多夸他几句,凡事多顺着他,他也愿意倾囊相授。

于是,小陈放下了偏见,虚心向他学习,改进了思考模式和工作方法,半年后就被提拔为了副主管。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会从别人的缺点之外看到可取之处;从彼此的不合之外找到共通之处。

与对方的缺点抗衡,只会两败俱伤,而与对方的优点和解,才能互惠互利。

既然无法改变他人的行为,不如改变自己的偏见,让相处变得更加舒服。

人生宝贵,没必要因为一些讨厌的人、糟糕的事而耿耿于怀,心烦意乱。

把有限的时间多用在值得的人和事上,放下别人的错和过去的事,才能解脱自己的心。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讨厌一个人,说明他还在你的视野里,你只有成长自己,才能让他不在你的视野。

有些人,任凭你如何努力也无法成为朋友,不必费尽心机地讨好,也不必咬牙切齿地痛恨。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只需保持距离;性格不合,不用逃避,尝试寻求共赢;不要纠缠,学会放过自己。

与其沉湎在烦恼和痛苦中,不如把讨厌别人的时间,用来专注当下,提升自己。

只有自己变得更优秀,内心更强大,才能把讨厌的人甩在身后,让烦心的事轻易翻篇。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