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富强

作者: 邓楚麟2020年11月01日经典日志

什么是富强?用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先生的话说,就是“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那么如何才能“自立于地球之上”?我们不妨放眼于当今世界,最终便会得出四个字的结论——软硬兼顾。

何谓“硬”?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是指具有基础性作用的物质力量。古语说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马克思与恩格斯更是一语道破天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此不难看出,强大的物质力量是其他一切元素的基础。古往今来,不计其数的有识之士夙兴夜寐地寻找增强这种力量的灵丹妙药,同时还为之冠以更为大众所耳熟能详的名号——经济。以中国为例,在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几十年后,中国人民已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仅一步之遥了!不言自明,经济之所以无愧于如此振聋发聩的头衔,乃是缘于它为民族和国家的所有建设活动提供了“加油站”和“充电桩”;倘若没有这种关乎命脉的支撑,任何形式的响亮口号充其量也不过是画饼充饥的空洞呐喊,最终沦为一纸空文。

可难道成为经济上的巨人便大功告成了吗?答案是否定的。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不是硬性的单挑,而是集多种战术于一体的大会战。换言之,如若仅指望经济力挽狂澜,恐怕只会事与愿违,以致在激烈的多极化浪潮中捉襟见肘。因此,我们尚需在“软”上下几番功夫。所谓“软”,可看作是“精神”的同义语,体现在国家发展层面,我们称其为“文化(软实力)”。它虽然没有物质力量那般举足轻重,但也绝不是可有可无,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因文化缺失或滞后而付出的惨痛代价不胜枚举。更何况,一旦一国文化领域被外来文化侵占,国民对本国、本民族文化弃之不顾,又谈何“自立于地球之上”?我们应该庆幸,“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被纳入中国国家战略轨道,文化强盛的梦想也已可望可期。

有了这软硬两大支柱,难道就意味着无事一身轻了吗?富强本身并不是一个冷硬而锐利的术语,而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它结合了“软”与“硬”两种力量于一身,却又无法保持二者完美无缺的平衡,只是向我们发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的号召,鼓励着我们不断登临“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去探索那一份未竟的事业。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