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年有“鱼”

作者: 胡月强2020年11月02日心情随笔

打我记事起,母亲每到临年的最后一个集日便带我去赶集。母亲赶集的目的不是买年货,也买不起年货,而是为了5分钱一张的年画。年年如是,岁岁如此。

我清楚记得年画上的内容:一个白白胖胖、头顶上留着一绺头发、涂着红脸蛋的男娃,扎着红肚兜,张着双手,骑在栩栩如生的大红鲤鱼背上,飞跃在用鲜花扎成的门牌上方,画下方碧水盈盈,荷叶田田,莲花灿灿。年画买回家,到腊月二十九,贴完春联,母亲小心翼翼地把年画贴在扫过尘土的堂屋正面,然后退后两步,双目凝视着,嘴里念念有词。少小的我不解其意,便追问母亲。“一是连(莲)年有余(鱼),盼着过上好日子;二是‘鲤鱼跃龙门’,盼着你长大有出息。”母亲语音喃喃,一脸的虔诚,回答我话,眼睛也没离开墙上的年画,像似不理我,而和年画上的胖娃娃对话。

母亲年年买画,岁岁祈祷,我家也没过上“连年有余”的好日子,依旧是粗茶淡饭,清汤寡水。衣服也是缝缝补补,按兄妹大小一级级改制。

1979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年,俺家分到了8亩地,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吃上了大白馒头,穿上了真正的新衣服,从此过上了连年有余的幸福生活,母亲的年年祈祷变成了现实。

1983年我高中毕业,高考名落孙山,没有实现母亲所期盼的“鲤鱼跃龙门”。爱说爱笑的母亲病了,病得“莫名其妙”,常凝视着堂屋的年画出神,沉默不言。我悔恨交加,恨自己“没出息”,没有给母亲争得荣光。

母亲仿佛一下子老了,“心照不宣”的我也从此一蹶不振,每天起早贪黑和土坷垃较劲。这段“山重水复”的灰暗生活,一直持续了近两年,1985年终于迎来“柳暗花明”。是年,仲秋节过后,我有幸被招工到县电业公司,成为了一名真正吃“皇粮”的国家职工,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鲤鱼跃龙门”,但这也足以了却母亲梦寐以求的心愿。接到通知的那一天,久违的笑颜又爬上了母亲饱经风霜的脸庞。

又是一年新春到,年逾七旬的母亲又唠叨起远逝的年画。“莲年有鱼”这幅传统的年画,寄托了中国人太多的幸福和希望,这样的期盼已深深定格在人们的脑海里。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