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的善良

作者: 张勇2020年11月06日感悟生活

遇人急难,慷慨解囊,委屈维持,这是一种合乎“道”、契乎“义”的自然反应,自己本来就应该这么做,而不应该存一个获报的心、有求的心,这是一个懂得为人之道者的天职和本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难。唯其难,才愈显可贵,在这可贵之中,更有尤为可贵者。

1920年,林语堂获得官费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的机会,他答应胡适先生学成回国后,到北大任教。不料到了美国后,由于官费没有按时汇去,林语堂一时陷入困境,急忙打电报向国内告急。不久,他就收到两千美元汇款,使其顺利完成了学业。回到北京后,林语堂专程向北大校长蒋梦麟面谢汇款之事,不料蒋竟莫名其妙。原来汇钱去的不是别人,正是胡适先生。这笔钱少算也合今天人民币十六万元,以如此巨款救人于困,却不留姓名,先生的慷慨之情令人感佩,后来林语堂先生一直念念不忘。

历史学家劳干早年毕业后,进入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傅斯年一直是他的上司,1949年,劳干去了台湾,仍在史语所任职,傅斯年因病去世后,他参加了傅斯年遗稿的整理工作,有一天,他在傅斯年留下的一本书中看到一张便条,是陈寅恪写给傅斯年的,便条的内容是陈寅恪向傅斯年推荐劳干,劳干看了这张便条后,感慨万分,因为此前,他从来没听说过这件事,与陈寅恪交往多年,陈寅恪也从来没向他提起过,如果不是这次偶然的发现,他永远也不会知道陈寅恪曾经默默地帮助过自己,他因此对陈寅恪更加充满了敬意。

施恩不图回报是一种境界,“图”回报则是另一种境界。一天,当诗人海涅正在家里构思一篇长诗时,保姆带着一位年轻人走进来,年轻人说:“先生,您还认得我吗?”海涅看了一脸茫然。年轻人说:“先生,您还记得两年前,您为一位穷学生垫付药费的事吗?”海涅想了想,然后一拍脑门:“哦,我想起来了,就是你吗?”年轻人欣喜地点点头:“是我,是我!今天我是来感谢您的。”年轻人从衣兜里掏出钱,递给海涅。海涅数了数,然后从中抽出几张来:“这些就够了。”再把多余的钱递还给年轻人。年轻人见海涅收了钱,满心欢喜地离去。年轻人走后,保姆问海涅:“先生,当年您既然施了善心,今天为何还要收他的钱?”海涅笑了笑说:“济人于困,是为善,但不是大善。年轻人今天来还钱,是因为他始终觉得欠我一个人情。如果因为我的一个善念,而使他惴惴不安,那这种善就变成了一种桎梏。所以,我收下他的钱,让他觉得不再欠我什么,他也从此心安了。”

还有一种高贵的善良,就是甘当恶人。王力先生在《怀念朱自清先生》一文中曾特别提到一件事:朱先生不再兼任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的前夜,断然辞退了一位职员。他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在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自己铁定离去,大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做“好人”,让继任者去做“恶人”。到这时候要“充好人”很容易,一般来说也不会受到什么批评,但朱先生不是这样的人,这不仅是对工作负责,更是为人的风骨、为政的准则。

与人为善,可以让人生走得更远,可以让生命活得滋润。善良,是温暖在流转,是爱在延续,施及别人,惠泽自身。润物无声地施善,让受者更安心,让自己更轻松。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