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龙山小站

作者: 陈旬利2020年11月08日生活随笔

这是巴山第二主峰,海拔2917米。

夏夜,小站,友人,非旅游,非隐居,只是一次普通的寻访。这情景,过去只能是梦幻中的想象,当一切都变为真实的时候,我却又以为是在梦中。

群山环绕,万顷森林相拥,一盏金黄色路灯相伴,一座小楼静立其中。夜色中,灯光下,在小院里,在车路上,走近,远眺,忽有诗意的心湖,生出久违的感动。

月亮不知是什么时候,从山峦上露出了身子,所有人都被吸引了过去。一时间,现代科技的透视给月的结论失去了意义,唯有现代科技衍生的手机成了主角,大家都去捕捉月之皎洁美好的形态。

山恋,树木,小院……不同人的手法,不可统计,可拍摄多少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月亮,而不同人的思维,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情绪,又能衍生多少情感色彩,情感构图的月亮呢?

月明星稀,在这山巅之上,并不恰当,所有的星星,都在苍穹下同步出现在自己的位置。而所有人,在记忆中拼命的寻找少儿时每颗星星、星图、星像的定位,想起生命中那些伴随着遐想思绪的童歌童谣,许多夏、秋夜的片段,就在这一夜复活……

黎明早早起来,原来,这小站是藏在大山一个山坳中的。层峦叠嶂的冷杉林,气势磅礴,随着山势铺展开去,大海波浪般的壮阔。站在附近山丘看,小站仿若一只小船,美到了极致。

我无法想象不同季节小站的生态和形态。听小站的人形容叙说着百花争晖春之韵;繁花似锦夏之艳;层林尽染秋之静,银装素裹冬之琼……你立刻被它无边无垠美的铺展所折服,又被这无穷无尽的美的演绎所痴迷。

小站有人驻守,是一对夫妻。或许就是这对夫妻,一时间把化龙群山中这护林站从孤寒寂静的意境拉进了人间,充满著世间的烟火温暖和人间真情的温馨。

正是这对夫妻,能把山下带来的腊肉、果蔬、香料等,变成一桌热气腾腾的美食佳肴;也正这是这对夫妻,总是预备着茶水、食品、雨衣和一些药物和日常用品,为着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到来。

岁月悠悠,常常有科普的、摄影的、旅游的、南来北往的,东奔西走的人来去匆匆,小站往住成为他们驻足休憩的驿站。

很多的时候,小站成为一些人的救护神,给一些突发意外的人以最好最及时的救助;当然,对于那些盗猎的,偷采山珍林宝的,小站会用最严厉的处罚迎接……

其实,夫妻并非是同一个单位的,他们一个是国家保护区林场的,一个是地方林场的,这些年,每逢轮到妻子节假日休息的时候,她总会上山来陪丈夫。尤其是冬季,大雪封山,一呆就是一二个月。夫妻一起,再漫长的时光,就不嫌其久;再孤寂的日子,也不会枯燥。

也许,化龙山的春花雪月滋养着他们;化龙山的云雨雾岚熏陶着他们;化龙山的钟毓灵秀点化着他们。他们夫妻,已经成为化龙山上的代言人,一个用诗倾诉,一个拿文表达。于是,在安康报刊网站上,总会时不时有化龙山的诗文出现。那些诗,那些文,就像化龙山主峰盛开的杜鹃花,热烈而又自在,只有自然的天性,却没有刻意的张扬。

我是从那些描写化龙山美丽的诗文中记住他俩的名字的,又在他们的名字下的描写里熟识了化龙山的万般风情的。只是直到驻足小站的那一刻,才恍然知晓,这一文一诗的作者是缘自一对夫妻。

生命的年轮舞出金色的婀娜

巡护人在自己的脚印里

守候化龙山顶那不息的圆月和灯火

明月当空,群星闪烁

孩子们,来吧

让我们坐在溪水边,目送它

向北,一路欢歌(东敏)

记得四年前,我和一伙南方的北方的,专业的业余的作家,去了祖国最西北的喀纳斯。那儿的管委会主任康剑也是一位作家,这位亦官亦文的中国作协会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除了“上帝的自留地”喀纳斯之外,就是他的《喀纳斯的笔记》。他执着地行走在喀纳斯的每一寸山林,水溪,又执着的用目光和镜头对着喀纳斯的土地,喀纳斯的星空,记叙和描述了一个长期驻守在喀纳斯人独特的发现和思考。而东敏、共昭夫妻是不是就是化龙山的康剑,是化龙山灵魂的发言人和代言人呢?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