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扬中

作者: 刘干2020年11月26日感情日志

十二年前,我来扬中任教。到了才知道,大学所在地竟是三茅镇兴华村。大学建在农村在国外屡见不鲜,而在中国实属罕见,需要当政者的勇气和魄力。

刚来时,校园很寒酸,就两栋教学楼、三栋学生宿舍和一栋两层铁皮房临时教工宿舍,都是建在村民水稻田里的。房前屋后,荒草萋萋,蛇虫蚂蚁经常出没,进出校门只有一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乡村土路,出行十分不便。

次年,在扬中市政府关怀下,拆了铁皮房,一栋五层筒子楼教师宿舍拔地而起,门楣上镶嵌着 “专家楼”三个镀金大字,特别显眼,也特别刺眼,似乎与当时环境不太相称。尽管室内装潢考究,但由于环境不尽如人意,一些新招聘的外地教师来了也只住上三五天,就默默地背起行囊不辞而别,根本留不住人。

我可是个坚定主义者,在“专家楼”住了整整八年。八年间,办学条件逐年得到改善,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一栋教师公寓、三栋学生宿舍、一栋教学楼。后来,随着职务升迁,我搬进了专家楼对面的公寓套房,仍然没有“家”的感觉。

也许是小村环境原生态的缘故,筒子楼外墙挂满了野青藤,室内墙壁上时常有壁虎光顾,墙角甚至偶尔还有小蛇蠕动,让人生畏。尤其在夜深人静,校园被黑暗吞没时,害怕、孤独一起涌来。我曾默默自责,怎么会选择扬中这个地方呢?

我不惜跑到扬中任教,为了事业抑或是为了生活,也是出于对扬中自然生态的信任。扬中是全国百强县,是全国著名的河豚之乡,还是国家优良自然生态县市。我个人认为,衡量一个地方的自然生态是否优良,一个“野”字十分重要,或者说野生的东西是优良自然生态的重要标志。“礼失求诸野”,解决生态问题更得求诸“野”。野生的东西包括野鸡野鸭、野鱼野鸟、野虫野果、野树野草等,当然也包括野壁虎野蛇,显示的是原始的、野性的、自然的蓬勃生机,是亟待开发的处女地。

早听说扬中“江鲜”出名。和我同办公室的小孙、小杨都来自扬中本地,在他俩引导下,我们经常步行去江边二墩港农家江鱼馆吃江鲜。如江鲶、江蟹、江虾及河豚、刀鱼、鲥鱼,尽管价格不匪,我们几乎尝了个遍。那些淳朴好客的村民,看我们来了,与我们拉家长,嘘寒问暖,剎那的温暖与光亮中,别有一番居家闲情的生活气息。他们的热情让我寂寥不在,有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回故乡”之感,让我这个他乡游子寻找到了一生正确的方向。

日久生情,在扬中待的时间长了,也就在乎扬中了。记得当初从扬中老汽车站去大学的路,是坑坑洼洼的砂石村道,不到两年修了柏油路,又过了几年水泥路直接铺到校门口,还通了公交。大学也从不知名到江苏省著名乃至全国闻名的民办高校,吸引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各地学子,拉动了扬中经济发展。

今天和十几年前相比,那是天壤之别。我见证着大学和扬中一路走来,历经挑战,九曲回转,却始终奔腾向前。此刻,我在想,要不要呼唤那些已离开大学的朋友,再回到扬中,看看这里的变化:扬子河的水清了,园博园生态园造好了,朝阳湖湿地公园绿了,扬中体育中心开放了,拥有全国首个县级跨江大桥最多的市,辐射苏南苏北,道路更通畅更便利了……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扬中的征程中,扬中真的越变越美,成为县级宜居城市的典范。

你没来,扬中毕竟与你隔着岛、隔着桥、隔着水。你来了,扬中岛,扬中的桥,扬中的水,扬中人,都会成为你的朋友。扬中总是那么慈爱地张开她温暖的怀抱,包容、接纳、认可了我这个异乡游子。我以一种感恩和谦卑的心态,慢慢地也就融入了扬中的生活与文化之中。

夜静,孤月独悬。我推窗凝视扬子江,除了日夜穿梭的江轮、渡轮汽笛侵扰,月光如银,双鹭相依,一派和谐,一片静谧。忆当年选择离开故土,到既陌生而又向往的扬中打拼、逐梦,心有波澜,不再怅然。

当初后悔来扬中,现在想想,真是来对了地方,不知不觉在扬中工作、生活、居住十几年。正如唐代诗人黄峭山所云:“骏马奔腾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