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粮

作者: 严共昭2020年12月05日经典美文

老家屋后那座山,满是茂密的灌丛,牛奶子、刺泡儿、苦李子、野山楂,还有八月瓜、猫儿屎,数不清的吃食,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那时,扫地、刮洋芋、打猪草、捡干柴,每天都有农村孩子忙不完的活。而打猪草、捡干柴对我们来说就是“解放”,我们三五一伙结队上山,从春末到初冬,总能找到可口的野味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些野味儿是我们难得的美味,每次吃到都有不同的味道,总是百吃不厌,因为我们品尝的不仅仅是野味儿,更多的是寻找、发现、采摘的快乐

阳春三月,漫山遍野开满鲜花,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救命粮”了。远远望去,白花花的洒满山野,像漂浮在林海上的朵朵白云。它的花期很长,直到夏末才会凋谢,成了化龙山地区,春夏季节的一道靓丽风景。

儿时的我们,虽然不知道观赏风景,却在无意间看不到遍野白花时,萌生着探个究竟的想法。我们急冲冲地钻进葳蕤的丛林,原来代替白花的是青色的小果子。这些小果子,慢慢长大,到了秋末,就由青色渐变为黄色、黄红色、大红色,一簇簇挂满植株。虽然大红色的“救命粮”已经成熟,吃起来却是又酸又涩,只有霜冻后,果皮起皱了,才会是酸甜酸甜的。

真正吃“救命粮”,是十二岁时,在姑姑家。他们把大红的小浆果磨成浆,加少许包谷面,稍作发酵,做成圆饼,或蒸或煎,以度青黄不接。我吃了两个,还想吃,姑姑说别吃多了,吃多了不易消化还会便结。临走时,姑姑让我去楼上抓点干的带回去生吃。上得楼去,但见满楼都是红红的“救命粮”,像张大红的地毯 ,我蹲下身子,大把大把地吃了起来,那味道真是美极了,酸甜中杂以特有的清香,嚼起来沙沙作响,在清爽而曼妙的白噪音中 ,吃得我忘乎所以,直到感觉味道变涩了,才觉得张嘴难闭嘴亦难。

回家后,肚子鼓胀,几天吃不了,也拉不出。父亲说,那是人家的救命粮,粮食不够,是接济荒年的,你可好,海吃山空的,吃得自己消化不了。

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后山上彩霞般红遍山野的“救命粮”,似乎一下子知道为啥叫它“救命粮”了。父亲告诉我,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救兵粮”。这名字源于一个故事,诸葛亮领兵误入深山,箭尽粮绝,为避追兵,数日轻装急行军,就在一个个快要饿晕的时候,一个士兵猛然发现对面山上大红一片。大家来了精神,一股气冲过去,填饱了肚子。这救了命的小浆果,就被士兵称为“救兵粮”了,随着部队一路传扬。

来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工作后,方知它的学名叫火棘,是化龙山地区海拔2000米以下,极其常见的一种常绿灌木,不但花期长,挂果期也长,是极好的观花观果树种。耐修剪,播种、扦插、压条均可,孤植、丛植、盆栽皆佳,广泛应用于园林、公路、庭院等绿化、美化,对二氧化碳有很强的吸收和抵抗能力。果实、根、叶皆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之功效。果实富含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一粒果子所含维生素e相当于一个大苹果,是营养极高的保健性水果,果实还可抑制龋齿的活性物质,是制作牙膏的优质材料。真可谓山中精灵,浑身是宝。

而我仍然习惯叫它“救命粮”,因为它会勾起我儿时的快乐,想起那个艰难的岁月里,姑姑家堆放粮食的楼板上,接济青黄不接的“救命粮”……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