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在山背后

作者: 凌仕江2021年02月07日生活随笔

去了厦门,不得不去南普陀寺。

这座寺的背后有一片山,如天庭里生长的五个手指头,故名:五老凌霄。远远看去,寺和山的关系好比树与石,谁离开谁都是一种缺失。很多寺院矗立的山,让朝拜者不知其名,是因寺而忽略对山的探询。比起寺,其实山的重量远胜过寺本身。

寺为显,山则隐,从南普陀寺几经更名的由来,不难看出过往朝代的兴衰与一座寺的苦难历程,五老凌霄成了自始至终的见证。

五座山峰成为一座寺的靠山,这在我朝拜过的寺院里是唯一。五座青山凌空而立,横看不高也不算矮,如五位老髯面天盘坐,丛树若须,云雾似袖,但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名字。依次为钟峰(一峰)、二峰、中峰(三峰)、四峰、鼓峰(五峰)。

五座山可以聆听一座寺的心跳,而一座寺常常倚山而枕,足见阔大的胸怀。在南普陀寺焚香观想,除了信众香客,很难见僧侣出入。一位在闽南佛学院进修的朋友见我眼生诧异,道出一段延续至今的历史。

告诉你吧,大师都在山的背后。

此话怎讲?我把头望向五老凌霄,他们在山的背后做什么?

闭关。我相信你们写作者在埋头写作时,一定不希望受人打扰,对吧?闭关修禅与写作道理一样。专起心来,就是不知不觉便断绝了和一切事物与人事交往。闭关的时间,最短为三天、七天,中等为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三个月,长者可达一年乃至数年。好比世界名着,越难啃的大部头,费的时间越长久,不光是读者如此,作家们在酝酿创作时,有的也像悟鼎法师在这山的背后修禅长达九年之久。只不过修禅者有护关,有专人负责照料生活起居。

在悟鼎法师之前,你更不会想到,山的后面是弘一法师闭关的地方。山石里有许多小山洞,那是修行者的闭关室,每一个空间大约十平方米。遇到大雨天,里面可潮湿了。悟鼎法师出关时,腰已经微微前倾了,可想大师的修炼过程受尽多少不为人知的苦痛折磨。究竟是什么力量能够让悟鼎法师支撑长达九年的禅修?闭关室里不过是一张小小的单人床,旁边是一张书桌,一把木凳,凳子的宽度,刚好可以让人盘腿坐在上面。其余空间摆放重重经书。悟鼎法师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打坐、阅读经书、诵读佛号等。他每天念诵佛号达几万次,九年他念了多少次佛号,真是难以数计。

悟鼎法师在山洞闭关,碰到过种种障碍,各种难题,比如身体上的不适,耳朵一度流血流脓,直达一年后才慢慢恢复。或许,之前已有弘一法师的影响与领教,在悟鼎法师出关之后,又有一些年轻和尚陆续申请闭关,他们的初期目标都是三年,其闭关室就建在悟鼎的旁边。同样,他们需要实际行动,获取并深入禅定的毅力,以及坚强的精神力量,沉静的内心世界。有了这样领教与时间的检验,才可能修得真正属于大师的风范。

然而,大师已越来越少。从弘一法师到悟鼎法师,修行之路,不仅有精神力量的传承,更多来自个人力量的坚守。透过开满一面红墙的木棉花,我朝着那奇石嶙峋的五老凌霄镇定地点了点头。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