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

作者: 聂耀宗2021年02月26日亲情文章

3月6日,表妹结婚,我又见到年迈的外婆,刹那间,所有的往事开始如潮水般奔涌……

说起外婆,我总会想到“教育”两个字。按说一个目不识丁的妇人怎么能和教育扯上关系呢?但在外婆的生命历程中始终都辉映着教育的光华。外婆与教育之缘首先得从外公说起。外公读过私塾,按现在说法就是科班出身,加上外公勤勉善思、饱览群书、口才出众,很快在当地就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小时候常听妈妈说,每年农闲时,空旷的打谷场就是外公的舞台,大家特别喜欢听外公讲那些悠远而离奇的故事,外公生动的演讲则成了当时农村那些庄稼人一份难以忘却的文化记忆。虽然外公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一直没有外公的用武之地。后来,新中国成立了,机会也来了,有次外公兴奋地回来告诉外婆,说政府有人找他去教书,但前提是义务的。“免费教书”,若换成其他妇人,肯定不会同意,因为当时家里的男人是重要的赚取工分的来源,放弃大把的工分不要,跑去做免费的教书匠,简直匪夷所思。然而,外婆却说,免费也去教。外婆回答得斩钉截铁!就这样,外公做了一名义务的人民教师,而外婆却起早贪黑地在泥土里挣着可怜的工分。当然,外婆的做法在当时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就这样,外婆在别人的嘲讽中,默默支持着外公从教,直到外公获得认可,成为名师,并桃李满园……

但后来,外公却因病英年早逝。外婆忍着悲痛,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在外婆的坚持下,我的母亲考上了肥西中学,成为当时乡里唯一一个上初中的女孩,算得上是一种奇迹了,可是因为家庭成分的问题,母亲不得不于大串联之后告别学校,辍学回家务农,这也成了外婆至今心中永远的痛。

外公去世后,外婆对舅舅要求格外严格。外公的溘然长逝,也让原本顽劣的舅舅好像突然长大似的,变得乖巧起来,在外婆的教育下开始玩命地读书,成绩也愈发的优秀。可对此,大舅妈却颇有微词,多次提出让舅舅辍学 ,好去学个什么“匠”(瓦匠、木匠、漆匠啥的)为家里赚钱。其实,这也不能怨怪大舅妈,因为她说的也是当时农村男孩普遍的生活轨迹。为了说动外婆,大舅妈还发动了庞大的劝谏团,但最终外婆力排众议,坚决让舅舅读书,最终舅舅也没辜负外婆的希望,考上了肥西师范(当时农村孩子眼里的圣地),跳出了农门。在外婆手中,她让众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舅舅的成功在当时的乡村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开始明白一个道理,原来农民的孩子也能成为城里人。就这样,舅舅成了许多农村娃的励志偶像,简陋的草屋里开始有了读书声,贫瘠的土地上也开始散发着浓浓的墨香,当然影响最大的要数我们兄妹了。

记得从小,母亲和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舅舅,舅舅一个个勤学的故事早已成为我们心中一个个励志经典。后来,姐姐被外婆接了过去,一直在外婆身边读书,再后来我也步入姐姐的后尘。而当时,外婆一边帮舅舅带小孩,一边忙农活,另外还要关心小姨娘、表妹、姐姐和我的学习,即便如此,外婆却从未让我们插手农活,这种特殊现象总会引来村里人异样的目光,但外婆却用她的勤劳、智慧和别人无法企及的眼界默默地坚守着她心中的“教育信仰”,并用她那双粗糙的双手缔造着一个个育人传奇……

如今,我们都已长大成人,并有了自己的孩子,这就愈加懂得外婆的伟大。是啊,外婆是了不起的,这不仅反映她对教育的执着,更体现在为人处世的智慧。因为在外婆家那个不大的村庄里,人际关系却相当的复杂,舅舅常笑言,草房郢(外婆所在的村子)堪比如今的中东、阿富汗和叙利亚,派系纵横,民风彪悍,但就在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里,外婆却总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各种关系,在逼仄的空间里纵横捭阖,追求着自己的生活理想,对于一名独自带着四个年幼孩子讨生活的妇人来说,怎能不让人佩服呢?这种能力、智慧和眼界是很多男人都望尘莫及的。

外婆今年89岁了,虽然岁月的风霜已把她的脸庞雕琢得沟壑纵横,但外婆依旧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尤其是清晰的思维丝毫不逊色于许多年轻人。外婆的一生虽无丰功伟绩,但在我心中却已沉淀成一种传奇……

祝福外婆!祝她健康永驻、平安幸福,快快乐乐直到永远……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