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里的读书记忆

作者: 逯富红2021年04月21日情感日志

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尽管没上过大学,可充实富足的师范生活,依然觉得是那么引以为豪。三年当中,最难忘有趣的,莫过于和读书有关的记忆。

那时,学校的图书馆位于校园东侧,局部四层、左右对称,“品”字形,俨然一座典型中式建筑的风格。门廊金碧辉煌、飞檐微翘,上方正中“图书馆”三个手写体大字遒劲有力、气势雄健,置身这古朴典雅、底蕴深厚的书香文化氛围之中,强烈的求知欲不得不油然而生。每遇周四下午活动,照例是借书的时间。下课铃声一响,我们便拿起借书证,飞一般跑到图书室。把写着书名的纸条递给工作人员,然后翘首以待。一般情况下,大都会如愿以偿,借到自己喜欢的书。但也有不凑巧,书被别人借走的时候,于是只能另写纸条,改借其他书籍。颇有趣味的是,每一本书后,都附有精心设计的读书卡。凡读过之人,既可以标明自己的个人信息,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别看这小小的创意,论其功能来还真不小,就是通过它,我结识了不少的书友。其中,有几个还是美术班和音乐班的学长,受他们的影响,我不但阅读了大量艺术历史和鉴赏方面的著作,而且,还在实际当中,得到了音乐美术的熏陶感染。从而为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艺术视野的开阔,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除了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之外,我还用从生活费里节约出来的钱,自己买书。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起两件印象深刻的故事。

二年级时,一个要好的舍友,在和女友相处过程中,因为情感上的纠葛,一时犯傻,竟然用水果刀划破了脸。一连几天,不敢出去,只能向老师请假,在宿舍蒙头大睡。既要承受失恋的忧伤,又要面对可怕的孤独,关键时刻,作为知己的我又怎能袖手旁观。于是,除了给他说好多安慰的话外,还利用吃午饭的时间,专门跑到外面的书店,为他精心挑选了两本书:一本是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一本是奥维德的《爱经》。一方面,希望他借读书来打发无聊、排遣寂寞,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从名著当中体悟爱情的真谛,以便茅塞顿开,走出阴影。结果,他并没辜负我的一番好意,没过几天,不但脸伤好了,而且内心也恢复了阳光与自信,从而抛却烦恼、重拾勇气,以新的姿态融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去。

三年级时,有一段时间,班里有个女生,有事没事,经常借我的词典用。一来二去,情窦初开的我们之间就逐渐萌生了一种复杂微妙的关系。有时觉得像朋友,有时觉得像恋人,而有时又觉得介于两者之间,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是。总之那段时间,整天魂不守舍,一会儿心花怒放,一会儿又苦闷惆怅,情绪波动非常明显。眼看毕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离别也近在眼前,但不知为什么,似乎谁都没有要表白的打算。无奈之际,只得在毕业典礼的前夕,用好长时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50块大洋,买回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并在扉页郑重写上富有诗意的题词。第二天,匆忙之中,找了个机会,含情脉脉地送到她手中。然后,什么话也没说,强忍住就要夺眶而出的泪水,转身就走。从此,和许多校园版的初恋如出一辙,各奔东西,天各一方自然成了故事最终的结局。尽管如此,但那段青涩矜持的初恋时光,却依然永远留在内心深处,成为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回忆。

如今,不知不觉,早已步入四十不惑之行列。而告别熟悉的校园生活,也已整整二十个春秋。期间,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几经波折,家也搬过好几回。但无论到了哪里,那些学生时代购买的书籍,依然一本不缺,完好无损地摆在书架之上。虽然封面有些陈旧、纸张略显发黄,但闲暇时刻,我总喜欢习惯性地捧起它们,随手翻阅。而且,每次都觉得是那么亲切、那么温馨,仿佛突然之间,整个人年轻了许多,一下子又重新回到了那纯真烂漫、多愁善感的学生时代。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