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日记

2021年04月21日好文章

月饼DIY

文/陆鹏然

中秋节快到了,想到外面商店出售的月饼不安全,我决定来个月饼DIY,何况我还有个做高级面点师的阿姨呢!

做月饼需要面粉、馅(有豆沙、鲜肉、蛋黄)、擀面杖、几张油纸、保鲜膜、电子秤、芝麻、鸡蛋。阿姨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月饼馅,所以接下来就是和面了。阿姨首先和了一大团面,然后借助电子秤捏出若干20克和15克左右的小面团。

接着,阿姨开始分工了:我用擀面杖擀20克的面团,哥哥用擀面杖擀15克的面团,把它们都擀成椭圆形。然后“大鱼吃小鱼”,用大的包住小的。包好后再用擀面杖擀成椭圆形,再卷起来,放在保鲜膜上,再用湿的纱布盖住,以免干掉不好捏。这样擀好卷起,一共要做3次,我和哥哥分工合作,一个擀、一个放,干得热火朝天,配合十分默契。

接下来就是包馅的时候了,阿姨反复强调包的时候一定不能把皮擀得太薄,要不然馅会露出来的。我们包得不亦乐乎,虽然个个奇形怪状,但在我们眼里它们是世界上最可爱、最独特的月饼。最后我们还要在月饼上面涂蛋黄、撒芝麻,才能把月饼放进烤箱里,大概30分钟左右新鲜美味的月饼出炉啦。

迫不及待地掰开一个我最喜欢吃的豆沙月饼,皮脆脆的,馅儿甜甜的,美味极了!啊,努力之后的收获这么甜美!

月饼情结

文/李杰

父母养育着我们姐弟9个,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无奈,只好偷着去城里做点小生意,山果、鸡蛋、猪肉等,都是父亲常卖的物品。

那时候物资短缺,生意好做,像鸡蛋这样的食品,一头午就能卖掉。父亲去城里的时候,姐姐们都没人乐意去,因为那时做这种生意是违法的,常有人把你当成资本主义尾巴来割,碰上这种事大家都怕得很。在姐妹里我是最小的,还不知什么叫怕,父亲就常带我去,我虽然小,父亲觉得身边有人总有一种安全感。为了能把我稳住,父亲每次去都花上几分钱给我买好吃的,有时虽然自己不情愿去,可经不住食品的诱惑,每次进城,父亲挑着担子,我像小尾巴一样跟在后面。

一次,父亲被一伙人逮住,鸡蛋全砸了,人也送进了文攻武卫,说父亲的行为属投机倒把,见父亲被人捉了,我哭着紧跟着那伙人进了文攻武卫。那帮人给父亲录了口供,知道父亲家庭困难,做生意只是为了生活,又没有别的企图,我还是个孩子,又一直在那里哭,这样才把父亲放了。

虽然有这事,可那时生活贫困,父亲的生意还要继续做下去。那年快过中秋节了,父亲说这时候生意特好做,他想带我去城里走一趟。父亲说,这次去我带你去冠生园吃“什锦月饼”,那味道你绝对没有尝到过。姐姐们听了,唯恐我不去,就直说那月饼好吃,其实,姐姐们从来没尝过冠生园的月饼。这什锦月饼是我们当地有名的月饼,里面有核桃,有花生,有枣等,有八种好吃的组成,我只听说过,却从没尝过,经不住诱惑,我只好跟着去了。

这次父亲卖的是鸡蛋,城里人那时吃肉吃鸡蛋要凭票,父亲的鸡蛋很快便卖掉了。父亲很高兴的样子,我说,爸,你不是要带我冠生园去吃“什锦月饼”吗?父亲笑眯眯的,说走,带你去品尝品尝冠生园的月饼。

我跟父亲进了冠生园,里面各式各样的月饼,看得人垂涎欲滴。冠生园会做生意,准备了好多的椅子,有想当场吃月饼的,可以坐下来吃完了再走。我跟父亲找个僻静处坐下来,父亲要买两个月饼,等人家拿来两个什锦月饼,父亲却说自己肚子不太好,就先买一个吧。

我从没吃过这么好的月饼,咬一口满嘴生香。我掰下半块月饼给父亲,父亲说自己肚子不好,就不吃了。当时小,不知道父亲的心思,就把那一只月饼全都吃了,吃完了,我看着父亲,意思是还想吃一块。可父亲的眼光却不看我,父亲是心疼那一角钱,还有一家子在等着呢。

临走时,父亲嘱咐我回家后千万别说我吃了月饼。可我回去还是忍不住告诉了姐姐们,还说吃了半斤,当时半斤是四块月饼,惹得她们好长时间都嫉妒我。

第二年,国家政策有松动,做生意的越来越多,可父亲却再也不能去城里了,由于常年劳累,他生了癌,而且已经到了后期。父亲在病塌躺了半年,人瘦得皮包骨头。临终时,父亲从喉咙里吐出几个字,“想吃‘什锦月饼’,我活了这么些年,就从没吃过。”听到父亲的话,我哭了,当年父亲给我买的什锦月饼,我怎么就没让他尝一口呢?

等给父亲买回冠生园的什锦月饼来,父亲把一块什锦月饼放到嘴里,喉咙里只动了动,就停住了,再也没有力气把这块月饼咽下去了。

当天晚上,父亲去世了,嘴里含着那块什锦月饼……

童年的美味和父爱一直在我的记忆中存放了许多年,美味悠长。如今,每每到了父亲去世的日子,我都要给父亲供上各种各样的月饼,算是对父亲魂灵的慰藉吧。

月饼里的母爱

又是一年中秋至,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童年时代吃过的月饼。在那段经济困难的岁月里,人口多收入少,每逢过中秋,都是母亲用一双巧手为我们精心制作月饼。那种香甜、酥脆、美味的感觉,现在想起来,依然让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中秋节这一天,母亲会早早地和好面,炒好芝麻,将桃仁碾碎后拌上白糖备用。为了给我们解馋,母亲还买来猪油渣斩碎放入些韭菜、粉丝。当面发酵好以后,母亲先是将其分成大小均匀的块,接着包入不同的馅,然后用手掌心磨圆、按平,最后放入鏊子上烘烤。

我们站在一旁,眼睛紧紧地盯住鏊子,期盼着月饼快快出炉。一会儿工夫,从锅盖的缝隙中透出一丝丝香气,我们便急不可待地说:“妈,月饼熟了!月饼熟了!”母亲说:“这才烙了一面,还要等一会儿。”她掀开锅盖,把月饼逐一翻个身,然后重新盖上锅盖。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都感到有希望了,便一人拿来一个小盘,准备放月饼。我们看看母亲,再看看鏊子,看看鏊子,再看看母亲。一条“馋虫”在心里痒痒地爬着,口水在舌根下慢慢溢出。

锅盖终于再次掀开了,香气顿时弥漫全屋。一个个小月饼金灿灿、黄亮亮、圆鼓鼓,而且皮焦黄焦黄的,煞是好看。我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欣喜若狂,都争先把小盘伸到母亲跟前,母亲给我们每人放上一个并嘱咐我们:“刚出锅,太热,小心烫着!”我们也顾不了那么多,捏住月饼龇着牙吃起来。

母亲做的月饼外面酥松爽脆,里面香甜美味,品种多样,芝麻馅的,桃仁馅的,还有肉馅的,既好吃又可口。很长一段时间内,月饼成了我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你们谁也没有我家的月饼多,品种全……你们家只有甜的月饼,可是没有肉做的月饼!”当小伙伴们瞪大了眼睛,羡慕地看着我的时候,我的虚荣心总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到了晚上,一家人便在院中摆上桌椅,把预备好的西瓜、苹果、梨等水果用小刀雕成各种月亮的形状,然后摆上月饼,盛上丰盛的饭菜。就这样,一家人围着饭桌,在月光下尽情享用起来。

时光如流水般静静划过,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岁月的刻刀在母亲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当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影向大地洒下醉人的银辉,我总会望着夜空中那一轮明月,想起故乡白发苍苍的母亲,想起母亲在大铁锅里为我们儿女们做的月饼……

趣赏月饼诗

文/李惠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全家人团聚赏月尝饼,取“人月共圆”之意。因而,月饼被形容为“一轮缩小的月亮”。清代祁启萼有《月饼》诗云:“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烘罗罗出斧齐。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点出了月饼命名的取义。

古往今来,在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里,留有不少“月饼诗”。苏东坡在一首咏月饼的诗中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可见早在宋代,月饼因其香甜可口,就很受人喜爱。其实,月饼的雏形早在唐代就已出现,随着时

间的推移,花色品种越来越多。古代苏州诗人袁景澜《咏月饼》诗对饼师精工制作月饼有这种描绘:“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从诗中我们不仅知道了做月饼的工序,还可看出古代中秋节就形成了互赠月饼的习俗。在福建等一些地方,凡当外祖父或舅父母的,中秋节要给外孙子、外孙女或外甥送月饼。对此,施景琛的《中秋词》咏道:“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

月饼真正的起因,应当在于我国古老质朴的“尝新”风。金秋正是收获的季节,古代的人们用新谷物、果子做一些新鲜可口的食品尝新,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一首《淞南乐府》便描绘了这一情景:“淞南好,时物存秋香。月饼饱装枣肉馅,甜果新谷渐登场。”这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品尝,更是对来年丰收的祝愿。

到了明代,月饼的制作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月饼上已经出现了“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类的装饰性图案。其设计之精美、构图之巧妙、花纹之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既体现出月饼制作者的匠心独运,又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灿烂文化。彭蕴章《幽州土风俗》赞月饼曰:“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幡然嫦娥窃药手,奔入广寒归不得。”可见心灵手巧的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了。随着时代的推移,月饼的馅儿也更加讲究起来。杨光辅在《凇南采府》中有诗为证:“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由此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和今天的颇有些类似了。

中秋月夜,合家团聚,纳凉赏月,尝饼品诗,戏饼作乐,的确是雅致非凡,别有情趣!

半块月饼

文/张生生

每逢中秋,总是忘不了啃一口月饼,然后细细品尝,慢慢回味这个古老的点心带给我的其中滋味儿,那味觉的未稍神经总能产生一丝久远的思念……这种思念带着青红丝传导的甜蜜穿越时空,走近36年前的我与这块月饼结下的思念之痛!

那年我6岁,孩子的天性使然,从小爱吃甜食,不管是红糖、白糖、冰糖还是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甜品——月饼,都是寻常百姓家见不到的好东西。特别是月饼,更是一说起来,就能闻到那里面散发出的清香,以及月饼浸透包装后的那个圆圆的油纸图案,尤其是那种硬壳的、带有月牙形的月饼,外面一层厚厚的、硬硬的外皮,里面有一种软软的馅儿,即新鲜还放的时间长。那个时候能吃上一口,那真是幸福满满!

每次吃月饼我都是用手小心翼翼的打开包装纸,真如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那个蘑菇屯里的农民一样儿,吃点心时用手接着,生怕一点渣儿掉到地。吃完月饼还余味不足的用舌头添添那个油乎乎的包状纸才算完事。

每逢中秋节的前几天,都是我非常兴奋的日子,小孩子么,吃个苹果、啃个月饼,吃点坚果之类的。母亲也很忙碌的去本家的几个爷爷、奶奶家串串门、送送月饼。每次我都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要送?并且还要送那么多,一家二斤月饼——八个啊!我心里总是想,那么多月饼我可是要吃好多天。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东西不能多吃,吃多了坏牙!

过了中秋,平常家里都不会有吃剩的月饼,我们家却有吃不完的月饼,因为母亲知道我喜欢,自己不舍得吃,偷偷地留下好多月饼,留下的月饼还要放到篮子里,挂在高高的房梁上,不踩着凳子都无法拿到,每年如此!

平常玩起来,我就想不起这东西来了,所以,每次中秋过后,有时一说我饿了,母亲就踩着凳子把月饼拿下来给我一个,我轻轻打开,开心的吃着,母亲都是时不时的问我一句,“好吃么?”我总是不住的点头,嘴里嘟出一句好吃,然后就贪婪的吃起来,然后细细得品尝着那里面散发出的香甜和幸福!每次让母亲拿月饼,总是不会忘记问一下,那个篮子里还有几个月饼,母亲总是笑笑说,多着呢,够你吃几天的。我不知道会吃到什么时间就没有,所以,母亲一拿篮子,我总会问那一句话,“还有几个”?母亲有时会叹口气说:“唉!俺这个儿!这东西总不能拿它当饭吃吧!”可我却不知道,那时母亲连一口月饼渣都没有尝过!

东西总是要吃完的。但是小孩子家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吃完就会要,时间长了,也记不清楚到底吃了多少个月饼了,反正时间一常,那月饼会越来越硬,记忆中是过了好几天,我才想起来,好久没吃月饼了,我突然向母亲说,我要吃月饼,母亲说,我给你拿。母亲把手伸到篮子里摸了好几次,才拿到那个半块的月饼。我看到后满心欢喜,给母亲说,这是最后一个了?母亲皱着眉头说,这个月饼好像发霉了,不能吃了。我刚刚的兴奋,被母亲的一句话像是当头泼了一盆水,我执拗地说,不!我要吃了它!母亲坚决不同意。我大喊大叫着,我要吃月饼!我要吃月饼!母亲给我说,没有了,这个不能吃了!我当然不同意。一阵大哭大闹!一会儿功夫,听到哭声的二奶奶来我们家了,我顽固地提出要和母亲分家,不和她一块过了,说她不是个好妈妈!其实,在我哭闹时,母亲自己也偷偷地哭了。她深深的自责,说自己没本事,不能过得更好一点,让孩子整天跟着受罪!

后来,这件要月饼吃的事被当作儿时的笑话说给大伙儿听,我每次都要听得满脸通红!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活在深深的自责之中!那是我的心头之痛!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月饼做得越来越高档了,每逢中秋,家里各式各样的点心应有尽有。而今无论多好吃的月饼都不能引起我的兴趣,各种月饼都不能吃出儿时的甜蜜,我不知道是月饼的问题还是我自己的味觉有问题,总之,那时的月饼与现在月饼有天壤之别,我怀念那半块月饼,我怀念它带给我的那段记忆!几时能回到童年的梦里……,再让母亲踩着凳子拿下那半块月饼,与现实中的我分享!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