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缭绕的地方

作者: 孙国2021年05月02日心情随笔

“翁丁”是佤语,意为“云雾缭绕的地方” ,翁丁大寨有近400年的历史。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原始部落”景区,是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和历史名村,是中国目前佤族特色传统建筑保存最完整的佤族群居村寨,是佤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见证。延续这么久的历史,翁丁大寨能够保存下来,肯定有它独特之处。

沧源县城到大寨33公里,车一直在山腰中行驶,道路崎岖不平,就在我们浑身几乎要被颠散架时,司机告诉我们翁丁大寨到了。这里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四周森林茂盛,群山环抱。站在山巅上俯视,整个大寨坐落在山凹中,几乎跟外界隔开,也正是由于这独特的地形,使翁丁大寨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佤族文化。

一条小径是到翁丁大寨唯一的路,我们还没有进村时,就感到一丝神秘的气息——进村路的两边插着一根根树杈,上面挂着一个个阴森森的白骨牛头,有的树杈上挂了很多个,既恐怖又神秘。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很多独具特色的佤族原始宗教、生产生活习俗等文化传统很好地保存下来了。

翁丁大寨现有101户497人,走进大寨,仿佛走进了一个神话般的世界,草屋、围栅、神秘的图案和木鼓,在一棵有着上百年年轮的大树下,供奉着一个巨大的红色木鼓。木鼓全身涂成了鲜红色,鼓身上绘着神秘的图案。陪我们来的刘干事告诉我们,制作木鼓也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新木鼓的制作大约需要20多天,完成之日,要立即敲响,向全寨报喜,并举行新木鼓安放仪式。晚上,全寨人齐聚木鼓周围,对木鼓进行祭祀,邻寨的人们也敲锣打鼓,前来祝贺,大家载歌载舞,剽牛、杀猪、饮酒、娱乐。

翁丁大寨四周被栅栏与外界隔开,我们由一个人工搭建的木门进入寨子。寨子里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聚集满了身穿民族服装的佤族人,颜色以黑色为主。我们刚走进寨门,一群八九岁的孩子便围了上来,每个孩子身边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已经包好的茶叶,每包5元,很便宜。佤族人爱喝苦茶,有的苦茶熬得很浓,几乎成了茶膏,这种茶虽然苦,但喝后的味道和提神作用都非常好。翁丁大寨周围散落着几栋大房子,全是用木头搭建,房顶上面铺着野草。佤族人的住房构造和形状与傣族人的住房相似,建筑材料均为木头、竹子和野草。木柱的顶端保留树杈用以托梁,横梁上再托上一些细竹子,然后覆以茅草。房屋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为牲畜、家禽的活动场地,个别打铁户也在楼下放置风箱等工具。

我们走进一户村民家里,想看一下佤族居家情况,了解一下佤族人的生活。佤族人很好客,这家老人很愉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主动带我们来到身旁不远的一座草房。佤族人都在家里正堂用炉子煮饭炒菜,由于长时间烟熏火燎加之居住的时间太久,这座草屋屋内已经被熏染成黑色,斑驳陆离的竹藤编制的围帘透出历史的沧桑。屋内是典型的佤族人的摆设,陈设简单,无桌椅,没有床,一位老人和衣躺在铺着竹席的木板上,枕着一块木头,身上盖着棉毯。

我们进屋时,女主人刚好把饭做好。佤族人喜欢把菜、盐、米放一起煮成较稠的稀饭,农忙时日食三顿,平时吃两顿。佤族地区盛产稻谷,并普遍种旱稻。佤族人的主食以稻米为主,也吃玉米、高粱、小红米、荞麦、红豆、绿豆。菜蔬有竹笋、辣椒、豇豆、冬瓜、南瓜、洋丝瓜、架豆、大豆、茄子、芋头、青菜、葱、蒜、韭菜和芫姜等。楼下有一个舂米用的器具,煮饭的大米肯定也是在那里舂成的。佤族人有一个习惯,大米每天吃多少舂多少,从不多舂。佤族人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当先,认为无酒不成礼,且待客敬酒习俗多样。女主人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酒,按照佤族人的习俗,她先自饮一口。女主人饮完后,我们按照习俗每人接过酒喝了起来。

走出农户家,我们来到陈列馆,仿佛一下子穿越时空来到了原始社会,最原始的工具、象形文字和图案都一一呈献在我们眼前。置身这里,仿佛时光倒流,眼前出现奔跑的小鹿、身挂遮羞布裸体围猎的男女、一群上树摘果子的孩子、人拉铧犁耕种的场面。佤族重视节庆,皆有相关的食礼,如“崩南尼” 、播种节、接新水节、取新火、拉木鼓,所有这些节日,都把劳动、音乐、情爱、烹调等和谐地统一到一起,以体现他们纯朴的道德风尚。

陈列室里还完整地保存着佤族民族民俗和建筑群,有传统的杆式茅草房、佤族图腾柱、寨桩、祭祀房、神林、木鼓房,还有传统家用农具及各种作坊。在这里,还可以从图画上寻觅到佤族古老独特的婚恋习俗——梳头情,感受新米节、护寨节的热闹场面,体验拉木鼓、剽牛等仪式。这里寨子的寨桩、祭祀房等建筑,是佤族从原始蒙昧状态走向文明的最好见证。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为开发和建设阿佤山区、繁荣西南边疆的经济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反抗列强入侵、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斗争中,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英帝国主义势力多次侵入佤族地区,进行刺探情报、勘测地形、密探矿藏等侵略活动,均遭到佤、傣、汉等当地各族人民的英勇反抗。

外面传来一阵沉闷的鼓声,表演开始了。随着鼓声,佤族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手拉手围成一圈又一圈。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佤族人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只有听到木鼓声,他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

佤族人个个能歌善舞,他们唱着歌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那些卖茶叶的小孩听到鼓点后,也都跑过来,放下手中的篮子,加入了跳舞的行列。在这样的气氛中,我们受到了感染,纷纷加入了跳舞的行列。我身边的三个外国人在热情的佤族人的招呼下,也加入了这欢快的舞蹈中。舞蹈是不需要语言的,欢乐是没有国界的。我闭上眼睛,随着乐声放飞思绪,沉浸在动人欢快的声音当中。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