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深处各自安好

作者: 墨心2021年05月11日情感短文

解放南大街,鼓楼,古商城,解放北大街……阜阳老城的范围大概就是这样了。沿着这样一条路线一路寻访,各色人等,各种气息,在这三四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走过这座城市的不少老街。对于一个非此地长大的人而言,对它们并没有太多来自过去的情感。它们曾经的繁华,也只能从文字中隐约窥见。每一次走访之前,都要拿来一幅老旧的地图,与现在的街道对比,一点点去定位老街的位置。

难以想象它们繁华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看到的只是它们如今的萧条破败,成为被定义的“棚户区”。“城市中心已不在这里了!”这是从那些老居民口中听到最多的话。脱离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脱离了时代。想必没有人愿意脱离中心,没有人愿意一直在边缘生活

大概三年前,去过一个国营农场。它曾辉煌一时,如今再去看无比荒凉。房屋成了危房,土地被占用,工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保障。它因体制而辉煌,却也因体制而衰败,弄成了今天这般模样。

倘若不是走进老街,可能无法看到城市之中那另一种生活,一种缓慢的生活。当我们匆匆忙忙、恨不得把一天所有的时间都让各种各样的事情给填满时,老街里的人,却能慢悠悠地在院子里坐上一整天,可以不慌不忙地择菜洗菜、洗衣服,用上大半天。而我们自己,偏偏将这样的时间视作多余,塞着耳机,听着有用无用的资讯,而非认真地做着生活中的每一件琐事。不在乎时间的流逝,走进老街,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甚至冷清到让你感觉惊慌。堆放在角落里的旧家具,散发着腐朽的气息;那人去后的空楼,在风中摇摇晃晃。

判断一处房屋是否有人住,首先看看门上贴的春联是新是旧。新的,说明还有人住,至少还有人在意;旧的,陈年的,那这间房屋早已没了人气,成了死屋。

毕竟曾经是城市的中心,怎么说,也不算偏僻。出了门,就是商业街,买几个馒头、买一篮蔬菜,喝一碗麻糊……都不是难事。真要让他们往商业中心跑,他们可能懒得去,跑恁远干啥?到门口不就买了吗?在这儿住了好几辈人了!这是他们曾经的骄傲。但也有人一边追逐着中心,一边留恋着旧时代。开着车不惜穿过几个街区,在人流涌动的小巷里挤来挤去,哪怕卫生条件恶劣,也要尝一口过去的味道。

真遇到过一些同样专程来老街寻访的人,他们不是像我一样的探究者与发现者,而是为了找回记忆。应该就是这里吧?他们指着老房子小心翼翼地问着。不知道啊,过去那么久,哪还记得清呢?原来,有人是在为他们的父辈来寻访,手里捏着父辈们模糊不清的记忆碎片,努力将它们拼得完整。

也许我们真的与过去割舍不开。老街里,很少看到年轻人,最多的是老人,倒是还有小孩子。也许,老人会把那些陈年往事讲给孩子们听,于是,这一老一小,还在守护着记忆。

老人带着网兜出海打渔,可能满载,也可能空空如也,但靠岸了,也只能卸网上岸。接下来,他要修补渔网,伐木做舟,给很小的孩子出海使用。他心里想着,要让渔网没有破绽,要让舟坚不可摧。然而,他忘了,自己航海的罗盘已经被海水打湿,腐蚀生锈。

从那家药店往左拐,从那家麻糊摊往东走……不知不觉中,这些生意人和他们的招牌就成了人们指路和辨识方位的参照。他们的生意并不会太好,每次光顾的,多是老街里的老居民,一旦这些人不在了,生意好像也就冷清了。但他们在乎吗?不知道。无法评价这样的生活,因为自己无法融入这样的生活,因为根不在这里。其实,我也有自己的生活。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