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人生 与书为伴

作者: 邵春2021年05月28日感悟人生

不管怎么说,我本人还算是一个读书人。

五十多年时光,掐指算来,仅在学校念书就有十七年,占去三分之一多。参加工作后,师范大学毕业的我,自然被分配到家乡县教师进修学校教书,一年多后又调入一所省级全日制中专学校教书,在教学岗位上一共干了六年。教书和念书一样,都离不开书本,要想当一个好老师,书念少了是绝对不可能胜任的。

后来在一个阴差阳错的人生路口,我做出了一个此生至为遗憾的选择,主动放弃了教师专业岗位,鬼使神差地调入现在的国有企业单位,一干就是二十五年。到企业工作,虽然也离不开书本,但工作性质却发生了大改变。紧张繁重的事务性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被忙碌无序的日常琐事所侵占,读书的雅好也慢慢变得干涸起来。

但是对书的喜爱是刻在骨子里的,一旦逮着机会就会陷入欲罢不能的状态。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就是翻书、读书、逛书店,居家休闲或出差在外,最想去的地方也是书摊或书店。站在一角,随性翻阅,尽管两腿发困,但心是沉浸的,眼睛是定住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我有好多年在外跑销售业务的经历,最被同事称奇的是,每次无论多远,回家时总是买了重重的书背在身上。“千里不捎书”的说法,对于爱书的人一定是置若罔闻的。

说起读书,最让我不能忘怀的就是小时候那些闹书荒的往事——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小的时候,农村孩子所能阅读到的书籍真是少得可怜!记得小时候有一天,爸爸突然拿回来一本“小人书”,书的名字叫《定军山》。这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第一本书。当时我拿到这本书后如获至宝,一个人躲到无人处,翻了又翻,看了又看,生怕被别的小伙伴抢走。尽管看不懂内容,但书上那些栩栩如生的战将、战马、战旗、兵器都令我兴奋不已。特别是战麾上那大大的“曹”或“刘”字,威武而醒目,还有黄忠、张郃、夏侯渊、赵云等战将的名字,使我隐隐觉得这本小书的内容可能就是大人们常讲的“三国”故事。但对于《定军山》这三个字,却是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其指地名还指战役,特别是分不清这些交战双方,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那时候看文艺作品,总要分清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后来才知道,《定军山》是由上海美术出版社1959年发行的一部连环画作品,作者为著名编辑、画家潘勤孟先生。京剧界还于1905年将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拍摄成中国的第一部电影。

故事说的是:公元215年,曹操平汉中,派大将夏侯渊、张郃等留守,驻兵定军山和天荡山各隘口,刘备趁曹军立足未定,同年派老将黄忠出兵汉中,先打败驻守天荡山的张郃,后又奋勇夺取定军山,居高临下,两军阵前将夏侯渊连头带肩劈死马下,从而为刘备夺取大半个汉中。

定军山,见证了刘备大军的崛起和辉煌。

上学以后,有限的几册课本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日益增强的,窥探书本和课堂以外知识的好奇心。那个时候只要是有图文的书报都被我搜罗出来阅读。但是在农村乡下能搜罗到的书报还真是寥寥无几。

父亲也是个爱看报的人,他常常鼓起勇气到村长家讨要报纸来读。村长家有报纸却没有人来读,村里的报纸被他家当作烧饭的引火柴,上厕所的卫生纸,抽烟用的卷烟纸。村长看在父亲计工分、写标语的份儿上,就允许他拿一些去读。父亲看完后,我就将报纸收集起来,细细地品读,有时候还在没人的地方模仿着广播里的声音,高声地朗诵。虽然都是一些标语式的口号,但读起来却很有战斗性和庄严感。

真正能读到两本像样的书籍,是邻居家在县城读高中的三哥礼拜天带回来的,一本是《高玉宝》,一本是《矿山风云》。

《高玉宝》是战士作家高玉宝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仅中文版累计印数就高达450万册,其中《半夜鸡叫》和《我要读书》被选入中小学课本,轰动一时,并影响了几代人。

《矿山风云》是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作家李学诗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讲的是抗日时期,煤矿童工“黑子”和其工友在共产党员的领导下,破坏煤矿桥道,使日本人侵略的煤炭运不出去的故事。小说后来还被评书家刘兰芳录制成有声小说,广泛传播。

在我的印象中,读高中以前,我所读过的小说也仅仅就是这两本书。当时我能把书中的精彩故事背诵下来,还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小朋友听,成了炫耀于人的资本。

在想读书的关键年龄阶段是无书可读,到了有书可读的青壮年时光却没有好好读书。大学毕业后,为了家庭和事业的发展,整日辛苦打拼疲于奔命,或心力交瘁无读书的心境,或一地鸡毛无读书的环境,或耽于物质追求和嗜欲享乐占去了读书的时间,总之是岁月蹉跎,于浑浑噩噩不知不觉中,渐渐地斩断了读书的兴趣和爱好。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看来,自己此生最为遗憾的事情就是这30多年的美好时光虚度,生活中大量闲暇时光,沉溺于酒色财气中,热衷于物质和感官享受,不但没有扑下身心去好好读书,而且还滑入了“嗜欲深而天机浅”的庸人之列。因此说,在读书这件事上,自己心理上一直很有愧疚,总觉得自己给自己欠下了一个大大的债务。

现在的书籍太多了,多得让人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仰望这些浩瀚的书籍海洋,人们总会和庄子一样,发出“吾生也有涯,而知者无涯”的感慨。在一生嗜书如命的先贤中,我最最仰慕的读书人是鲁迅、章太炎、钱钟书等大师。有人统计:《鲁迅全集》中提及和引用的书籍共4235种,其中国学1553种。从1912年到1936年的二十多年中,鲁迅共购书3009种,9600册,此外还购有各种墓志、碑文、刻石、画像等拓片6906张。

钱钟书先生是出了名的书痴,他在1.5万页中文笔记中,摘记了3000余种书籍;3.5万字的外文笔记中摘记了4000余种书籍,其中多卷本文集仅算“一种”;读而未摘的书则无法考证了。他的名著《管锥编》,引用了2000多种古籍,写下数万条书证。如此蔚为大观的引证,在钱先生看来,却只是“以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面对“书籍”的“天地”之大,连钱钟书也感叹曰:“瞥观疏记,识小积多,学焉未能,老之已至。”

章太炎的孙子章念驰在纪念祖父的文章中提到:“祖父曾经说过,他研究《说文解字》,他的学问也是从这里开始。祖父读《说文解字》,读了72遍,相关著作都梳理一通。9000多个汉字音形意了然在心,然后再涉及其他领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云: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这是真正读书人的状态!读书如果成为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生活需要,那这个人就是真爱书;一个人不论胖瘦美丑,他专心读书的瞬间,一定是最美最动人的瞬间;一个国家或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其民众热爱读书的程度,一定预示着它的未来和潜力。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我的职业生涯已经走到最后阶段,忙了30多年生活和工作,是该重拾旧好,与书籍再续前缘的时候了。

精彩人生,与书为伴。我要紧紧地抓住现有的时光好好读书,把过去虚度的光阴补回来,再也不能为读书而留下任何遗憾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