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有新春

作者: 滋芜2021年05月29日生活随笔

伏案求索多年,方知中国画最好画的是山水,最难画的也是山水。

庐山游玩回来,翻阅傅雷致黄宾虹书信读本,并趁兴临摹黄宾虹先生笔意,借以怡情悦性。当然,水、色、墨均达不到黄宾虹先生雄健、遒劲、率意的境界,我只是借其山水躯壳,拟写一二,由影子试写《庐山五老峰亭静坐眺望》,并题诗一首:“横侧远近鞘出峰,五老崔巍杖壁坑。涧涓细流谼震处,飞瀑漱玉擦骨棱。”完毕,将画作悬挂案头,仔细看看,实在是不成样子:枯涩,少生机,差黄宾虹先生画作精神十万八千里,实在是难为情得很。

我为什么轻易不敢画山水?因为山水画是中国画的大科。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引杜甫诗《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曰:“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郭熙山水画后题款“郭熙小笔”,他视山水为生命之源,由此可见他对山水文化的敬畏之心。古人画山水,师法自然,用心体悟,性情与学问缺一不可。

黄宾虹先生是一座文化艺术宝库。他袭唐人吴道子,承宋元郭熙、范宽、倪瓒及明清石涛、陈老莲等,是一位集大成者,堪称中国山水画近百年来的第一座高峰。越深入研读他的作品,越不敢下笔:他笔下的线条,如针锥划写有痕,自然得如屋漏痕;积墨成法,点皴如高山滚石,虚实相生。他的篆刻承秦汉金鼎,存仙境风骨。真可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一座艺术的圣山,我辈应虔诚地顶礼膜拜。

黄宾虹的山水画如老僧修禅入定,厚积薄发,从容有度,法理无边。宿墨枯湿效果互补,华滋勃茂,直抒胸臆,并积点成线,线线旋转,点点生动,形象有趣。黄宾虹学识渊博,通过他画跋中的诗文,便可见一斑。其画跋,往往成为点睛之笔,弥足珍贵。学中国山水画,从黄宾虹这座艺术宝库中取一小勺,研读透了,足够受用一生。中国山水画,除了以文化脉络、自然万象为根基,更要融会中国传统文化,使要表达的意境与诗画达到有机的平衡统一,这样才能创作出高于自然的唯美艺术。这才叫中国山水画,才叫“古意有新春”。画者虚静,方得激情澎湃;暗香幽浮左右,才有才华横溢的艺术旅程。

年将花甲,方知乡贤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演变之根本。我虽不是学习他这一路,但好比听惯了黄梅戏后,去听徽剧、汉阳腔,再去欣赏昆曲,最后观赏京剧,虽不一定明白,但跟着曲调渐渐入味,方知其好。黄宾虹山水画,妙就妙在这样一个逐渐入味的过程:宋元山水给他基本,金石典籍是他的幽径,“四王”激他反叛,石涛、渐江、垢道人等新安画家给他神气,诗文书法、易经理法等诸多学养,助其晚年集大成。基于以上,方终久归一。这个“一”才是大,才是黄宾虹山水画的精神世界。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