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味温情

作者: 张为民2021年06月30日心情文章

“一天结束了,人们都赶着回家的时候,我的一天才刚刚开始,营业时间是深夜十二点到早上七点,被大家称为深夜食堂,你问有没有客人来,客人还挺多的呢。”大叔略显沙哑的嗓音暖暖地牵住了食客的心。鸡蛋卷、章鱼香肠和咖喱饭……没有精雕细琢的功夫大菜,都是朴实平常的家常菜,食客络绎而来,点菜,喝酒,聊天……深夜,小小的食铺跳出了黑暗,溢出祥和、温暖的气息。喜乐愁烦,酸甜苦辣,食客与菜肴之间的平淡简单因着彼此关联的故事而变得别有滋味。日剧《深夜食堂》渲染的是交融在食客和菜肴里的温情。

“深夜食堂”在城市中并不少见,多藏于巷尾路边,灯火阑珊处。门面朴素,店堂狭小,店主常兼了主厨和跑堂的角色,凭拿手菜一二道,谈资三五件,不事张扬地开了四五年、七八年,慢慢聚起了一些熟客。不同于被炒得滚烫的网红食铺,“深夜食堂”在吃货群里是低调的,非资深夜游食客,不能知其奥妙,亦不得其门而入。夜深,街静,喧嚣渐散,散布在都市各个角落的小食铺开始明媚起来,客人三三两两,或相伴而来,或形单影只,在小而局促的店铺里,点一碗馄饨,来一客炒饭,或轻言慢语,情浓意浓,或独斟细品,消磨时光。这样的店铺不会太忙碌,空下来,老板会拖把椅子挨近了食客一起聊聊天,聊聊自己的经历,听听食客的故事。说过,听过,也就算了,过些日子来,有些事还会重新聊起,有些人还会蛮有兴致地去听,平淡的日子也许就是平淡的故事不断地周而复始。没有人刻意地去留意,但下回遇到了,彼此便有了惺惺相惜。

虽为食铺,但食并非“深夜食堂”招徕顾客的招牌。食铺的主人以阿姨爷叔为主体,多为土生土

长的城市“土著”,熟悉的是本地家常菜的烹调,注重味浓量足,不会折腾菜肴的形、色,以及各类花式摆盘,一盆炒猪肝可以灰头土脸地端上来,一碗番茄蛋汤蛋花几乎盖满碗口……顾客若想要自己心里想吃的那道菜,即便菜单上没有也不会推辞,照着顾客的描述,尝试着做出来,他们真心把食客当做了自家人,吃饱喝足,开开心心是重点,而恰是这无心之举往往击中了食客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处。深夜的食者,游离在寻常的作息轨迹之外。家,或近在迟尺,或远在天涯。夜深,慢慢跌向谷底的气温渐渐冰凉人的身心。此刻,一盏明亮的灯、一份温暖的食物,若再有一位善解人意的老板,谁能抵挡住这般的诱惑呢?

那一年,离开工作十多年的媒体,新的环境,新的岗位尚需磨合,很多的不顺利。下班后常会一个人走走,想在霓虹闪烁的楼宇间,潮来潮往的人流中分散去诸多忧烦。开在弄堂口的这家小食铺便是在那时不经意地闯入我眼帘的。门面小且窄长,像是从石库门民居中延伸出来的一根触角。店里倒收拾得干干净净,仅两张长桌,桌上料理架里搁着辣子、酱油、香醋等,是一般餐馆的标配。店堂里只有两位顾客,尚不算拥挤。就近坐下,却没有看到菜单。店主是位本地爷叔,穿着清清爽爽的白色工作服,指着煨在灶上的几口大锅说:我家只卖卤肉饭,想吃什么配菜可现炒,没有菜单。边上有客人打了一客卤肉饭,一个小砂锅里横卧着两块肥瘦相间、油光可鉴的五花肉,边上衬着半个卤蛋和切得匀称的干菜,噗噗地冒着热气。寒冷的冬天,低落的情绪,或许正可以这碗热情的卤肉饭来滋润下。没有犹豫,照样来一份。

例汤是小排冬瓜汤,煲得正好,鲜美和润,先温暖了肠胃。五花肉焖得酥软,肥而不腻,入口绵软,溢满鲜香。吸足了肉汁和酱料的卤蛋更Q弹入味,配着当季新米煮就的米饭,一口菜一口饭,时光仿佛慢下来了。有只花猫不知什么时候窜进来,在角落里拉长了身子,伸了个懒腰,边上传来食客满足的打嗝声,店主斜靠在椅子上,有点瞌睡,脸上漾着浅浅的笑意。半碗米饭下去,身上不觉渐渐起了暖意,职场转变带来的不适渐渐散去。是那碗小排汤做的药引,抑或是那份焖肉饭的方子作用,许是,许不是。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