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扇的蝶变

作者: 刘干2021年07月04日心情文章

我今年56岁了,少年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上世纪60年代,农村还没有普遍用上电,更没有电风扇和空调。面对火一般的炎热夏天,人们唯一用来纳凉的就是一把蒲扇。

蒲草生命力很顽强,有水的地方就能生长。编织蒲扇工艺简单,农村几乎家家都会用蒲叶编蒲扇,编成后再用竹条固定把手,就是消夏纳凉工具。父亲每编好一把蒲扇,母亲总会在蒲扇的边上包裹一圈布,再用针线密密麻麻地缝好,防止边缘破损,减少使用寿命。

那时候,即便是这样一把普通的蒲扇,普通人家由于经济拮据,加上小孩多,也不会每人一把,多余的拿去集市卖,赚点油盐钱,所以一把蒲扇要用上好几年。记得父亲为了不让自家的蒲扇丢失,还特意在扇面上写上:“蒲扇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寒冬。”

在我记忆里,每到夏日傍晚,我们就从压井里打凉水,洒在屋前的空地上降温。霎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泥土和水的清润气息,一会儿水就干了。吃过晚饭,左邻右舍便拿出芦席、竹席或板凳,带上一把蒲扇,聚在一起纳凉聊天。大人们身边还放一部小收音机,或听新闻,或听评书,或听泗州戏,偶尔还会随着音乐哼上几句,显得潇洒自在。孩子们则三五成群,或玩老鹰捉小鸡,或捉迷藏,充满天真快乐。大人手中的蒲扇如蝶翅般上下左右翻飞,时不时还会听到“啪啪啪”拍打蚊子的声音,来不及逃窜的蚊子则会丧命于蒲扇之下。

时光流转,时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电风扇进入普通百姓家。品种有挂扇、台扇、落地扇,有定时的,还有带音乐的。电扇的问世相比蒲扇提高了几十倍风力。吹着电扇,喝着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汽水、冰镇西瓜汁、冰镇绿豆汤,还有冰镇啤酒,那滋味美不胜收。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进入上世纪90年代,百姓们告别了土坯房,陆续翻盖了砖瓦房。先富起来的人,有的还在城里购买了商品楼,有条件的人家,开始空调入户,比起蒲扇、电扇又高了好几个档次。它能真正改变室内空间的温度,带来舒适体验。即便是室外骄阳似火,房间里依然凉爽如春,舒服至极。

近些年,空调发展迅速,不论外观造型还是性能功效均有非常大的改进。去年,我女儿通过创业得以发家致富,在省城买了小高层住宅楼,一下子装了5台空调,有壁挂式的,有立式的,优雅的造型与时尚搭配,让空调变身成为家居的一部分。

如今,智能化是家电发展的一大趋势,手机端远程控制,仅需一部手机即可对空调进行操控,开启、关闭、温度调节等功能,比遥控器更便捷。下班了,手机提前开启家中空调进行制冷,回到家后尽享舒适凉爽。还有智能语音控制,直接对空调下达口头命令,脱离遥控器的束缚,真正实现人机智能对话交流,让空调的使用别有一番趣味。

乡村居民从当初的摇蒲扇,到装吊扇再到落地扇,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空调。蒲扇这种传统的消夏工具正在渐渐消失,成为老一辈人的生活记忆。由蒲扇的变迁,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新中国建立70年来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昌盛。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