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开亮”的日子

作者: 箫寒2021年07月10日心情随笔

走进鲜花盛开的明熙苑山庄,登上后山,一段保存较为完好的三村古驿道展现在眼前。春天的阳光,透过茂密葱绿的树木,照射着岁月斑驳青石铺成的驿道,历经数百载,不知有多少马帮队伍从这里经过,那一个个被踩得凹下去的马蹄印,就是历史岁月的见证。

站在古驿道眺望,对面山上的京昆高速,山脚的108国道,汽车川流不息。马帮岁月显然已一去不返,而我却想到了当年那段赶牛羊上省城的经历。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经有过两次赶运的经历,无独有偶,我们的牛羊队伍也是从山下的完家村经过的。

艰苦年代的食品公司,担负着全省猪牛羊的采购调运任务。俗话说:“牛不远行,马走千里”。为了保障春城的肉食品供应,我们公司的采购批发站有数百名采购员驻扎在省内各县。为了节约运输成本,除了拉猪用汽车之外,牛羊基本都通过赶运的方式,直接从各县徒步赶运到省城,改变了“牛不远行”的历史。每一次赶运,都是由我们的一至两名采购员带把,以零工方式请了些当地农民参加。虽然没有叮当的铃声,但风餐露宿也和马帮一样艰苦。

赶运经过富民的牛羊,是从武定赶出来的。大约一周的时间,我们早晨出发,晚间借宿在农家。有时取道公路,有时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一边放牧一边行走。如今细想起来,铺着青石还有许多马蹄印的小路,正是当年的古驿道。

要说赶运和马帮相似的地方,是保留下了马帮的一些行话,最明显的就是“开亮”一词。我们赶运的牛羊,每天行走的路途不能太远,走远了牛羊耐不住,整不好就会因受伤而造成严重损失。遇到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情况,为了保证牛羊的安全,不得不露宿在大山上——“开亮”。

我经历过的“开亮”,是从会泽待补赶运经过寻甸功山。在那片有着许多几个人才围抱得过来的古松树林里,燃起几堆篝火,把牛羊团团围住,我们穿着雨衣,同行的农民兄弟披着蓑衣,烤着火,注视着牛羊的动静,不敢闭眼瞌睡,坐以待旦。我们的运气非常好,松树林里,松涛声不断,虽然很冷,却没有下雨。

如今,“山间铃响马帮来”早已成为了历史。我们当年的这些采购员都退休了,“开亮”的日子也不再有。而借助于现代交通工具,我们可以用一天的时间走完这条路。然而,在古驿道上留给我们的探索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却不能丢。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