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赶考的日子里

作者: 黎俊生2021年08月16日手机美文

时值炎夏,又是莘莘学子在昼夜奋战,又是千军万马即将奔赴考场的日子。

此时此刻,令我油然想起过去那段赶考的时日,那段充满苦与乐的生活情景。

时间回溯到1973年。这年春季刚开学,突然获悉:停止了十余年的“中考”,今年要恢复过来。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我们当教师的既为之振奋,又为之紧张。

是时,我在龙头公社从教,担任一个初中毕业班的语文和数学,兼班主任。

我深知,“文革”期间,由于宣扬交白卷英难张铁生,因而造成学生不思功课,荒废学业,知识缺陷,很多应学的东西没有学好。这,需要争取时间,努力去弥补。

面对此,我忧心忡忡, 心急如焚,打算开学伊始就进入正轨道,争分夺秒,把语、数课本中未讲授的内容讲完,把缺陷的知识补上,然后转上复习……

然而,就在此刻,分别担任毕业班的政治、历史与物理、化学的校长和一位老师双双“犯错”,被停职反省。而这四门学科,除了历史,其余三科均是“中考”的科目。

那时,面对的是知识缺陷的学生,时间又那么紧迫,谁都怕接任后学科教不好,日后“中考”不如意,会被埋怨,被咒骂。因此,两个“犯错”者甩下的四个科目,成了“烫手山芋”,谁都不肯去捡。

上课的钟声已敲响,各班开始正常上课。这个毕业班的四个科目却搁在那儿。作为人民教师的我,岂能让自己的学子失去升学的机会?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毅然把“犯错”者扔下的四门课程全部接了下来,加上我原来担任的两个学科,总共六个学科。

敢于在初中毕业班中担任语、数者已是罕见,还加上了政、史、理、化,那是史无前例。目睹我如此举动,人们大为惊奇,议论纷纭,有人说我好高骛远,自我表现;有人说我不自量力,势必造成学生“中考”全部落榜的恶果;有人说我神经错乱,简直疯了;也有人说我舍不得放弃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

对人们的议论,我统统置之脑后。此刻的我横下一条心,就是要不遗余力地投入这场艰苦的“战斗”中去。于是,我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披阅参考资料,苦钻教材,切实把握书中的重点精华,备好每一科;精心审阅学生的作业,从中发现错误的症结。六个科目,六本备课簿;六个科目,三百多本学生作业簿;详细地审阅,精心地批改,要付出多少精力啊。这一切的一切,我完全不在乎。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人教六科,时光不足三个月,学生要掌握的知识那么庞杂,困难重重啊!然而,我下定决心,攻坚克难,还是完成了六个学科的“教”与“学”的全部内容,学生终于过了“毕业关”。

当年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比例只是四成左右,比现在高中毕业生升大学的比例低得多。所以,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那就是“中考”。横亘在我和学生们面前的是重重的困难:要疏理整个初中的学习内容,要分析出参加“中考”的五个学科的重点,要制订攻克“难点”的方案,要编印复习提纲等等,统统落在我一个人的身上。须知,那时候不像今天这样,有繁多的辅导提纲、中考练习等五花八门的资料,只管叫学生掏钱去买即可。那时,在教师的手上,只有课本及每科一本薄薄的教学参考资料,别无其他。

没有复习资料、没有预考的试题,就自行编写。每一个夜晚,我先是在微弱的电灯光下(那时,公社一级的发电,灯光微弱)编写;电灯熄灭(公社的电只供应到夜晚十一点左右)后,便在煤油灯下刻写。那时没有电脑、印刷机之类,也没有打字机,我能用的只是钢板、铁笔和蜡纸。煤油灯光不但昏黄,而且闪闪烁烁。就在这样的境况下,我苦苦地刻写。“刻写”,并不像一般书写,可以随意挥洒;“刻写”既要讲究“刻”技,又要有苦心。在那块不到十厘米宽的钢板上,铺上那张薄薄的蜡纸,右手紧紧地攥着那支小小的铁笔,睁大眼睛,聚精会神,一笔一划地“刻”,还提心吊胆:生怕写得过轻,印出的资料,字迹模糊不清,影响学生复习;又生怕写得过重,把蜡纸刻穿了,半途而废。为了“刻写”得好,我费尽了心血,头晕目眩,精疲力竭,也只能伏桌小憩。油印,也往往是自我操作。所以,往往子夜过后,甚至到了四更,才上床就寝。

学生有知识缺陷,就争取时间“补”。每天,晨曦初临,我就走上讲坛。除了吃午饭,我几乎全粘在教室里。

我把自编并油印出来的复习资料、预测试题,分发给同学们,先是让他们阅览、自练,然后让他们提出“疑难”。知识底子浅薄的学生,这个提问,那个提问,简直无休无止。我并没有制止他们,而是耐心倾听,认真做好笔录,然后进行归类,一一解答。有些难题,他们一下子弄不清,我就一次一次地启迪,直至他们茅塞顿开、思路畅通,才肯罢休。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补缺”到了尾声的时候,绝大部分同学都说,初中学科的主要内容大都掌握了,“中考”也胸有成竹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毕业班的40多位学子,迎着习习凉风,满怀信心地走向考场……

当考完最后一科的时候,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中考终于放榜,我们这个毕业班,有30多位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占全班人数的七成,比公社录取率的四成多出了三成。

我与全班学子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我虽然瘦了几斤,眼角眉爬上了不应有的几条浅浅的鱼尾纹(那时我尚属青年),但我心里还是甜滋滋的。

后来,这个班的学子都成了有用之材。现在,每当我跟他们接触的时候,他们都感慨万分地说:“黎老师,要是没有你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把一个班的主科全包下来;要是没有你不要报酬,呕心沥血地给我们‘补缺’,带领我们攻克前进中的困难,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对学生负责,带领他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走向更加宽广、更加多彩之路,这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只是做好我应做的工作而已。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