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答

作者: 赵锦英2021年08月21日生活随笔

冬天过去了,天气开始转暖,我们准备回老家看看。以往回家,在门口喊声爹娘,二老就一边响亮地答应着,一边急忙往外走……这一次,因二老在上海看孙子,没回来。当我们打开大门时,简直与老人家在家时有天壤之别,门口的鸽子粪满地都是,院子里的杂草高高低低,简直就没有落脚的地方……

简单整理一番后,我与丈夫就开始清理院子里的东西了。多种花卉,月季、牡丹、黄杨、桂花……,家里的院子简直就是老父亲的试验田,他甚至还从上海移栽了香樟树,竟然奇迹般地成活了。在默默拔草过程中,这样一个有年代的、空旷的院落,给了我无尽的思考,好多事情跳到了我的脑海中……

记得我们上小学时,父亲就一直给我们订阅《中国少年报》,并督促我们练毛笔字。我记事起,就经常看到父亲在干农活之余读书看报。有时父亲会和我们姐弟三人共读,农忙的时候,母亲就数落父亲:你又不考大学,还看什么书呀?每当这个时候,父亲就乖乖地把书放下。母亲没有多少文化,父亲也不愿与她争执。可是母亲不会想到,正是因为父亲对知识的渴求和身体力行才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小时候,我们姐弟三个要上学,用父母的话说就是要让我们“飞出小山村”,要实现这个愿望,对没有工资收入的父母来说,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那个时候,市场的行情决定父母田地里的农作物,韭菜、草莓、菜花、树苗、药材、苹果、桃子等,而现在是我们的需要决定父母种什么,牛蒡、粘玉米、谷子、芋头……一路走来,是父母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贫瘠的土地,给了我们开阔的人生

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可是她却用行动教会了我们很多。为了这个家,她总是无怨无悔、不辞辛劳地付出,从来没听见过她抱怨什么,总记得她屋里屋外地忙活。母亲过去也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现在条件好了,每每给她买衣服或者给她钱的时候,她就会把她的所有“家当”给我们抖搂一遍,以证明她是多么的“富有”,让做儿女的我们心安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母亲尽自己的所能照顾两家老人,有一些稀罕的东西,都是先打发我们小孩儿们分别给老人送去,之后一家人才享用。包水饺的时候,老老小小都吃完之后,母亲经常吃最后的面皮。等我们稍长大一些,懂事了,就“骗”她说我们吃饱了,背地里会偷偷的多给她留下一些。我们就从这些琐事中,逐渐懂得了怎样才算是“尽孝”。

母亲还很注意教我们做人,她总是对我们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说好话和说坏话用一样的力气,为什么不说好话呢?母亲这样说,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我记得她从来没有大声呵斥我们姐弟,对邻里亲朋也是如此。

在母亲的眼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她认为,人活着就要干活,人生就要忙忙碌碌,游手好闲、碌碌无为地享受生活那简直是一种浪费。

还记得小时候依偎在爷爷身边朗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情景;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晚上我们姐弟三个坐在床边上,等着父亲依次给我们洗脚的情景;还记得老母亲挑着超出她体重的草莓翻山越岭到县城去卖的经历;也记得冬天我们缩在被窝里,母亲不断地给我们掖被角,亲吻我们脸颊的情景……

我们怎么做才能报答他们的恩情,唯有更孝顺,唯有更好的生活,唯有对身边的人更温暖,才能回报父母给予我们的爱。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