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初观昆曲

作者: 心醉皮簧 2015年08月07日生活随笔

今年自正式工作以来,往返于戏院的次数大大减少,以及戏后拿笔写些不三不四的评论也损之又损,几乎没有。主要原因就是手懒。懒,且出于本心的不愿拿笔,毫无办法。可是如此记忆就任凭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想了想,觉得还是眼见为实的图画要比封存在脑海中的印象不知可贵多少。所以,分享出来,以求今后几次不经意间的开口笑,足矣。

现在没有了当晚的激情,所写之感无论是动作还是唱腔,都大打折扣。诸位谅解之余,也要容忍我很坏的记忆力。题目为初观,实际上是第二次。可印象深刻,而且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昆曲之魅力。总而言之,是观之前加上“真正的”三字, 变二为一,未免絮叨。而这絮叨也有大力,是更加肯定了昆曲之美。总而言之,我感觉听昆曲比听京戏更快而容易入之境。随着主人公的载歌载舞,自己的思也随之赴游天涯海角。在开场前的等待,后台乐队试音,听到空洞而微弱的吹腔,心中不自觉地有着一种空灵,脑海中也恍兮惚兮,不久便停止。当时很不可思议,这是从来没有的遐情。转而开戏,迎来的是更多的吹腔,繁而不腻。而京剧中,旦角的大段慢板唱腔虽然不至于昏昏欲睡,可水平一般者总会使我心不在焉。然而昆曲的大段唱伴随着翩翩起舞,像蝴蝶,像彩霞,飘飘欲仙。

我之所说没有针对唱腔如何如何高超,动作多么标准,只是象形地阐述我对昆曲之爱之情。旦角的装束华丽而不荡艳,音色柔心,低音带出自然的颤音,实在有力,但不拘谨做作。高腔冲云破雾,令人意出望外。这奇妙的清遐之感一直保持到了尾声,正如上兰轩所说,昆曲看后没有京剧那么热血沸腾,可那细腻柔美的种种余韵是哪个剧种都代替不了的。文辞优美经得起推敲揣摩,虽然有些地方看不很懂,可那朴雅而晦涩的内涵令所有人寄情而托思,回味无穷,不知肉味。

上次看昆曲是侯少奎先生的《五人义》,热闹的武戏虽有别于京剧,但还是大同小异,不是昆曲真实面目。这一次《牡丹亭》让我彻底的感悟到其细腻之处。我很高兴,一是领悟到了不低的艺术水平,二是有了个不俗的嗜好。嗜,当然要走进剧场面对面与艺术交流,如此不得不搭上一些时间与金钱。而这些与散戏后幸福或满足的回味相比,就微乎其微了。我愿意以时、金换取难得的快乐,如此这般,值得!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