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挺拔的玉米林

作者: 河南岩石青松 2015年08月15日生活随笔

清晨,空气湿漉漉的,格外清新。白雾在远处的青山翠谷间缭绕,串串晶莹的露珠,在路边的叶片上闪烁,清风徐来,露珠欣然舞蹈。弯弯的小石桥下,清澈的小溪水淙淙地流淌着。红墙蓝瓦的村庄,丛丛翠竹紧紧偎依,绿树红花烂漫点缀。农家小院里,飘来说笑声、唱歌声,还有久违的鸡鸣狗叫声。

逃离炎热的城市水泥丛林,回归故乡。敞开胸怀,迎着山间清凉的夏风,独自行走故乡的田间小路上,烦躁郁闷的心绪,顿时觉得宁静、惬意。

就在不经意间,一大片玉米林傲然走进了我的视野。极目远眺,挺拔的玉米林,棵棵伟岸挺立,整整齐齐,郁郁葱葱,一望无际延展到天边,宛如层层叠叠翠绿的海。走近玉米林,那宽广的叶子,一左一右很对称地向两边伸展开,好像向过路行人挥手敬礼;那粗壮结实的秸秆上,举起一两个坚挺饱满的玉米棒子,张扬着丰收的希望,如同凯旋归来的勇士,胸前挂着一块耀眼的英雄勋章。玉米棒子尚未成熟,上面的红缨子毛绒绒,像戏剧里武生的红胡子,分外惹人的眼睛。 一阵风吹过,婆娑的玉米叶子,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一位德高望重的将军,正在检阅他威武雄壮、整装待发的部队。就是这挺拔的玉米林,就在夏末秋初之际,站成北方原野上一道绿色壮美的风景,使过路行人情不自禁地产生敬意。

故乡挺拔的玉米林,常常牵动我浓浓的乡愁,摇曳我的少年时光。小时候,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在玉米林里,捉迷藏,表演“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的儿童剧。经常在玉米地边放牛时,与小伙伴们一起,捡拾干树枝作为柴火,烧烤玉米棒子吃,烤熟了的玉米,香气缭绕,香甜爽口。到了玉米即将成熟的季节,勤劳的父亲,经常带着我和弟弟去“喊山”。所谓“喊山”,就是山上的野猪、獾猪、箭猪等动物们,常趁着月明星稀,人们睡熟的时候, 偷偷下山潜伏到玉米林里,偷吃玉米棒子,每个夜晚几乎要糟蹋一大片玉米棒子。这时候,村里人带着自家的狗,敲着脸盆、铜锣,放鞭炮,大声吆喝着,使野猪们受到惊吓,逃离玉米地,以减少庄稼的损失。记得在一个夜晚,一轮金黄的圆月高挂在天空,山村对面的山峦上披着皎洁的银纱。父亲带着我到村后的玉米地去“喊山”。我家的大黄狗在前面带路,田野里很静,萤火点点,只听见溪流叮咚,偶尔飘来几声稀疏的蝉叫蛙鸣。我们脚步轻盈地来到我家玉米地边,父亲不让我们发出一丝声响,屏住呼吸,侧耳聆听,只听见挺拔的玉米的“噌噌”正拔节的声音。突然,玉米地来传来“刷唰”的声音,声响愈来愈大。打开手电筒,只看见远处玉米林,有几棵玉米秸秆直晃动。这时,大黄狗听见声响,“嗖”地窜入与玉米林深处,随之传来大黄狗的“汪汪”的叫声。于是,我和父亲一边敲着铜锣,一边大声“嗨呦嗨呦”地喊叫,铜锣声、喊叫声,不时在山谷里回荡。野猪在玉米地,被大黄狗追赶的“嗷嗷”叫,加上我们的敲锣声、喊叫声,野猪受到惊吓,匆忙逃窜到对面的半山腰上。现回味起来,那时和父亲一起去玉米林边“喊山”,是多么有趣呀!

玉米林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挺拔的脊梁。遥想爷爷辈们,当年在艰苦的抗战时期,挺起胸膛,无论在白山黑水间,或者在广阔的华北平原,挺拔无垠的玉米林,以坚韧不拔的性格,配合八路军、新四军,挺起坚强的胸膛,构筑起绿色的钢铁长城,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使华夏民族终于傲然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

驻足在故乡的玉米林前,我豪情满怀地举起右手,庄严地向挺拔的玉米林,敬礼!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