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绣

作者: 宋鸿雁2021年12月16日生活随笔

刺绣的起源,据说来源于传说中舜曾令禹刺五彩绣。自古以来,三秦大地就是钟灵毓秀之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三秦女子,自然心灵手巧。她们用手中的丝线,精绣山川河流,文绣花鸟鱼虫,巧绣酸甜苦辣,细绣喜怒哀乐,锦绣人物历史,由此诞生的秦绣,是陕西民间刺绣孕育出的一朵奇葩。

陕西关中地区的女子,尤其擅长刺绣,婚丧嫁娶、孩子满月、百天、周岁等,都有精美的刺绣相伴;端阳、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也是要有绣品傍身。在关中农村,一个女子长到七八岁以后,就开始接触针线了,刚开始做些缝缝补补的粗活,两三年后,等针线使用熟练了,便开始学习绣花。

绣花师傅当然就是自己的奶奶、外婆和娘了,有时还有村上绣花好的婶婶们。初学绣花的女子,一般先跟着家里长辈学绣鞋垫。她的娘做好鞋垫,最上面蒙一层白布,手把手教女子描图案花样,再教如何选线配色,最后就是针法了。初学绣花的女子,总是偷偷躲在屋子里绣花,唯恐绣得不好,遭人嘲笑。一个图案绣了拆,拆了绣;一个花瓣一会儿嫌颜色深,一会儿又嫌颜色浅……总是不满意,直到完全绣好,拿给她娘看,她娘拿着鞋垫翻过来覆过去地看,指指这儿,点点那里,指出一堆的小问题,末了夸奖一句:“我家的碎女子也会绣花了!”

鞋垫绣得越发好了,女子们就开始绣一些单件的物品。刚开始用普通的面料,一般先在黑布或白布上用彩色棉线绣。她们把要绣的图案用笔轻描在布上,再用一个小小的竹质绣花撑子撑展布,然后按照布的纹理、花样选取彩线,逮空就绣。这个时候,同年龄段的女子们总爱扎到一堆,互相比着绣花,看谁绣得真、绣得巧。绣活好的女子,自是觉得高人一头。黑布上最爱绣牡丹、桃花,用来装饰在鞋头;白布上绣梅花、莲花,多用来做手帕。

绣上个三五年,手法越发熟练了,针法越发娴熟了,爱绣花的女子又开始挑战有难度的绣品了,枕套、被套、门帘,都成了女子们展示手艺的平台。给枕套上绣石榴抱子,被套上绣鸳鸯戏水,门帘上绣双鹊登梅。关于绣花的乡间民谣,是这样唱说的:“拙莲花,巧牡丹,谁扎佛手是好汉!”

女子慢慢长大了,到了该说婆家的年龄,她就会给自己绣鞋垫、绣婚鞋、绣裹肚、绣嫁衣。鞋垫上绣着百年好合,垫在脚下踏实;婚鞋上绣着大红牡丹,步步生花;裹肚上是大胖小子,早生贵子;嫁衣上多是龙凤呈祥,和合之美。

我母亲有一双巧手,擅长秦绣,她出嫁时穿的绣花鞋,就是自己一针一线绣缝的。曾听家族里的婶婶讲过这双绣花鞋:黑色的鞋面,只在鞋头巧绣一朵红艳艳的牡丹花。牡丹绣得美极了!花瓣完美地绽开,层层叠叠的花瓣,瓣瓣形状不同,颜色有细微差异,走起路来,那鲜艳的牡丹花,就在足尖绽放,让她们好生羡慕!

母亲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哥哥,出生后妈妈为他绣小裹肚、绣枕头。关中民间流行绣老虎枕,作为孩子满月、百天、周岁的礼物。到了那个特定的日子,邻里亲朋是要看的,还要评说谁家的媳妇绣的好,是男人的巧媳妇,是娃娃的巧妈妈。

母亲坐完月子,就开始给她的长子绣老虎枕。她用红布做成圆柱状当老虎的身子,里面装上荞麦皮,两头绣上虎头。为了把虎头绣得更逼真,母亲用和老虎身子同样面料、颜色的布料,用笔在布上画出虎头。然后用七种彩线,将虎的眉毛眼睛绣得很有神采,带点民间神话里的夸张成分,眉毛像喜鹊的翅膀,眼睛像凤凰的尾羽。这还不够,妈妈又将老虎鼻子做成圆锥状,外面缠绕七彩线,就像虎头上亮起一道彩虹。虎的耳朵高高竖起,妈妈用绣线扎出放射状的图案,就像虎身上皮毛的纹理。

哥哥满百天时,家里宴请宾客,邻里亲朋拥到屋里看牛牛娃。虎头虎脑的哥哥枕在虎虎生威的老虎枕上,睡得正香。邻里亲朋纷纷夸赞牛牛娃长得“虎”,夸赞娃他妈是十里八乡最巧的媳妇,是娃娃最巧的妈妈。

这个老虎枕我小时候也枕过,就好比兽中之王在我身旁保护着我,让我睡得安心,睡得甜美。大一些了,我总是喜欢看那精美的刺绣,有时候舍不得枕,反而要抱在怀里,摸着竖起来的虎耳朵,睡得又快又踏实。

除了这些实用性质的秦绣物件,还有用来做装饰画的秦绣作品。曾欣赏过秦绣大师张漪湲的一幅作品《凤凰和鸣》,真真是绚丽夺目!整幅绣品,以黑色真丝为底,用红色、金色、银色绣出一对振翅欲飞的凤凰,在火红的花朵中浴火涅槃。虽然绣品所用彩色丝线不多,却营造出了七彩凤凰的美感。画面中央的花朵,有点像桐花,花瓣卷曲向外舒展,线条流畅,曲度柔美。让人想起《诗经·大雅·卷阿》中的吟唱:“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我越发相信那是桐花了。

秦绣,是三秦女子心中的诗;秦绣,是三秦女子心中的歌。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