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情结

作者: 曹凤礼2021年12月20日生活随笔

晨曦微露,我就早早起床,沿着宽阔的大街,从早市北头走到南头。足足有一公里长的早市,成为我每天的必经之地。即使什么东西都不买,我也要到早市转转,因为我对早市有着深深的情结。

记得15年前,孩子在高中读书,为了陪读,我搬到了榆树市城里。稍做安顿,妻子就买来一辆旧的三轮车,为的是在早市上做点小买卖,好挣钱供两个孩子读书。

买来三轮车的第二天,天还没亮,妻子就早早起来,推着三轮车来到中心街农贸市场,批发了一些蔬菜,推到早市上,找了一块空地,成堆成捆地把蔬菜摆放好……妻子的小菜贩生意就从早市开始了。

由于初到城里,妻子做买卖格外小心,遇到顾客过来,就热情地迎上去,耐心地介绍蔬菜的品种和价格,满脸堆笑,真是应了那句话,“顾客就是上帝”。

刚开始的时候,妻子都要比别人早一点来到早市,但是初来乍到,摊位都是被人占好的,她左瞅右看,直到找到没人占用的摊位,才开始摆放蔬菜。妻子卖菜的价格比别人略低一些,倒也不时有顾客过来,满意地拎着称好的蔬菜离开。等到人们开始上班了,早市也陆续散去,妻子便回到家里,数数兜里的钞票,脸上露出了微笑。我看得出,妻子在早市上有了收获。

早市,之所以能称为早市,全在于一个“早”字。天刚蒙蒙亮,就有摩托车、三轮车陆陆续续往早市聚拢,各种蔬菜水果、服装鞋帽、家用产品、小吃食品、土特产品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尤其是农户家的应季蔬菜,更受青睐。摊位摆放在人行道两侧,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没等天亮,就陆续有顾客前来。等到太阳露出了地平线,早市立刻就热闹起来,熙熙攘攘的人流在早市涌动,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这处风景中,妻子虽然并不耀眼,却也有着自己的悦目之处。到了八九点钟,早市的人逐渐稀疏起来,就像清晨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烁一段时间后,便化为水蒸气消失了,只留下一条空旷的马路。

在早市上,能买到青玉米棒子、刚摘的毛豆、新下来的杏子和甜桃;土豆、茄子、豆角都是新摘下来的;肉类、鱼类也使人垂涎欲滴……至于各种小吃摊,也是人满为患。总之,来到早市,所有的时令食品都能吃到,家用的东西都能买到,更能满足吃货们的口腹之欲……在早市,你会觉得这里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演绎着生活故事,见证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早市究竟起于何时,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自从搬到城里,妻子就对早市有了一种眷恋之情。一年四季,风霜雪雨,妻子仿佛成为早市里带有生命的雕像,守候着菜摊,或许这种守候,成为一种希望和追求。

早市,带给我们不菲的收入。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我做好早饭等待妻子回来,按平时的时间估算,妻子这个时辰该回来了,可是时间已经超过预期一个小时左右,还没看见妻子的身影,我不免有些着急,就朝门口张望。这时,妻子汗涔涔地推着车回来了。我接过三轮车,推进院里,妻子顾不得擦去汗水,便数起了皱巴巴的钞票,脸上充满了喜悦。

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早市成为我们家的重要收入来源。妻子时常乐滋滋地数着用汗水换回来的钞票,一边嘴里念叨:“孩子下月的伙食费没问题了!”“学费够了!”听着妻子的喃喃自语,我心里充满了感激,不光对妻子,还有——早市。

妻子赶早市的日子久了,我也想去转转。有一天,我随妻子来到早市,不谙买卖的我只能站在一旁看着。早市人来人往,妻子不慌不忙地称菜、收钱,空闲时间就与顾客拉家常,不管买与不买,都笑脸相迎。我知道,妻子这是拉近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买卖不成仁义在”。日子久了,妻子与顾客逐渐熟识起来,早市上的生意越做越好,还和大叔大妈、兄弟姐妹建立了感情,真是一举两得。

人生如白驹过隙,然而掠过的风景记忆却是永恒的。此刻漫步于早市,那些再熟悉不过的风景像是一幅画,早已定格在脑海里。时至今日,早市已经成为我心中的一种眷恋、一种情结。

日子一天天过去,五年前,两个孩子终于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拗不过孩子,妻子赶早市做生意的日子结束了。每每闲暇之时,妻子还要念叨一句“早市多好”,她还想去做点小生意。可见,早市在妻子心里也有着褪不去的情结。所以,尽管妻子的早市生意已经不做了,但我还是每天都要去转转,似乎是想寻找那往日的风景……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