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古镇

作者: 段延青2022年03月08日写景美文

浓浓的巴渝风情,自元明清以来600多年丰富的人文历史,诱惑着热衷寻古访幽的我。冬日,我来到重庆市龙兴古镇。

穿过古镇的南龙门,踏上老街富有质感的青石板路,瞬间感受到了一种舒缓的节奏,眼前很少见到形色匆匆的人们,我的脚步也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悠悠的恬淡和闲适自心底弥漫开来。两边是各式各样的店铺,店门前五颜六色的旗幡在冬日的微风中轻轻舒展,古镇豆干、麻花、阴米酥、熏肉、腊肉等琳琅满目的特产美食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但店主们并不吆喝叫卖,越发显出古镇的安静和淡然。

走过一座双向并行、雕栏石砌的小桥,来到风雨廊。镇上的老者安闲地坐在长长的木质条椅上谈天说地,议古论今。

祠堂街上,分布着华夏宗祠、明氏祠堂、包氏祠堂。祠堂曾经是联络宗亲、维系族情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的人们走进去,更多的是寻根访祖,托物寄情。祠堂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构成了华夏文明的基石。一些流传后世的优秀家风,已成为古代文明的瑰宝。

寺庙与民居相邻,也是古镇的独特之处。龙兴寺就坐落在古街之中,原为禹王庙,清代时为纪念治水的大禹而修建,现已成为佛教寺庙。寺庙的乐楼、耳楼、牌坊等有木雕,题材丰富,人物雕刻活灵活现,车马雕刻极富动感。寺内,香火缭绕,梵音袅袅,虔诚的信徒沉入精神世界;寺外,寻常巷陌,衣食住行,世俗的人们真实地生活在当下。古老与现代、人间与佛境和谐自然地交融在一起,亦凡亦仙,亦真亦幻。

沿街而行,还不时遇见古色古香的老式民居,木质的格子窗棂典雅秀气、细腻含蓄,漆色斑驳却不失庄重大方的门面彰显出明清时期主人家的显赫和气派。

古镇又是生动鲜活的。长长的老街两边晾晒着一簸箕一簸箕的阴米,银白色的米粒闪着亮光,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阴米是龙兴镇的土特产。就是把糯米煮熟后自然阴干,晾晒后的阴米煮稀饭特别好喝,也可以发酵酿酒,做醪糟、汤圆糍粑,还会被加工成红糖味、椒盐味的阴米酥。听着居民的介绍,我仿佛闻到了淳厚的甜香。

街边现做现卖、红红火火的胡豆生意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就是著名的龙兴胡豆。店主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他手举着木铲,旋转着木桶,将炒熟后裹上白糖、面酱的胡豆在桶里翻转搅匀,只听得沙沙有声,时候一到,香味四溢,品尝一把胡豆,满口生津,甘甜醇香,让我想起了北方孩子童年时爱吃的兰花豆。

石磨豆花也是古镇的特产美味。当看到店门口那“好看不过翠花,好吃不过豆花”的广告语,我不觉会心一笑:秀色美餐,一语双关。如果店老板恰好是个名叫翠花的美女,那“古镇第一豆花”的美誉非此莫属了。豆花采用传统的石磨工艺制作而成,舀入碗中,淋上卤汁,挖一勺豆花送入口中,柔嫩滑溜,滋味绵长。

老街曲折蜿蜒,有居民在自家门口摆放着鲜嫩水灵的粉红色萝卜,饱满圆润的翠绿色毛豆,白花花的土鸡蛋,还有精致的竹篮竹筐、古朴的木桶木盆等生活用具。街上,背着竹筐的农妇、挑着担子的汉子不时经过,路边茶馆里有人在悠闲地喝茶打牌,也有人在第一楼的酒桌旁小酌一杯,号称“龙兴第一刀”的师傅技艺熟练地为人们剃头,坐在躺椅上的被剃头者微闭双眼……一幅流动的民俗画,生动再现着古镇的过往,演绎着居民们本真而普通的日常光景。

徜徉在龙兴古镇,我久久不愿离去,这里有悠远的时光,有童年的味道,有祖先的记忆,有生命的根脉,有淳朴的民风,有厚重的文化……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