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氤氲的乡愁

作者: 那朝庆2022年03月26日美文欣赏

我的故乡在祁连余脉的群山里,属于高海拔浅脑山山区,青稞曾是我们那里大量种植的粮食作物。

背着干粮上学,是学生们骄傲的记忆。每当走进教室,学生们总会从背包里拿出各种面做的馍,最多的是青稞面干粮。咬一口干粮,喝一口冷水,谁也不觉得苦,还常常背着背包在田野里打闹忘了回家。

我对青稞的认知是在上学以后,植物学课上老师对这一谷类作物的习性、生长特性等进行了详细讲述。我当时认为它长在田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后来方知,在高原,它是生活的依靠。

1

青稞是游牧生活方式向农耕生活方式转变的产物。青稞与高原人的生存连在一起。

青稞,在藏语中称为“乃”,是大麦的一种。早在西周以前就有栽培大麦的史证,以六棱大麦为主。高原人经过选择、驯化和栽培,把野生大麦培育成了青稞,青稞成为当地人民主要的粮食作物。据考证,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青稞的地区。青稞的适应性强,耐寒耐贫瘠,多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区域。这里往往是半农、半林、半牧的接合地带,可能是平川谷地,也可能是林连草、草连地,森林、草原、青稞交相辉映,遥遥映照着皑皑雪峰。我的家乡就在这样山体的褶皱里,出了门是山,山后面是经年的雪峰,应该感谢雪峰,使我无论走多远都能记得故乡的模样。

2

青稞糌粑是我脑海中磨灭不了的记忆。糌粑用炒熟的青稞磨制而成,为藏语音译,意为“炒面”,但与炒面不同。把颗粒饱满的青稞籽粒炒熟,用手推小石磨磨出的青稞面,既有青稞颗粒,又有细腻的面粉,粗细搭配刚刚好,再用滚烫的茯茶配酥油拌成糌粑。在中秋、端午、春节等重要节日及家庭红白喜事中,青稞糌粑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成为高原人独有的美食。青稞糌粑已融入高原人家日常的生活中。青稞糌粑要献给最尊贵的客人,这是每一个高原儿女都必须懂得的待客礼仪。

或许,青稞糌粑的兴盛与草原寒冷的环境、农作物不宜生长有关。多少年来,青稞一直坚守在高原,不屈不挠地构筑起高原生命的意义。青稞以其独有的特色,与天地融合般填补了高原人生活的稀缺,如同那蓝天、草原、雪山,交相辉映的牛羊,还有那在心灵又在山峦的歌声一样,成为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青稞以糌粑的形态,阳光般地温暖着我们。只是这些年,随着气候变暖,青稞种植一再往高海拔地带迁徙,在曾经一地青稞的故乡,青稞正日渐成为奢侈品,青稞糌粑成了招待客人的珍品。

3

有了青稞,自然就有了青稞酒。这是高原人豪放性格的直接表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方显民族本色。用青稞酿酒,借以温暖寒冷的生活,青稞酒酿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再苦的生活也有甜的时候。青稞佳酿就是对生活最好的回报。

关于青稞酒,有一个迷人的传说。在上古时代,西王母在昆仑山宴请周穆王,特派她的坐骑大青鸟到东海蓬莱仙岛采集美食。返回时,大青鸟不慎将一仙物从口中掉出,落在龙王山下。只见那仙物落地生根,瞬间长出一片片绿油油的农作物,年复一年,皆获丰收,养育了一代代高原儿女。因其归功于大青鸟,人们便将这一农作物称之为“青稞”。云游四海的八仙赴西王母蟠桃宴归来,被龙王山下那碧波荡漾的青稞海洋所吸引,遂下界在威远堡一带喝茶饮酒,醉卧威远堡。八仙身上的酒葫芦不知何时打开,天界仙酒一时浸满整个城堡,酒液流进威远古井,城中百姓取井中的水配以青稞酿酒,酒味醇香无比。从此以后,大家便在古井旁酿起青稞酒来。青稞酒成为当地的名片,也成为了地域文化的象征。

如今,亲朋好友相聚时都会喝上一杯青稞酒,酒中蕴含着亲情友情、乡情,还有对故乡的依恋。

4

在高原,生命总是以昂扬的姿态存在,就如雄鹰一样。每个生命个体都犹如一粒饱满的青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汇成了生命繁衍的根系,生命由此变得更加伟大。

虽然对于青稞的记忆是与生活相关的细节,但也由此多了一份乡愁记忆。虽然离家已很久、很远,但萦绕在心头的仍然是家乡的山山水水。梦里的我仍然在青海高原、在湟水谷地、在青草与花丛间行走,阳光照在身上,像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栖落于树枝之上。巍峨的群山,翱翔的雄鹰,以及每一朵白云、每一棵青草、每一株青稞,都是这片土地上的孩子。在青海,这日常的生活,这日月一般成熟与生长的生活细节,让我被月光洗净的面颊,泪水纵横。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