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收的日子里奔跑

作者: 郭忠辉2022年06月04日经典美文

夏收是农人最繁忙的时节。此时,天气多变幻无常,往往会因一场雨的突袭使得一年的收成化为泡影,所以争分夺秒让粮食尽快归仓便成了当务之急。麦子一黄,全村所有的劳动力便投入到一场紧张激烈的突击战中。

战前准备早在十来天前就着手了。镰、绳、尖担、簸箕、粮袋等要一一打理,另外还得修缮粮囤、平整麦场。平场子是个细致用心的活儿,蚍蜉洞、杂草、沙砾都得清理干净。场子碾瓷实了,地扫干净了,人坐在上面裤子都不会脏。一开镰,从山上到河滩,阳坡到背地,一块一块地歼灭。凌晨五六点出发,到半夜才能收工。

我十一二岁就跟着大人下地收麦了,割麦有几多讲究,我至今记忆犹新。就拿水田跟旱地来说吧,割法不同,码放、捆扎的方法也不同。水田多半要回茬种秋,因此麦茬留得低,麦堆摆得密。水田苗高麦稠,需四五个人搭伙才快,几个人里有一个快手在前开巷,其他人分两翼紧随其后。一块地走几个来回,几步放一把,都是有讲究的。而旱地麦苗又短又稀,割起来费力,摆放也更麻烦些,什么“穗对穗,打十字”,就是说割麦时手抓着紧连麦穗的麦秆最细处,摆放时前后要相互交叉,是为了保证捆扎结实,以免在半路上转捆或是散架。干农活不单需要力气,也需要技巧,善于干活的人往往能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获。

每天前半天以割麦为主,日头当顶便休息吃饭。经过整整一个晌午的暴晒,割倒的麦子就干透了。下午壮劳力往回挑,其他人就都撤回麦场了。挑回的麦子均匀地铺撒在场子里,有人赶着牲口拉着碌碡在上面转着圈儿碾。碾完一遍用木叉翻松,再碾二遍,碾完再翻,如此反复。打完场,把麦秸叉在一边,地上便剩下一层厚厚的金灿灿的麦粒儿了。再有人将这些麦粒拢起来趁着风扬场,扬场要掌握好风向,所以有时你会看到扬场的人在场子里不停地换地儿。不过这也是个特殊时刻,麦斗子在半空里飞舞,轻盈如蝶,麦堆则像小山般忽忽地往高里长,好一派丰收景象。

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的热情也跟这炎夏较上了劲。忙碌中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天已经黑透了,只见500瓦的大灯泡在场子四角高高挑起,朦胧的灯光里人们仍在紧张地忙碌着。

当天割的麦子通常要在当天打完,第二天又是新一轮的割,收,打。这种紧张的节奏至少要持续半个来月,也是一年里最耗人的日子。夏收几乎人人要脱几层皮,瘦一大圈。在这收获的季节里,人们不约而同地把苦当成了乐。当然,劳动的趣味并不单在收获,从割麦到打场,整个过程都令人无比兴奋。尤其是集体劳动,那场景,那热闹,那气氛,每一点都值得久久回味。

犹记得小时候拾麦子的情形。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在毒辣辣的日头底下满山遍野地跑。那年头人们割麦特别细心,很少有麦子丢在地里,所以拾麦子也多是事倍功半。即使这样,我们还是等人家一割倒麦子就踩着麦茬进了地,生怕叫别人抢在前头。就这样一穗一穗的拣,一把一把的攒,积少成多,乐此不疲,一个夏天一个人竟也能收获百十斤的麦子呢!

劳动间隙里,人们躺在柔软、干爽的麦秸上休息,心里总有着说不尽的惬意,疲劳不知不觉就消失了。从田里到麦场,人和庄稼都是如此和谐亲密。

打完麦,人们坐在圆鼓鼓的粮袋上聊天,嘴里嚼着新鲜的温热的麦粒儿,倦容里有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他们谈着今年的收成,谈着生活的趣事,也谈着有奔头的日子。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