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之后

作者: 廖天元2022年06月09日生活随笔

好久没在正月十五闹腾了。闹,必定要有一群人,一个地方,一项载体。因为疫情和环保的因素,我所在的城市,好几年没举行过大型灯会、放过烟花、踩过高跷、舞过龙狮了。正月十五,在不经意间冷清下来。

我情不自禁想起蛴蟆节的热闹,这个民俗活动在每年正月十四登场。入夜时分,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举着自制的蛴蟆灯,高唱民谣。沿着街道和山路行进一圈后,把象征着瘟神的蛴蟆灯插入水田,祈祷新的一年诸事顺利。一路星火辉映,鼓乐震天,笑声绵延。几万支火把把山间照得透亮,把人的心也照得格外温暖。

一夜狂欢过后,乡间就彻底安静下来。后来我才知道,在当地人眼里,蛴蟆节就是元宵节,也是一年中最重要、最热闹的狂欢节日。

中国很多传统节日是各有各的过法的,有些需要在家过,比如春节和中秋;有些需要去大自然中走走,比如端午和重阳。这样的节日,大抵都被寄寓了团圆之意,但元宵节的主题就是狂欢。人们用文艺或豪迈的方式,吹响城市的热闹,一扫乡村的寂寥。

在《红楼梦》第十八回和第五十三回中,曹雪芹描绘了热闹的元宵节。第十八回中,元宵佳节,恰逢元妃回府省亲,贾府的灯品装饰就非同一般。小说里写着:“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得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想想这个画面,是多么流光溢彩。当然,曹雪芹如此刻画有深刻用意,在元宵节活动背景的描写中,他用对比的手法,反衬出人物内心的悲愁落寂。元妃因身份特殊,不能像普通家庭中的儿女那样在父母长辈跟前承欢取乐、恣意谈笑。与亲人的短暂团聚非但没有改变日常生活分离的事实,更是把因长久分离而被压抑着的悲哀释放出来,不免在元宵节之夜多次垂泪。

人世间的灯火辉煌,掩饰不住幽暗的寂寞。想来有些悖论的是,元宵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正月却是最寒冷的时节。满街的烟花璀璨无比,落地后却瞬间碎为一地——喧嚣即平静,绚丽即毁灭。想来,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耐人寻味呢?

喧嚣之后是寂寞,成功背后是辛酸。那些年,我在小镇组织蛴蟆节,当最后一声爆竹炸响、人群像潮水般退去的时候,我身心疲惫。想起辛弃疾的那首《青玉案·元夕》,我曾经以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阑珊,意思是灯火辉煌,后来才知道,其实是指零落稀疏的样子。是的,只有穿过热闹的表面,冷静下来,我们才能叩问自己的灵魂,找到心灵的故乡。

很幸运,这几年的元宵节,我都和家人一起过。我们看着晚会,从容地聊着天。听父亲说,不管我在不在家,母亲总会把我吃的汤圆算上。我知道母亲那时望着窗外的烟花,她一定会祝福什么。我也知道,第二天一早,她会和乡亲们一道走向田间,开始耕耘姹紫嫣红的春天。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