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故事

作者: 浅色秋天 2016年07月02日随感

前几天突然有一股莫名的冲动,在用了7年的日记本(大概隔个一两个月记一下)最后页新开了一页,起名为“梦想专栏”,并且写下了我的第一个终身梦想:用半年的时间,在几个城市各待一个月的时间。

是的,这个名字真的俗气的不能再俗气了,但是它的门槛可是相当高的,因为我打算用它来记录我的终身梦想。怎样的梦想算是终身梦想呢?额,具体我也没有明确的标准,至少 我写上去的算一个吧,也许再加上去听一场Coldplay的演唱会?但是我觉得给它一整页的纸肯定是足够的了,因为终我一生,也不知最后能够实现几个。

记得很久以前,我就写过一篇考试议论文,质疑旅游的真正意义。但直到不久之前,在斯里兰卡做了一个月的志愿者,我才发现旅行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能够听到周围人完全不同的故事,像是每天老老实实在家吃饭,偶尔出去吃一顿肯德基一般的爽。?虽然已经过去几个月了,但我仍然能够清晰的在脑海里重构出夜里我们坐在人流稀少的路边的一个小餐馆里,桌子上铺着整齐洁净的桌布,操着印度口音英语的老板和我们讲他在德国工作的故事的场景。不用相片,这种经历就这么悄悄的刻在我记忆的深层,不经意间似乎已将它忘记,但时不时一个相似的场景,就会触发回忆。旅游的意义,想必不在那些你几年也不见得会去翻一下的相片中吧,那么在旅行途中得到的他人的故事,就是远方赠予我的最好的礼物了。

也因为对于他人故事的好奇,我内心现在有着强烈的搭讪他人的欲望。我希望能有一个月的时间,徘徊在巴黎的街头,看看那些从世界各地来的,像我一样来膜拜世界之都的游客,看看那些生活在巴黎浓郁的小资情调中的本地人,看看那些出入不起眼的咖啡馆,但也许将来就是文艺青年崇拜对象的落魄文人们。我希望能有一个月的时间,待在雷克雅未克燃烧的炉火旁,翻看着北欧带有悲壮英雄气息的史诗,体会从中国习惯的人山人海突然转变为人烟稀少的剧变的感觉,观察这个北欧小国的人们的宁静从容。我希望有一个月的时间,遍历耶路撒冷的石板路,虽然我不是宗教信仰者,但对于信仰者的故事,我总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在这座伟大的城市,感受厚重的历史的压迫和现代文明的压迫。现在我只想出了这三个想去的城市,毕竟自身阅历有限?,也许随着梦想清单的执行,会有新的城市加入到我的目的地中,也会有旧的城市的离去。

现在这个时代,谈及梦想似乎既有崇高感,又有不切实际的可笑。也是,或许我会在几十年后搬家时,从书橱底部拉出这本日记,然后翻看一下后放到卖废纸的人的蛇皮袋里——梦想到那时也就值几分钱吧。但现在我写下来了,毕竟不写下来,我相信我会忘的更快。马云说过“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不提实现不实现,若干年后,我若还能记得我的终身梦想,就算是成功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写日记]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心情日记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