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1978

作者: 常易建设 [文集]2018年06月07日心情故事

1978年4月14日,是我终身不能忘记的日子。这一天,22岁的我华丽转身,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拿着新生报到通知,成为常德师范学校的一名新生,重新坐在了久违的教室,开始新的学生生活,从此,开始了我全新的人生篇章。

1973年1月乡中学高中毕业后,作为回乡青年,投身广阔天地开始了战天斗地的农业劳动。虽然从事重体力的农业生产,但自小就爱学习的习惯没有改变,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有机会到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其实,我们高中二年级时,时局有所改变,高校也已恢复招生,学校已在抓教学质量,并开展了一些学科竞赛等活动。毕业时,我的恩师、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张丕华先生,对我寄予厚望,把他文革前毕业、在北京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院任教的学生送给他的一套中学教材,以及他大学时读过的书都送给了我,叮嘱我千万不要放弃学习,等待时机。然而,对一个不善交际,没有靠山,且社会历史关系比较复杂的我来说,要跳出农门,是何其之难啊。尽管当时劳动积极,手上都磨起了厚茧,表现也得到众人的肯定,就是在关键时候,如推荐上大学、招工招干没有我的份。不过,对于从内心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我来说,学习上并没有松懈。不管劳动多么辛苦,书本是我随身的伴侣,不管多累,每晚都要看一会书,温习一下功课,有时还会学着写一些小文章,冥冥中好像我期待的就在眼前。

感谢改革开放,感谢高考制度的恢复。1977年秋天,正是晚稻的收割季节,也是农村一年的收获季节,我的命运之神向我招手了。那是一个初秋的早晨,正在出工的路上,听到了广播中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当时心中为之一振,好事来了,心里便决定必须报名考试。然而,事情并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简单。当时,我刚刚被纳入大队领导班子成员不久,秋季正是农忙季节,收割晚稻、播种油菜等冬季作物,接着就是冬修水利工程,还有大队班子分工的会计、文书工作,还联系一个生产队的工作,等等,根本没时间安安静静来复习。到决定考试,真正开始填表报名登记时,我人已在冬修水利工程的工地上。冬修工程的劳动强度之大、时间之长,没有亲身经历是无法想像的,一百多斤的担子每天至少劳作近12个小时,等到收工回来,腰酸腿痛,倒地就想睡觉。但我没有被劳动强度压倒,没有放弃我的信念。我只能是带着书本,收工后,不管多晚,也不管多累,在工棚里那昏暗的煤油灯下默默的坚持复习,直到深夜,经常是捧着书本看着看着倒在地铺上睡着了,醒来了再继续看,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我开始本来是报考大专院校的,直到最后确定填表报志愿时,大脑中突然灵光一现,灵感告诉我先考中专再说,其原因一是我的年龄已是当年中专报考的最高年限,如果当年考不上大专院校,来年恐怕中专也考不成了,还是打个有把握之仗,先来个稳妥一点的,其实稳不稳妥谁也不知道,大学招生考试已停止10多年了,谁知来年的政策又会怎样啊。

就这样,边劳动边复习了一个多月,至到临考前5天,我得到领导的批准,请假复习。12月17、18日,再一次坐在母校白鹤山公社中学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两天考试下来,觉得题目比较简单,但做得也不是很好,把握也不大,不过比起我旁边没有坚持考完的几位来说,自我安慰觉得,比他们要强一些。最后一场考完,在回家的路上,与一位在乡里工作的前辈同行,他问我题目难不难,我说不难,简单。他又问考得怎样,我说考得不怎么样。他一听我这口气就说,你考得上。哈哈,谢谢他的吉言,被他言中,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深夜,母校一位校长、也是我同学父亲,来我家通知我明天与他儿子一起去参加招生体检。又过了两个月,在1978年4月一个春和日丽的日子,邮递员亲自把录取通知书送到了我手中,我的梦想实现了,虽然层次低了些,我的等待、我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

感恩,1978

感恩,伟大的改革开放

感恩,我们伟大的新时代

作者常易建设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