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媒

作者: 雷云春2021年11月17日心情故事

男女成婚,有自己认识的,也有通过熟人介绍的,其中熟人介绍的情况比较普遍。

50年前,我和老伴儿单位分别有一名单身男女,双方年龄、性格和长相都很般配,我和老伴儿一合计,便从中做了介绍。没成想,双方都很满意。过了一段时间,两个人的事儿就定下来了,我和老伴儿作为介绍人还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并在婚礼上做了简短的发言。婚后,小两口非常和睦,生了宝宝,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工作上也很上进。看他们过得这么好,我们当介绍人的心里也很高兴,同时也觉得自己眼光不赖。

自打那年做媒之后,我一直没再撮合过这样的事。可能是受旧观念的影响,我在心里比较抵触媒人的角色。一说起媒人,我就会想到《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可是生活有时候就是这么怪,往往不愿意做的事情却做了,今年我就不知不觉地又做了一回媒人。

50年前那次,我是给年轻男女做的婚姻介绍,这回却给老年人再婚搭了桥。今年年初,我在小区里闲聊,认识了一位姓赵的女士,她从哈尔滨来长春看望婶婶。赵女士性格很好,和大家一起在小区广场上遛弯儿,有说有笑。我在闲谈中得知,赵女士的老伴儿已病逝多年,想在长春找个伴侣。赵女士谈吐实在,看上去很本分,虽然已经60多岁了,但是看起来很年轻,有种不需要打扮的自然美。后来,我向她的婶婶打听了一些情况,加深了对她的了解,便答应有合适的人给她介绍。赵女士回哈尔滨前,悄悄地把写着她手机号码的纸片放进了我的布兜里。

说来也巧,一天,我到附近的照相馆复印手稿,是老板孟先生亲自给我复印的,以前这都是他老伴儿的工作。我与孟先生比较熟悉,便随口问他:“您老伴儿呢?”孟先生带着颤音说:“她到地下做活去了。”我十分惊讶,又过了一会儿,我问他:“您没张罗着找人吗?”孟先生慢慢地说:“没遇上合适的。”听他这么一说,我马上想到了赵女士,觉得他俩的条件挺合适,便把赵女士的大致情况和他说了,他表示可以考虑。临走前,他说什么也不让我交复印费,我很不好意思。一回到家,我便找出赵女士的手机号码,给她打了电话。赵女士对孟先生的情况表示满意,当晚两人便通了电话。没过几天,赵女士乘车来到长春,与孟先生见了面。男女双方和几位亲友在一家酒店里相聚,有趣的是,孟先生的儿子和赵女士的妹妹都积极表示同意两个人的事,而当事人却微笑不语。我这个当介绍人的心中猜测,两位老人的婚事已接近八成了。果然,经过不到半个月的交往,两人组成了新的家庭,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赵女士是技术工人退休,又跟新老伴儿学徒,照相技术入了门,复印操作也很熟练。业余时间,两人遛公园,逛商场,走亲戚,看友人,过得丰富多彩。有人说,他俩是棒打不散的鸳鸯,也有人说,后结合的夫妻不一定长久,然而在我这个介绍人看来,以后他俩的日子错不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