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蛙得趣

作者: 乃燕2022年06月10日生活故事

新居周围是一大片泽地和农田,每日外出散步,兴致所牵,便逐步结识不少近水而栖的野生动物,特别是那些善良、可爱的蛙族。

这蛙也和人一样,习性不同,叫声各异,听惯了,便很容易地可以指出哪些是青蛙,哪些是石蛤,哪些是雨蛙……当然,最好辨认的还是田鸡和蛤蟆的叫声。

田鸡黄褐色麻花脚杆,喜欢在稻田边有水的地方栖息,常在雨后初晴时,聚族而举行合唱。我家院后的那块稻田边,有个不大不小的泥沼,我曾在那儿窥看到一场有趣的演唱会。时间是在黄昏,雨后初晴,蛙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只见它们大大小小有二三十只,将四脚展伏在黄泥里,赤褐的背隆圆,肚子鼓起,颈颚处的白色声囊吐出,一伸一缩,出尽力气,忘情地热烈歌唱着。我拾起一粒小石子,猛地抛进塘内,顷刻间声音低了,那些经验丰富的老蛙,都迅速潜入水底。然而,当我转身离去未远,这里又恢复了刚才的喧闹。田鸡是男中音,音调少起伏也不花哨,这和它朴实的本色有关系。

唱得最好的歌手当推青蛙了。青蛙多数喜爱月色,但在星光闪耀的黑夜之下,偶尔也会兴奋地抒情。它的鸣唱清亮而欢悦,像稚子的朗朗读书声。跟随着便有草丛里的蟋蟀们嚯嚯伴奏,这稻花飘香的夜就更美了,令人如痴如醉。静静地听,有时鸡鸣破晓,东方发白才会停止,真像诗人所说的“把黑夜都唱破了”,这种情趣和毅力,足够人把拇指翘起。

当踯躅于萍池僻处,每遇那身穿黄栁条纹服饰的小雨蛙,它躯干修长,道貌岸然,文静的隐士风格和难得开口的作风,同青蛙相比另有一番情调。

而那叫声短促,且有金石之韵的是石蛤。它们大如牛蛙,眼帘上有很深的皮褶,暗褐色的背多皱纹,远远看去像披了片枯叶。夏秋之夜,它独自在井栏上纳凉,一听到脚步声,便“扑通”沉入井底;人细细等上半天,唯井凉水森苔绿而已。农人常说“三斤母鸡,不如一只石蛤”,它们个性如此冷僻,据说和悲苦的命运有关。园蛙多数隐伏在灌林丛莽下,黄昏到来,才肯抛头露面。到瓜棚、豆篱、菜畦谋生,专门和蚊蛾蝇蚋打交道;有时也到小水塘里跳跃追逐一番,在浅水处比比武艺,并放开胆子细声呐喊。蛙类里蛤蟆的形象就不敢恭维了:它皮糙身黑,眼边戴圈,状如眼镜,颇显阴沉。而那些山坳野穴,篱边石罅,屋脚墟洞,便是这一族的安身立命之所。黄昏时分,它们结队而出,慢吞吞地沉重地蹦着,蹦向黑暗的王国。蛤蟆不怕人,雷雨之前便向天聒噪,其音比狗吠还粗还硬还霸气。它们一遇不如意事,便硬着头皮,顶起项背,准备挨一顿打。有时,它们也把有限的肚皮尽量吹胀,以展威力,但从未想到合不合符自己的身量,能不能吓退强暴;把蛤蟆比做一个粗莽的流浪汉,不如比为落魄的西楚霸王形象。的确,它是蚊蚋与庄稼害虫的万人敌,貌虽丑陋,功不可灭,应当受到人类的保护。

耄耋之年的我,至今童心不改;与附近可爱的蛙族为友,黄昏时节,便能聆听到了最美的夕阳之歌……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