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槐花姐

    槐花姐是我小时候邻居王大娘的长女。 槐花姐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她也不爱念书,说一看书就脑仁儿疼。十几岁的槐花姐开始去生产队劳动,好在她不怵干活,心眼儿也活泛;几年过来,她不仅出落成了声音洪亮、身体壮实的大姑娘,还当上了村里铁姑娘队的队长,跟...

    孙元发 发表于 2022-08-01
  • 党员老杨

    同事老杨,普通党员,五十来岁,精力旺盛,浓密的短发根根粗壮有力,满口整齐白净的牙齿让我羡慕不已。都在体制里工作,都想当官,我是装着不想当官,装的时间太长,跟真的差不多了,凡事懒得张扬。老杨不装,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工作,就和二三十岁竞聘干部时...

    滕哲泓 发表于 2022-07-27
  • 四哥

    1975年寒冬。家里突然多出了一个陌生人,母亲说他是我四哥。我怎么不知道呢?母亲说,在我一岁的时候,他就被寄养在奶奶家里了。奶奶住在农村老家,离我家有百里之遥。母亲说,奶奶其间带着四哥来过几次,但我都没有印象了。由于疾病的缘故,我童年的记忆一...

    姜贻魁 发表于 2022-07-25
  • 花痴老方

    老方是我十几年的同事,我是她的铁粉。老方有个公号叫拾花行,最近又出了本新书《花有信,等风来》,是其公号的结晶,写的都是花,画的都是花,她就是个地道的花痴。书自然是典型的老方范儿:简洁,唯美,雅致。文如是,图如是,版式装帧也是她的风格。她以...

    杨向群 发表于 2022-07-22
  • 犟嫂

    犟嫂个子高挑,身体丰腴,说话很冲,走路带风,留着齐耳短发,眼睛大而明亮,透着股英气。退休前,她是车间里响当当的人物。犟嫂不只是在家里带孙洗衣、烧茶煮饭,社区里跳舞唱歌等活动,都少不了她。 犟嫂厨艺胜人一筹。逢年过节,宾客满座,非她亲操刀俎不...

    曾海波 发表于 2022-07-15
  • 供销扁担周老三

    做梦都没想到,我会来供销联社工作。细细想来,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曾经,我的三叔就是一位响当当的供销人。 记忆中,三叔力大如牛,两百多斤的担子在他肩上闪闪悠悠如同跳舞,全然没有苦累的影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三叔加入供销合作社大家庭,成为...

    周圣元 发表于 2022-07-15
  • 歪嘴爷爷

    歪嘴爷爷是我爷爷的亲弟弟。 歪嘴爷爷的嘴是怎么歪的,我们不知道,只是听父亲说过,好像是被打歪的。但究竟是被谁打歪的,他也说不清楚。我和弟弟从来不敢喊歪嘴爷爷,而只能恭敬地喊二爷。歪嘴爷爷虽然不是村干部,但村里的大事小事只要他发言,事情就基本...

    杨维兵 发表于 2022-07-15
  • 小区里的拾荒老人

    我和朋友在屋里聊天,听到窗外传来收废品的喊声。我说要把地下室里的废品清理一下,朋友告诉我,小区有个收废品的老人不错,很实诚。 朋友讲了一件事。春节前,她的爱人找来这个老人,让他把家里清理出来的纸箱纸盒、瓶瓶罐罐拉走。在整理过程中,老人从鞋盒...

    张亚玲 发表于 2022-07-14
  • 同事老张

    老张是我的同事,50多岁,秃了顶。因为长相偏老,20年前的老张在同事们眼中就是位老同志了。 初识老张是在2012年冬季,那一年我刚进入单位。第一次见到老张还以为是附近的农民或是哪位学生的爷爷来学校办事。渐渐熟悉后才得知他也是学校的老师,是我的同事,...

    吴小平 发表于 2022-06-29
  • 二哥的秘密

    父亲去世后,七十岁的母亲伤心不已,且日渐苍老,尤其是她的颈椎病越来越严重,就连双腿走路,都歪歪斜斜的。因此,现在的她,每走一段路就要歇歇脚。 赶在假日里,我回农村老家看她。到了家门口,我发现门前有用草绳捆扎的三捆稻子。正是稻子丰收季节,我问...

    钱永广 发表于 2022-06-28
  • 李阿姨

    经过一夜的抢救,我终于从重症监护室转入了普通神经胸外科病房。四周是白色的墙壁和滴哒的输液声,还有家人悲痛后欣喜的神色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风从缝隙里挤了进来,有丝丝凉意透进输液的手臂。我安静地躺在床上,伤口里像一条爬进肉体的毒虫蚀骨地撕扯着。...

    吴瑶 发表于 2022-06-28
  • 豆腐龚姐

    龚大姐是安徽人,和老公一起经营一个豆腐摊位,批发兼零售。每天早上四点多钟,大哥先把做好的豆制品装车送往各个分散的零售点。大姐按照头天晚上饭馆、酒店下的单子过秤、分类、做标记。她做完这一切,大哥也回来了,再把这些货品装车,开始第二拨儿的送货...

    张利芳 发表于 2022-06-07
  • 书迷老徐

    我家往左拐过街口,有一个旧书摊,摊主姓徐,是我的好友。我俩相识,始于一本《美学大观》。那书,纸淡黄,卷角破皮,品相很差。我问多少钱?他说你看中哪儿了?我说就书法美学这个章节。他说好吧,就收这个章节的钱。 老徐,教过书,打过工,做过小生意,贩...

    郭德诚 发表于 2022-06-07
  • 老潘轶事

    老潘退休快十年了,他喜欢喝酒的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先说他因酒失了官帽的事。三十年前,当地遇上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他时任镇长,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与客商应酬时喝过了头,误了防汛大事,被县里免了职。 更让老潘喝酒名声鹊起的是一...

    徐鹏 发表于 2022-06-02
  • 门卫老赵

    整日见一个人时,往往会嫌弃他身上的毛病,一旦离开了,却念起他的好来。门卫老赵便是个离开时会让人念想的人。 门卫老赵个子中等,脸方腮圆,面膛红润,多言爱笑,笑起来像春天的花蕾,包着嘴不漏齿,欢乐却顺着嘴角往外溢,拉起话来如暴涨的河水,你轻易走...

    安雅琴 发表于 2022-05-31
  • 岳父是个老劳模

    那年,岳父从农村参军,首长发现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心灵手巧,被分配搞军械维修和保养。也就是从那时起,岳父爱上这一行,成了部队初出茅庐的土专家。 复员到地方,正值县第一棉纺厂成立伊始,厂长到处挖人才,岳父顺理成章地被抢进。经过在省城为期半年...

    刘兵 发表于 2022-05-27
  • 素昧平生的李师傅

    1969年3月,我到上海出差,住在黄河饭店,一个大房间里住了二十多个人。住了几天后,大家由陌生逐渐熟悉,白天都出去各忙各的事儿,晚上回来屋里就热闹了,叽哩呱啦南腔北调。 一天,我在逛商场时,见一个柜台前排着很长的队,上前一问原来正在出售半导体收...

    程春 发表于 2022-05-23
  • 三哥陈漱渝

    陈漱渝是王平的表哥。王平是我《书屋》的同事,王平喊他做三哥,我也就跟着喊三哥了。 三哥在北京,大小也是一个官,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鲁迅研究室主任。 三哥的个子比较高,身胚也较大,每次见到他,他都一脸笑眯眯的,像尊弥勒佛,颇有南人北相的味道。 三...

    周实 发表于 2022-05-21
  • 有朋 自远方来

    日前,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古城镇江,我意外接待了来自云南的老同事老朱。离别几十年后俩人相见相拥,说不完、道不尽的人世间沧桑巨变。 老朱是我当年作业小组里的工人。他是傈僳族人,皮肤黑且粗壮结实,曾在部队里当过兵。上世纪60年代,云南省要选调培...

    王南昌 发表于 2022-05-19
  • 快乐的王大妈

    王大妈,本名王翠莲,身材高大,面色红润。身体硬朗,走路风快,整天笑哈哈的。 王大妈今年已满70岁。自小在农村长大,一直在家务农。46岁那年,随丈夫农转非,迁到矿里生活,并买了社保。后来就在我们煤电小区住着。 古言说: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

    蒋成良 发表于 2022-05-17
  • 井下先锋

    我的师傅姓彭,名运才。已经55岁了,是班里的一名老党员,还是全矿这把年纪仍在采煤一线当工人的唯一一个。他的人生极其简单:18岁下井,在采煤队背了30多年的煤镐,人称挖煤博士。虽然煤矿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在南方,采煤仍离不开手工作业。师傅身体...

    蒋明华 发表于 2022-05-16
  • 对门的张大爷

    三年前,我家对门搬来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他姓张,我亲昵地叫他张大爷。 张大爷是一名退休教师,在哪里教书谁也不知道,听几位老人讲,张大爷的大儿子大学毕业考上了公务员分到外地,女儿在广州做生意,儿女都有各自幸福的家,日子过得非常好。我向张大爷证...

    童谨袤 发表于 2022-05-10
  • 我的二哥

    二哥出生在天津,从小憨厚老实。一天奶奶给他洗过脸,过了一会儿母亲又过来给他洗脸,奶奶见了笑着说:傻二子,你不是洗过了吗?二哥一边擦脸一边嘟囔着说:人家不是说洗过了? 父亲当时在天津市区做事,就把二哥带到身边上了学,后来我们全家都搬到了市区。...

    李汝骠 发表于 2022-05-06
  • 霍梅英大姐

    霍梅英是我的初中同学,比我大4岁。个子高,坐在教室后排。她长得很漂亮,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头发黑黑的。那时我们班有10位女同学,大部分都梳着辫子,霍梅英却留着短发。我和霍梅英都住校,在同一间宿舍。我家很穷,没有好铺盖,我的褥子和被子又薄又...

    安淑媛 发表于 2022-05-05
  • 二哥与小人书

    我小的时候家里有一个红色的小木箱,大约40多厘米长,宽和高都是30多厘米的样子。箱子不是很大,却因为里面盛放的东西让它身价大涨,被称为百宝箱。 箱子的具体来历我已记不太清楚了,大概是父亲当时迫于生计贩卖木箱剩下的,也许是其它来历。不过有一点,箱...

    杨蕾蕾 发表于 2022-04-30
  • 二哥扶贫

    一个平常日子,手机又悄然进来许多讯息。信息时代,我们似乎都活成了蠕动的小肠,须得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一番,才不至于迷失自己。 也就在这种清浊中,我忽然看到二哥下村扶贫的消息。 印象中,二哥是一个不善言辞,生活也粗糙得需要别人关照的爷们,如今却...

    杨秀刚 发表于 2022-04-29
  • 送鱼

    顾大明除了钓鱼,平日里没什么爱好,酒不喝,烟不抽,打牌不会,麻将不玩,按摩怕痒。 按理钓鱼这爱好,是属于那些退休没事干的老头们的,顾大明有了这爱好,像是提前退休般清闲。 起初钓鱼,老婆也没多大反对,想想顾大明也不易,大小也算是股级干部,单位...

    胥子伍 发表于 2022-04-26
  • 木槿

    木槿,是她的名字。 我认为她的父母一定是不怎么待见她的,不然怎么会给她起了个这么随意的名字。木槿花朝开暮萎。让人伤感。 木槿是一家面馆的服务员,面馆只有两个人,老板和她。我经常去吃面,所以就认识了,我看木槿也不过十一二岁的样子,问她和老板是...

    亦文 发表于 2022-04-22
  • “80后”黄老师

    黄老师是老年大学的国画老师,主教工笔人物。学员们大多数是老年人,她从最基础教起,从起稿勾线到深入刻画,细致又耐心。有人抱怨精神和眼力不行,她会手一挥,信心满满地给大家鼓劲儿:五十画家正当年,大家年轻着哩,好好学吧,说不定还是大器晚成的画家...

    王宏晓 发表于 2022-04-21
  • “好人”爷爷

    爷爷在世时,常教导我们: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你们可要记好了! 爷爷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虽然自幼家境贫寒,但幸运的是,他读过私塾,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识字人。他年轻时就很热心,村里谁有困难,他总会伸出援手。所以自那时起,爷爷就在村里得了一个好...

    于浩 发表于 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