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哥逃壮丁

    二哥刘修悌右手没有食指,那食指哪儿去了?被他自己剁掉了。二哥为什么要剁掉右手食指?为了逃避抓壮...

    刘秀品 发表于 2021-05-12
  • 小莫

    小莫是一名网络工程师,我10多年的好朋友。虽然年龄不到40,但已经头发稀疏、暮气沉沉,身材略显臃肿,走起路来抬头挺胸,不紧不慢,一副考究的无边近视眼镜让眉宇间增添了一种学者的气质和风范。 小莫爱喝酒,无酒不欢。小莫的酒量很大,年少轻狂时,曾经喝...

    闫刚 发表于 2021-05-06
  • 老常

    认识老常有好些年了,他住洪庆山中墨玉河畔的常王村,因常去那里踏青赏花,累了饿了常去他屋喝茶吃农家乐,一来二去便成了熟人。 老常名克勋,父亲曾是村上的老支书,祖祖辈辈在这个小山洼居住了成百年。他听老辈讲,是明末清初那会从洪庆镇川道搬过来的。老...

    祁河 发表于 2021-05-03
  • 最后的平原游击队员

    周老是我们村唯一一位至今仍健在的抗日老兵,也是最后的平原游击队队员了。今年老人已经是100岁高龄了,身体还可以,就是耳朵听力有所下降,思维却一点也不糊涂,讲起过往的事真是滔滔不绝。 1921年周老出生在山东西北部的平原县,那时的旧中国正是北伐战争...

    自力更生 发表于 2021-04-25
  • 叶柏寿的故事

    在东北辽西地区,叶柏寿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 我初次听到叶柏寿这样的地名,感觉特别顺耳。不过我也时常在想,咋就能起出这样的地名呢?后来我专门查了资料,才知道叶柏寿原来是蒙语的音译,表示大房子的意思。这座紧挨着内蒙、河北的小县城,还辖有许多...

    毛柯柯 发表于 2021-04-21
  • 故事人生

    郑钦小月十三岁了,满脑子幻想,越发喜欢听一些不着边际的故事。给她讲的故事当然越离谱越好,但情节设置又要与现实生活沾边,不然,她连珠炮似的发问,直问得我这个讲故事的人心虚,就连我讲的故事也显得涣散没有诚意。 其实,很多故事也是我听来或者读来的...

    潘敏 发表于 2021-04-12
  • 六叔

    日前回刘地老家,闲聊时有意无意地说到了去世十多年的六叔。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天夜里,六叔的面容又出现在梦中 喊他六叔,是因为跟我父亲那帮兄弟在大排行中他排老六。父亲排第三,最小的是七叔。父亲和母亲在世时不止一次提到,早先一大家一个锅里摸勺...

    于洪亮 发表于 2021-04-08
  • 根叔

    在元月初,我到淮北市殡仪馆参加一位近亲的丧礼时,遇到了好几年未见的根叔。已经73岁的根叔明显老多了,背驼了不少,头发白了大半,穿着一件八成新的羽绒袄,精神状态不错,依然头脑清晰,耳不聋,眼神也行。以前不离身的老烟袋不见了,不过他并没戒烟,吸...

    朱良启 发表于 2021-04-05
  • 成长路上点灯人

    参加公益活动,我认识了一位喜爱分享童话故事的中年女子。 那天,为了配合她朗诵童话故事,主办方临时找来二三十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客串。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家长和节目主持人的引领下,蹦蹦跳跳地走上舞台,但家长一离开,有的孩子哭闹着要下台,有的孩...

    李红都 发表于 2021-03-30
  • 五叔

    上午正在会客,电话响了,看显示,是五叔。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因为五叔是城市打工一族,轻易不给我打电话,一旦打来,通常是有事求助。便不顾礼貌,早早地谢客,去探望五叔。 五叔在电话里说,也没什么事,只是春节回老家过年,今天回来了,告诉你一声。我们...

    凸凹 发表于 2021-03-29
  • 刘婶

    刘婶本名叫于祖秀,1936年正月19日出生于镇坪县上竹乡,1959年跟随丈夫刘仁义一起到千家坪林场,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修路、植树职业生涯。 山里风俗,女子出嫁后都在称呼前冠以夫姓,又因大多数都沾亲带故,就有了王表婶娘、李表伯娘诸如此类的称谓。刘婶身...

    东敏 发表于 2021-03-29
  • 灰灰菜先生

    很早以前,大巴山里有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村民们大都目不识...

    木樨 发表于 2021-03-29
  • 单姑娘,单医生

    单医生是乡村诊所梁医生的助手。短发,秀美,好身材。 起初她是病人,到梁医生这里来治疗不孕。梁医生没法治,天生的子宫发育不良。梁医生见她喜欢孩子,又性格温柔,便叫她做自己的助手,专门负责打针。单医生不敢给孩子打针,孩子一哭她手就发抖,一直抖到...

    何荣芳 发表于 2021-03-26
  • 书记夫人

    解放军某部团政委李全昌同志于去年转业后,携妻带子来到一个出名的经济后进县云河县当县委书记。李书记政治觉悟高,刚正不阿,勤勤恳恳地工作,很快这个县的各项工作便都有了起色。 一天晚上,李书记全家正在看电视,李庄村和张庄村的支部书记来到了李书记家...

    通茅 发表于 2021-03-09
  • 幸福的老张

    哎,哎嗨,河水倒灌稻田了,快来排水,不然今年要减产了!这声朴实有力的叫喊,来自扬中八桥镇永兴村杨木桥埭的生产队长张贯祥。 历经风霜的老张,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成长在文化大革命的环境下。在那个动荡的岁月,地域面积有限的扬中...

    张馀民 发表于 2021-02-04
  • 张老伯

    乡邮是我职业生涯的始发站。在那弯弯曲曲的乡邮路上,有许多的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记忆深处,张老伯的名字虽已淡忘,但他是非常特别的一位,至今回想起来很是温暖。 事情得追溯到1986年6月,当时从部队退伍的我被分配到耒阳市伍家村邮电支局当了一名...

    李无我 发表于 2021-02-03
  • 两次到厦门,感觉大不同。

    那个瘦小的老人走了,像一片枯叶,自然地从树上飘落下来。也许是她太过于普通,普通得甚至连村里的人都记不得她叫什么名字。她和我是一个村子里的,大伙都叫她根子娘。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亲戚的葬礼上。那是秋天的一个上午,天很蓝,有风吹过,河边的芦苇...

    李桂媛 发表于 2021-01-21
  • 老胡

    上中学那阵,每周末都要骑车40多里往返于学校和家里。因为学校的治安较差,经常发生偷盗现象,父亲让我把自行车寄放在他的好朋友老胡那。每周五下午放学到他那取车,每周日下午去送车。一来二往,渐渐地对老胡熟悉起来。 老胡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整天闷闷不...

    王罗成 发表于 2021-01-17
  • 杨成的知青情怀

    前些年我在外地帮着女儿看孩子,一直比较忙,无暇顾及其他。2011年深秋,我接到家乡来电,初中同学胡延庆说,杨成想请我们班同学聚一聚。我顿时十分感动。思绪将我带回到初中时代,杨成的形象重又鲜活在我的脑海中 杨成是贵池中学老三届学生,1964年起我们在...

    郭满喜 发表于 2020-12-29
  • 小达娃

    达娃的全名叫达娃拉姆。达娃是月亮的意思,拉姆是仙女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月亮仙女。虽说小达娃和仙女沾不上边,但月亮还是像的,一轮满月般圆圆的眼睛,圆圆的脸盘,圆圆的身体,圆圆的胳膊和腿圆圆的一切都浸透在清澈的光芒中,像月亮一样的皎洁。这种光芒...

    潘敏 发表于 2020-12-28
  • 做鸡蛋饼的男人

    刚搬家到新小区,小区的绿化栽得精致,保安物业工作做得善解人意,唯一不足的是:小区外的马路边找不到一个便利的早餐摊,这对于有孩子上学又不愿在家做早饭的人家,简直是闹心的事。还好,我的孩子吃惯了我每天在家为他做的早餐,也省去了一份早起到菜市场...

    胥加山 发表于 2020-12-14
  • 花儿与少年

    说起木匠张,方圆几十里没有人不知道的,提到他的本名,怕是知道的人没有几个。 行内的人都晓得,木匠有圆木匠和方木匠之分。圆木匠,指专门制作圆形木桶的木作,就是人们常说的箍桶匠;方木匠,就是制作桌子、柜子等方形的木作。木匠张属于圆木匠。在过去,...

    侯发山 发表于 2020-12-09
  • 灯爷

    初见灯爷,是在北京的香山饭店,那还是电影《温故一九四二》拍摄的时候。灯爷的外貌很像评书里的桥段,只见他眉分八彩、目若朗星、小衣襟、短打扮,一串珠子挂在手腕子上,锃光瓦亮。他虽然个头低,但是浑身长着腱子肉,结实得很。 灯爷梳着小平头,一脸憨笑...

    张轶敏 发表于 2020-12-09
  • 一个农民的中国梦

    王老师,我的歌曲《中国梦》被评为洛阳市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了!电话里,他激动地说。 他叫杨中秋,今年52岁。我尊称他杨老师,其实他是一个农民。 2014年初春,他到办公室找我,那时,我在镇里负责宣传工作。他说他写的歌词获奖了,受邀...

    王文娟 发表于 2020-12-04
  • 张不正是个好朋友

    于是我出门去找张不正了。 张不正是谁?张不正是个好朋友。他是个好人,更是我的好朋友。我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他像我哥哥一样地指引我、照顾我。他是我最敬佩的人了。 张不正的头发染成了红色,双耳打着耳钉,香烟要么叼在嘴里,要么衔在嘴上。他的衣服、...

    胡港 发表于 2020-11-14
  • 红英大姐

    记忆,如同一个筛子,筛去了灰尘,留下的是珍珠。 童年时,从长辈口里常听说远房红英大姐热心待人、乐于助人的事情,这些话似烙印印在心上。遗憾的是,在我读小学三年级时,她远嫁他乡。此后,虽未与红英大姐谋面,但从老一辈那听到:红英大姐嫁给月河大队的...

    颜中一 发表于 2020-11-13
  • 爆米花老哥

    我叫他爆米花老哥。他是皖南人,大概吧。他乡音很重,不仔细听,几乎听不懂。每当爆米花从崩锅口袋里被他抖搂出来,他通常会笑笑,黑脸膛儿衬着白牙,有点儿俊呢。在此之前,他怕惊着路人,会大叫一嗓门儿,响了!一踩撬棍,气浪飞升,香甜的爆米花出锅了。...

    刘恩波 发表于 2020-10-31
  • 老夏的后顾之忧

    2016年,我在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原实习单位留用,算是有了一份工作。两年的打拼与奔波,感到都市生活苟且而无奈。2018年春节,家乡宝应在招聘村级后备干部,思量再三,最终转换角色,成了一名村官。 为了早日熟悉工作,就像导师带学生,张支书带着我。他...

    夏集文印(金奇) 发表于 2020-10-22
  • 门卫何师傅

    六十来岁,高个儿,圆脸儿,眉目间透着和气,他是我们学校的门卫师傅,不大爱说话。每次出入校门,他总会微笑着点头致意,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大家都唤他何师傅。 何师傅是个勤快人儿,脾气极好,每天总是笑眯眯的。校门口有两排小吃摊位,每天早上、傍...

    郭喜欠 发表于 2020-10-06
  • 保洁阿姨

    小区的保洁员走马灯似的老是换人,总是由于各种原因干不长久。最近,小区又来了位五六十岁的阿姨打扫卫生,居民们纷纷议论,说还不知道能干几天呢! 早上上班,我恰好和阿姨撞了个正着,她热情地同我打招呼。当时,她戴着围裙,手里拿着一块洗得发白的抹布,...

    韩灵艳 发表于 20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