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罐头情结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童年吃过的面包、蛋糕、罐头等食品的味道总是让我回味无穷。我最喜欢吃罐头,尤其是橘子罐头,每每看到它,就会勾起我童年的甜蜜回忆。 印象中的童年,家家户户都很穷,平时是没有罐头吃的,只有感冒发烧生病了,才能尝到罐头的味道。那个...

    梁征 发表于 2022-06-03
  • 春暖花开“浪”山去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刚下班,我从超市拎回一大包东西,除香蕉、菠萝、柚子等水果外,还有新鲜的豆芽、泡好的海带丝、几张豆腐皮,竹笋,枝梢还带着黄花的黄瓜妻子问我,你这是干吗呢?我一笑,咱们这儿的疫情已趋于好转,政府倡议市民踏青郊游促消费,这不,下...

    汪志 发表于 2022-06-01
  • 灯花

    如今对灯花还略有印象的人,少说也六旬开外了。那时候的乡村没有电灯,照明都是油灯。在我的记忆里,最先映亮童年夜晚的不是煤油灯,还是素油灯,也就是用能炒菜做饭的棉籽油,或者菜籽油点灯照明。那年头吃饱肚子很难,饭碗里能漂浮几个油花更难,谁家点灯...

    乔忠延 发表于 2022-05-31
  • 我的天堂

    在我有限而浅薄的宗教阅读记忆里,似乎全世界的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昭示,就是恶人下地狱,好人进天堂。可见,天堂是一个世俗凡人无不神往的理想幸福之地。 世界各国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地方恐怕不少,我所知道的就有譬如著名的法属波利尼西亚向风群岛的塔希提岛...

    曹文润 发表于 2022-05-28
  • 吾家有女初长成

    一声稚嫩的啼哭,宣告我有女儿了!女儿出生时,正值初春,和煦的风从嘉陵江爬上来,轻拂着窗边那些鹅黄的梧桐树叶。 妇产科医生把她包好,笑吟吟地递给我:祝贺你,这是你的女儿,抱好!那时,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姑小姑、舅妈姨妈都围着她,但女儿就是...

    王建 发表于 2022-05-28
  • 碑林公园采风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的季节,我们老年艺术大学摄影班的老师和同学们来到碑林公园采风。玉兰绽放,飘飘袅袅,散发出的若有若无的花香给这个幽静典雅的公园增添了一份生机和灵动,让每一个进园的人都顿觉神清气爽,眼前一亮。 大门的左侧是一棵高大的玉兰树,放...

    冯喜玲 发表于 2022-05-27
  • 阳光正好

    睡不着,好像那天恰好是睡眠日。那一夜的失眠不关乎世界与人类,只想我的老爸老妈,想他们缀满阳光的屋子。 上大学离家那年,我还不满17岁。爸爸47岁,妈妈45岁。今年,爸爸86岁,妈妈84岁,民俗讲究老人们是虚两岁,87岁的爸和85岁的妈已是名符其实的老爸老...

    平平 发表于 2022-05-26
  • 春光做伴好垂钓

    我的家乡,这里河湖港汊纵横,池塘星罗棋布,因而喜欢垂钓者甚众。这不,刚刚进入春天,像我刚退休就迷上垂钓的老人,便歇不住了。 清晨,彩霞满天,我迎着初升的朝阳向目的地进发。山峦、草木、农舍、耕牛,田园风光无限。那天真是一个垂钓的好日子,红彤彤...

    陆明华 发表于 2022-05-25
  • 君子兰开花了

    朋友送了盆君子兰,小小的四片叶子。刚开始,我不小心把它放在大阳下暴晒,叶片被烤黄了。 君子兰是一种较为娇贵的花,而我养花向来漫不经心,想起来了,往花盆里倒一瓢水,想不起来,就任由它干渴着。我养的花没什么名花,以绿色耐旱植物为主,仅将其作为家...

    薛金升 发表于 2022-05-25
  • 惊蛰吃梨

    惊蛰吃梨这还是奶奶在世的时候,家里的习俗。在这一天,奶奶会为我蒸上一碗梨,当热腾腾的梨端上来的时候,奶奶会笑眯眯地对我说:快吃了吧,别凉了,吃了这梨,就不会咳嗽了。自小我的体质就不是很好,以至于每到春季来临的时候,总是会咳上一段时间。而家...

    朱凌 发表于 2022-05-24
  • 在古诗的世界里

    古诗有一种强烈的兴发感动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摇荡人的性情,使人获得审美的愉悦,而且能给人以生活的启发,可以活泼人的心灵。 在夜深人静的月光下,泡上一杯浓浓的香茗,放松一整天忙碌的心境,慢慢沉浸在古诗的世界里,你会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李昊泽 发表于 2022-05-22
  • 百菜不如白

    儿时,大白菜是平常百姓的最爱,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常备的就是白菜。白菜是家乡常种的蔬菜,家家菜园里都会种一大片,霜降前后,乡亲们开始收菜,一棵棵水灵灵的大白菜穿着白衣绿裙回到家里。 家乡的冬天漫长又寒冷,窗外冰雪覆盖,这个时节,白菜就成了餐...

    潘新日 发表于 2022-05-21
  • 我的钢琴梦

    荳蔻年华时最大的喜好,是听广播电台播放的古典乐。结婚后,三个孩子也先后学过钢琴,可因为后来课业繁重,美妙琴韵终成绝响。望着那台沉寂许久的钢琴,勾起我学琴的念头,于是我走进了音乐教室。 人生有梦自然是好,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不少。老花眼无法聚...

    俞益萍 发表于 2022-05-21
  • 萝卜赛梨

    清晨去菜市场,看到卖萝卜的老人,水灵灵的青萝卜码得整整齐齐。老人熟练地一手握住萝卜,一手用刀子从顶端切开,吃起来甜脆脆的,听人说萝卜赛梨,果然像梨子。 萝卜不仅能吃,而且还是好药,平常咳嗽,用红皮辣萝卜切薄片,放冰糖水里泡一夜,喝那微辣的糖...

    孙丽丽 发表于 2022-05-20
  • 熊孩子的戏

    在我的童年时光中,看戏是最为亮丽的一抹颜色。记忆一旦翻滚起来便是炙热的,非得说说才会痛快,不一定要有心不在焉的听众,所以就写来给自己看吧。 我所在的这片高楼林立的地方,那时还是一片村庄。戏锣一响,能惊得半个村子的鸦鸟不得安宁。上了岁数的人们...

    燕声 发表于 2022-05-19
  • 柏籽枕头

    记得那段日子,我总是失眠。晚上两眼发光,夜不能寐,食而无味。干工作也是力不从心,做事老是提不起兴趣,为此,我很是苦恼。母亲得知后,便亲手给我缝制了一个枕头让我枕。 我接过枕头,认真端详,发现与我平时枕的长方形枕头截然不同,它是圆柱体,拿在手...

    张玉琴 发表于 2022-05-19
  • 忆插秧

    我最早插秧是小学一、二年级时,那时还未分田到户,生产队劳动搞大呼隆。 1975年前后,不知是谁发明了拉绳定点插秧,说可以合理密植,提高产量。拉绳定点插秧是这样的:一块大田,七八个人横向一字排开,田埂两头有专门的人拉栽秧绳,栽秧绳上按统一的尺寸作...

    姚毅 发表于 2022-05-19
  • 黎明的沉思

    黎明前,山川田野或者森林沟壑一片混沌。黎明后,所有的事物、动物和植物们,都在晨光下展露出最美的模样。 每个人对黎明的认识和感受,都是有差异的。 生活在城市的人群,对黎明的概念,不是很强烈。长年累月居住在偏远乡村的人们,慢慢发现黎明其实有很多...

    周莹 发表于 2022-05-16
  • 大小皆宜

    在城市里,有时会发现,大事好办,小事却很麻烦:价格不菲的服装好买,改腰收腿的裁缝铺却很难遇。各种建材,市场应有尽有,配把钥匙,可能要转上好几条小街旧巷。美食款款精致,色香味面面俱到,这不难寻,要觅一碗平价的清汤面,就不那么容易了。 离家不远...

    草予 发表于 2022-05-15
  • 与木有缘

    母亲生我的前一天,夜里做梦,梦见了一树梅花,开得艳艳的,灼人眼。第二天中午,我出生了,梅成了我名字的不二选择。姓氏里也带木,双木傍身,想不木讷都不成。 不知是名字的暗示,还是宿命,我天生沉静,喜欢独处,尤其喜欢草木。童年时我家居住村尾,屋后...

    李梅 发表于 2022-05-15
  • 一盘石磨

    每当我看到一袋袋白面,就想起家乡那一盘石磨。我是8岁时接触石磨的。一次,我跟随妈妈走进磨房,只见屋中间摆放着一盘石磨,角落有一个大笸箩和箩面箩子。妈妈说:磨盘要靠人推,我先推一会儿,等磨出面,我用箩子箩面时,你慢慢推磨。记得第一次推磨时,人...

    梁冬 发表于 2022-05-13
  • 教室里的泥火炉

    小时候的冬天,取暖都是靠火炉。炉子是那种红砖垒砌、黄泥抹缝儿的泥炉子,二尺见方、一米多高、外方内圆,放在讲台里侧。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老师个个都会砌炉子。寒风一起,学校就号召各班砌炉子。同学们被要求一人带一块砖来,泥铲子、泥抹子、麦秸也是学...

    米丽宏 发表于 2022-05-13
  • 浸润书香过国庆

    去年国庆长假出去旅游,到哪里都是人山人海,处处受尽排队之累,今年的国庆长假我选择了在家读书。 坐在阳台的竹椅上,沏上一壶绿茶,把之前买来的文学名著摆放在小玻璃桌上,随手拾起一本翻阅,累了,就站起来伸伸腰。身处静谧的空间,远眺一下窗外的高楼、...

    尚庆海 发表于 2022-05-13
  • 不老的歌

    重阳节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温暖的节日。因为她总是由绽放的菊花、怀旧的诗句、老人的笑脸共同组成的一幅幅暖心的画面。 今年重阳节来临前,单位邀我参加重阳节老同志座谈会。放下电话的那一瞬,我突然想起前不久读过的一首诗:大地不甘万菊放,秋风掠走花...

    乔乔 发表于 2022-05-12
  • 爱上书法的理由

    我之所以郑重地向中老年朋友推荐学习书法,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潜心练书法,可以享受书写的乐趣。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平时的书写大都被键盘取代。很多时候,毛笔和钢笔已经成了搁置起来的书写工具。练习毛笔书法,可以让人重新体会书写的乐趣,享受阵阵墨香...

    凤仙苗 发表于 2022-05-12
  • 老伴爱集邮

    老伴对集邮的喜爱已有20年的时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刚刚兴起集邮热潮时,他对邮票收集的热度已达到了痴迷。家里的三四本邮册,里面收藏的虽多是从实寄封上剪下来的旧邮票,却承载着他对集邮的殷殷情愫。 老伴在上世纪80年代,就四处寻找和收集信封上面的邮...

    周柳莺 发表于 2022-05-12
  • 评书里的老时光

    那一年,村里通电了,一片光明之后,也就有了戏匣子。戏匣子里最热闹的,就数评书联播,惟妙惟肖的诠释,吸引了我们一帮半大孩子。 那时的评书联播,每天三次,可都是我们上学的时段,只好赶下午那...

    臧安民 发表于 2022-05-11
  • 白露撒葱籽儿

    白露时节撒葱籽儿是我们家乡的一句农谚。每年的9月7日至8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白露。说是白露撒葱籽儿,实际上就是开始培育葱的秧苗。 黑黑的葱籽儿呈三棱形,和牵牛花的籽儿差不多,但比牵牛花籽儿要小一些。撒葱籽儿前,先把地平整好,然后等下了雨后,在...

    段金仙 发表于 2022-05-11
  • 红雨伞

    我是1984年上的初中。豆蔻年华,已悄然萌生出爱美之心。可那会儿,商店里没有几种化妆品,我偷偷买过紫罗兰牌的粉扑在脸上,如今想起来那白就像掉进面缸里一样,还有一股刺鼻的香味,惹得小伙伴取笑好半天。我还沾湿指头,在门前的对联纸上抹一抹,再把指尖...

    荫丽娟 发表于 2022-05-10
  • 包书皮

    小时候,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包书皮。由于各家情况不同,所以包书皮的纸也是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是用牛皮纸来包。这种纸耐磨性好。 还有部分学生使用道林纸。这个纸花花绿绿的,光滑,好看,属于高级纸张。据说,当时这种纸张属...

    吕大成 发表于 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