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乡

    母亲围着锅台忙活,父亲来回打着下手,而我,却坐在门槛上晒太阳、玩手机,偶尔与父母唠句家常。邻家大嫂进院,冲正炒肉的母亲喊了一句:家里来客啦?母亲头也顾不上抬,应到:哪呀,是俺家三小儿!听罢,我一怔,感觉自己多年离家在外,回家甚少,恍然已成...

    张金刚 发表于 2022-06-25
  • 正月里,正月正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庄子里闹的,不仅是花灯,还有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划旱船。而最有意思的,要数舞狮灯了。 咚咚隆咚锵,村口传来一阵锣鼓响,舞狮队进村了。 舞狮的都是村里的小伙子,练过武术,身手不凡。舞狮前需提前给庄子里人家送...

    疏泽民 发表于 2022-06-24
  • 情系苦瓜菜

    夏天是吃瓜的季节,每年夏天来临之际,我就会想到农村老家爱种瓜的母亲和她做的苦瓜菜。 在我老家祖屋的东南角,靠近井边的一块荒地,母亲用锄头和铁稿,开辟了一块菜地。在这块菜地里,母亲种了不少品种的瓜,而在所有的瓜中,母亲最爱种的就是苦瓜。 母亲...

    钱永广 发表于 2022-06-07
  • 最好看的图案

    我上小学的时候,母亲用她自己织的老粗布,给我缝了一个书包,我非常喜欢,上学背到学校,同学们见了,却笑话我说书包上连个图案都没有,怎么看都不像个书包。我这才发现同学们的书包上都有各种花形的图案。 回到家后,我让母亲也给我的书包缝上图案,母亲问...

    尚庆海 发表于 2022-05-27
  • 烟盒里的童年

    小时候,大人们抽烟丢掉的烟盒,我们都会把它捡起来,一个个地打开,铺得平平整整,然后叠放在一起,没事的时候拿出来欣赏,甚至在小伙伴面前显摆。 香烟都有两层包装纸,外面的一层是彩色的,里面的一层是银色的。外面的烟盒很美,攒起来糊在墙上,花花绿绿...

    张念龙 发表于 2022-05-21
  • 那年那月

    上世纪50年代,我家住在一个四合院里的一间平房里,房子有20平方米。冬天来临前,各家各户陆续把火炉搬回家中,火炉一般是生铁铸的,炉子上有一个出烟口,套上一节节铁皮烟筒,墙上有一个出烟口,烟筒插入出烟口,烟就从房顶的出烟口冒出来。没有出烟口的房...

    杨晋龙 发表于 2022-05-20
  • 儿时元宵节

    元宵节又到了,我不由得想起儿时过节的情景来。 小时候家贫,没有钱到镇子的集市上买烟花,便在元宵节来临的前几天,自己动手做烟花。做好了烟花,接着做火把。做火把比做烟花省事,从豆秸垛上拽下一些豆秸,用麻绳一道一道地使劲系成扫把状,一个火把便做成...

    郑传省 发表于 2022-05-15
  • 打煤糕

    过去住排房宿舍的时候,冬季取暖家家都要生火炉子,火炉子烧的燃料大都是煤糕。我家住了20多年排房宿舍,生了20多年火炉子,也烧了20多年的煤糕。 秋季是居民们打煤糕的季节。秋高气爽,很少下雨,这种天气打煤糕既凉快,又容易晒干。但是,打煤糕需要场地,...

    成石 发表于 2022-05-12
  • 我家的缝纫机

    崔爱英 从我11岁开始,我家就有一台脚踏式缝纫机,它是我们家最值钱的宝贝,承载了我家20多年的酸甜苦辣。 我家在农村,是典型的人多劳少户,子女6个,大的上学,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全靠父亲一个人挣工分维持生计。当时,农作物都是望天收,粮食产量很低,小...

    崔爱英 发表于 2022-05-08
  • 感恩一片阳光

    雪后初霁 ,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寒意,世界犹如清水出芙蓉般的女子,明眸皓齿,楚楚动人,美得让人陶醉。 中午上班时,窗外的阳光总会挡不住的跳进办公室,它就像调皮的孩子,轻轻抚摸着我的全身,在周围四处攒动。常常望着眼前那些堆积如山的书本,或盯着电...

    文雪梅 发表于 2022-05-04
  • 小巷里的那人那事

    小巷,是生我养我的血脉之地,血浓于水。这种小巷,隔绝了市井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她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是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小巷的动人...

    李伟 发表于 2022-04-25
  • 故乡路,通未来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铭刻最深的是故乡的路。那是一条泥泞的路。 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因为家里穷,从小住在外婆家。外婆家住白马寺北边、邙山岭下的一个小村落。这是制作砖瓦的烧窑匠们聚居的村落,村子小,没有文化人,就连雅致的名字也没有,就干脆取名叫窑...

    李向阳 发表于 2022-04-23
  • 忆养蚕

    转眼又是春天了。风和日暖,万物争辉,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养蚕的往事。 我读小学的时候,特别喜欢养蚕。阳春三月里,从同学那里讨来粘在纸上的褐色蚕卵,把蚕卵包裹在棉花里,捂在怀中,不几日,蚕从卵里孵出来了。像蚂蚁一样小,黑黑的,缓缓蠕动。我找来空纸...

    胡萍 发表于 2022-04-22
  • 独处时光

    周国平说: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严重的缺陷。 一个人在深沉的夜里沉思,一个人听着音乐发呆,一个人在阳光下清点往...

    马亚伟 发表于 2022-04-20
  • 我的小人书时代

    小人书就是连环画,我们习惯称之为小人书。其实并不只有小孩喜欢看这种书,大人也看。可能是书开本小,上面画的又是小幅人形,才被叫做小人书吧。 小人书源起何时,我没作考证,但我最早接触的,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大别山乡的农居里,都要在砖墙上...

    邱风 发表于 2022-04-15
  • 板栗

    最近总是见到板栗。 去沈村采访时,一位阿婆从衣兜搜出几颗板栗塞给我,说是看我爬坡她心疼;离开沈村时,我的脚踩到了板栗,低头抬头之间,我第一次看到了板栗树;在海螺沟青岗平村,我碰到了将身子佝偻成U字形,挑拣板栗的阿爷......次数多了,加之经常梦...

    兰色拉姆 发表于 2022-03-19
  • 阳老师 阳校长

    这说的,都是多年前的人,多年前的事了。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市中心一所学校教书。这所学校我太熟悉了,它有宽阔的篮球场,两幢教学楼,一座石头滑滑梯。自然,还有我难忘的阳老师。两个月前,我曾在这里实习,与阳老师朝夕相处。幸运的是,我不但分到这...

    君珺 发表于 2022-03-09
  • 味蕾中的爱

    经常有人问我最喜欢吃什么,我都会认真地回答:我妈妈做的饭菜。 小时候我挑食很严重,母亲为了让我营养均衡,想尽了一切办法不喜欢吃青菜、胡萝卜,就把它们榨成汁倒入面粉里,做成一个个好看的彩色饺子,我便喜滋滋地吃下去了;不喜欢吃香菇,就把香菇切得...

    仇瑕 发表于 2022-03-02
  • 老屋旧事

    在喧嚣嘈杂的城市,尘埃飞扬的环境,拨开层层雾霾,清晰了你的轮廓,难忘你的沧桑我的老屋! 记忆里的老屋是朴素的:暗灰色的瓦片顶着蓝天白云;没有粉刷的墙壁呈现出砖块明显的线条;两扇油漆斑驳的朱红大门,常年有秦琼和尉迟恭驱鬼辟邪;没有玻璃的小窗户...

    唐红梅 发表于 2022-02-26
  • 运河边上童年的回忆

    家乡镇江是长江和运河交汇的地方,是有名的黄金十字水道。特别是运河,蜿蜒曲折,环城而过,就像一条珍珠项链,把家乡装扮得分外漂亮。 我的老家在新河街附近,老家北面是滚滚东去的长江,西面则是由南而北直接流入长江的运河。家门口的这段运河,虽然只有约...

    吴诚龙 发表于 2022-02-24
  • 故乡的温泉

    故乡的温泉,如影如幻,她是我人生的驿站又是我梦中停留的港湾。犹如一坛陈年老酒愈饮愈醇;又如一口深邃的古井,使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从白廊码头远远望去,故乡的那口天然温泉位于马屁股山不远的位置。在未建东江湖水库之前,温泉位于旧市河的上游,在...

    何叔江 发表于 2022-02-20
  • 我们家的幸福生活

    我的父亲和母亲今年都是70岁,1949年出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里穷得叮当响,一家五口人住在三间土坯房里。土坯房的墙上贴着一圈圈牛屎,房顶上铺着茅草,一到下雨天就漏。家具就几样,样样都简陋无比,粗糙不堪。一张方桌,四条长板...

    韩太存 发表于 2022-01-25
  • 竹城小面情怀

    小面在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独树一帜,老少皆宜,雅俗共赏,无论乡村都市,小面店铺林立,风味流派各异。 友人首推竹城小面。 竹城小面看似普通,没有重庆小面的豪放,没有成都小面的婉约,却平添一种江湖情意,人文情怀。于南来北往的游客访客而言,一碗竹...

    钢戈 发表于 2022-01-14
  • 家庭的幸福源泉

    小雨是我大妹的外孙女,浑身肉嘟嘟,雪白的皮肤,大而黑亮的眼睛,似乎很多美都让她沾上了。这次去大妹家,有机会和小雨相处了6天,她的一举一动都充满着童真,叫人喜爱。 小雨出生才8个多月,不会讲话,但已会用自己特有的肢体语言展现她的情感。她坐在手推...

    郦金兰 发表于 2022-01-09
  • 蝶舞少年时

    打开记忆的大门,多彩的季节,快乐的时光,往事如彩蝶般掠过脑海。 暖春的某一天,晴朗的午后,我突然发现一只蝴蝶从眼前飞过。这时,我会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一边高兴地告诉小伙伴们,快看!有蝴蝶了,一边追随着蝴蝶飞远的方向,凝视良久。那时的我,...

    李静香 发表于 2022-01-08
  • 池塘旧事

    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口池塘。面积只有三分地那么大,是我家垫宅基地时开挖出来的。它没有洞庭湖的浩瀚,更没有长江的波澜壮阔,然而,因它,洞庭湖和我家附近的那几十亩农田得以对接,让奔腾不息的洞庭水沉静地滋润着那一大片沃土,也给平淡的乡村生活带来...

    九满 发表于 2022-01-05
  • 灵魂在芦苇尖上跳舞

    我童年故事是从春天的芦苇丛开始的。 蒙田说,人是一枝思想的芦苇。我说,芦苇是灵魂的乐园。清水江边长大的孩子,生命与芦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地苏醒,天使般的妹妹降临人间。接生奶奶捧着满脸稚红的妹妹走出房间,我好奇地问,妹妹是从哪里来的?接生...

    李家禄 发表于 2021-12-31
  • 回荡在村庄的乳名

    在我们乡下,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个很有地域特色的乳名。一到傍晚,或者天快要黑下来的时候,村子的老奶奶或者婶娘们开始扯着嗓子呼唤孩子的乳名,被喊到的孩子立马声音脆脆地回应,这时,他们正在村口玩石子,斗鸡,跳绳,或者骑在牛背上慢悠悠地走在回...

    巴城 发表于 2021-12-29
  • 难忘儿时元宵节

    童年的元宵节记忆是多彩的。那时,虽然没有豪华的花灯和绚丽的烟花,但有父母、兄弟姐妹的陪伴,有弄堂的小伙伴一起的玩耍,那份深深印在心底的记忆依旧醇香。 听说离家不远的少年宫有猜灯谜的,我便叫上左邻右舍的七八个小伙伴直奔少年宫。灯谜写在红红绿绿...

    陈建兴 发表于 2021-12-21
  • 远方菊花开

    午后,微信群里有人在组织周末去赏菊采风。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菊花已经开了。 我们对传统的节气与风物好像早就不敏感了。日历上只保留节假日,那些时令流转的痕迹早已随着记忆一起暗淡、消失。我们记不清节气的名称,甚至不记得菊花的花期。月...

    仇进才 发表于 2021-12-20